小学语文课堂多样化朗读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吴海兰

纳雍县水东镇木城小学

摘要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更看重趣味性和互动性,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尤其是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课堂朗读是在小学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实现多样化课堂朗读,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展现,更是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举措。现阶段,教师都在积极思考如何对课堂朗读环节进行多样化的拓展。要想提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去总结当前朗读教学的不足之处,解决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小学语文朗读课堂教学有效性。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语文课堂多样化朗读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多样化;朗读方法

正文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朗读教学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也是推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对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提高也有非常大的作用。朗读教学是一个手脑并用的学习过程,在朗读和思考的过程中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朗读并非简单地念课文,是需要学生发音清楚、声调正确并饱含情感地进行课文朗读,要通过停顿、声调的高低来体现课文的思想感情。基于此,本文探究小学语文多样化朗读的方法。

一、小学多样化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一)多样化朗读能够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智力发育和语言能力提升有重要作用。朗读时,学生能够听见自己的声音。大声朗读是培养文章语感的必经之路。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佳作的音韵感,同时文章内容的起承转合也能被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此外,长期朗读所形成的语感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这里的语言能力不只是朗读能力,还包括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内涵等。同时,学生在大量的朗读中积累的词汇及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其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有重要作用。

(二)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的整体要求

 “双减”政策的落地,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很多学校积极开展“5+2”服务模式,为学生开展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有不少学校开展“读起来”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诵读、朗读等形式各异的社团小组。现在我们都提倡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在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时,选择本身就是一种个人喜好的体现,也是自主能力的初步培养,随后,其对文章的情感注入、对配乐的选择、对文章以外知识的延伸学习都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能力了。

二、小学朗读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朗读技巧掌握得不牢靠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重视朗读技巧的讲解,学生也缺乏有用的朗读技巧。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不仅无法把控声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也无法跟随课文内容进行情感转变等,这些问题都给朗读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缺乏朗读技巧,学生很难进入文章中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维的发展。另外,有些朗读技巧太抽象,这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导致学生朗读技巧掌握不到位,直接造成教学效率低下。

(二)学生朗读兴趣不高

对于小学五年级这样高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对语文课文朗读兴趣不高,甚至没有朗读兴趣,这就直接导致朗读教学无法顺利落实,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但他们毕竟还是小学生,教师只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如鼓励、夸奖等,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逐渐高涨,而不是仅硬性要求学生进行朗读。朗读过后直接进入知识讲解阶段没有任何的评语,这不仅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学生也会产生“朗读没有意义”的想法,进而影响对其朗读兴趣的培养。

三、提升小学语文课堂多样化朗读方法

(一)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建剧本,边演边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莱特”,学生眼中作者表达的情感含义也各不相同。高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萌发阶段,自我表现的需求强烈,更喜欢采用自己尝试的方式做事情。把课文转换成剧本,自编自导自演正好符合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需求。以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将其改编成剧本,在剧本排练、表演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角色,揣摩角色的语言、行为和内心感受,锻炼阅读理解能力,与此同时养成换位思考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释放学生的天性,缓解教师的授课压力。此外,学生在自主改编剧本这个过程中,可以代入出题人的角色,这样在之后做阅读理解题目时,就更容易理解题目的含义和出题点,切实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拆解题目能力。

(二)经验分享,促进成长

简单来说,学生分享自身朗读经验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自由表达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朗读知识,汲取他人朗读时的优点,从而实现取长补短的教学效果。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教师都忽略了对“经验分享”环节的设计,并未积极引导学生在朗读训练结束后分享自己“读”的经验,从而限制了学生自由交流和表达的行为,没有能够进行更加广泛的学习,将其能力提升局限在一个较为狭小的范围内。对此,为进一步增强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提升其语文素养,教师必须创新设计“经验分享”教学环节,定期在班级内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活动主题,并要求学生做好学习准备,可以在课前与其他学生交流、分享最近阅读书籍的经验与感想。另外,为了保证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应丰富实践活动环节,采取小组内交流、生生互动交流、“两分钟感悟”等教学方式,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分享朗读的有效经验,也可以谈谈自己朗读时产生的困惑,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帮助他人解除困惑,以此促进所有学生共同提高。

结束语

朗读作为小学生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既是情感表达的载体,又是理解文章的途径,是小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老师要合理规划课堂时间,还课堂于学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升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魅力,感受语言的温度。

参考文献

[1]陈双贵.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名师在线,2019(22):34-35.

[2]苏启鹏.分析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J].新课程(上),2019(05):46.

[3]敬凤华.对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的策略分析[J].读写算,2018(34):16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