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如何进行“结构化”教学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连仁平

​福建省大田县实验小学 福建省 三明市 366100

摘要

“结构化”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要以某个特定的学习主题为关键指引,在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下制定出系统性的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教学步骤,从而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的基础上,促使其学生能够逐步融入到课堂学习过程当中,进而在充分掌握相关知识理论的前提下开展对应的实践性学习探究活动。本文从何为“结构化”、为何“结构化”、怎样“结构化”为着手点,简要分析了应用策略,旨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成效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

结构化学习;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正文


引言: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科目教学过程中,包含大量分散性的知识理论点,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极易让学生产生顾此失彼的理论掌握现象,繁杂的知识点难免会被遗漏,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水平的有效提升。结构化学习模式的应用,能够将小学数学教材中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整合,不仅能够促使知识点系统与整体化运用,还能够助力小学色红归纳总结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组织,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又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采用结构化教学,利用多样化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将各种知识构建成为知识框架,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出整体性,进而使得数学学习更加简单。那么何为“结构化”、为何“结构化”、怎样“结构化”呢?我将和大家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何为“结构化”

《教育心理学》指出:“所谓结构化,是指将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做到纲举目张。知识是逐渐积累的,但在头脑中不应该是堆积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关联的。”

二、为何要进行“结构化”教学呢?

我们目前的教学现状是教师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认知,忽略对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长期培养。而新的课程理念则要求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就提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与体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知识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

2022版课标更明确提出:“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

1.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1)注重建立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联

2)处理好核心素养与“四基”“四能”的关系

3)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体现整体性、阶段性和一致性

2.整体把握教学内容

1)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一方面: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来源、结构与关联、价值与意义,了解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编排意图;另一方面:强化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关注数学概念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从数学概念、原理及法则之间的联系出发,建立起有意义的知识结构。通过合适的主题整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发展核心素养。”

2)注重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联

以《加、减法》为例,整数加减法强调末位对齐,小数加减法强调小数点对齐,分数加减法强调先通分再计算,其本质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进行相加减。课程内容结构化目的在于体现学习内容之间的关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本原理,进而促进其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

3.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

 1)丰富教学方式

 2)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3)强化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常见的数量关系。

本单元不仅总结了整数乘法的一般方法,还对整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进行了回顾和整理,从而进一步学会在整数乘法运算中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初步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还探究了“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最后总结基于乘法运算的数量关系,充分体验运用相应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作准备。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其中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所以教材积极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来,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

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思考和计算:从某地坐火车出发到达北京,需要花费10个小时,火车的速度为150千米/每小时,问这个城市和北京之间的距离。当学生得出正确结果之后再次提问:在不进位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过程中,需要大家关注的重点问题有哪些?通过一个简单的例题,就能够将新旧知识串联在一起,还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平台,为后续的深入教学做好铺垫。之后可以继续提问:如果从北京到达另外一个城市需要花费13个小时,已知火车速度为145千米/每小时,问北京和目的地之间的距离。此次解题过程中要求学生列竖式进行计算,然后分析其与上道题之间的区别。借助这个方法,不仅可以顺利引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在学生得出答案之后,引导其对算理进行梳理总结,完成新知串联。

三、怎样结构化?

“图形与几何”领域为例。2011版课标将图形与几何分为图形的认识、测量与计算、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四部分。2022版课标将图形的认识与图形的测量有机融合,引导学生从图形的直观感知到探索特征,并进行图形的度量。新课标中将“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原来的4个分支,整合为2个主题,即: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为什么把认识和测量整成一个主题?培养学生从量化的观点、从度量的观点理性认识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从图形的直观感知过渡到图形的度量认知。

图形的认识是测量的基础,测量也是从度量角度加深图形的认识。图形的认识重点是图形特征的探索与描述,图形的测量是对图形大小的度量,图形的认识是对物体形状的抽象图形进行表示,重点是认识图形的特征,而图形特征的认识离不开图形的测量。

张奠宙教授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一书中提到“测量过程的本质一样,数学测量的本质是给每一个线段一个合适的数,面积是一个数。”史宁中教授的《小学数学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也提出“长度是一维空间图形的度量,面积是二维图形的度量,体积是三维图形的度量。这三种度量的基础是直线段的长度,直线段长度的基础是两点间的直线距离。因此度量必须确定度量单位,所谓的度量就是:计算所要度量图形所包含多少个度量单位。面积和体积度量单位的基础是一维空间的长度单位,这个长度单位是人为规定。”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