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
摘要
关键词
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学;立德树人
正文
1.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1.1课程自身的内在需求
在大学英语思政课程中,《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中提出:“大学英语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同时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性质。”而大学英语的人文性与思政教育有着相同价值理念,这就致使大学英语在课程育人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由此语言教学必定和文化相互交织。教师在教学中将价值引领融入知识传授,聚焦时代发展,解读传统文化,通过文化剖析,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新时期下的核心价值观,进而弘扬中国精神。另外,学习英语不仅仅只是学习一些单词句型,或者学习西方的一些文化风俗等。更重要的是,学生要能意识到语言的力量,明白语言是架起中西跨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1.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如今在校大学生以“00后”为主,其成长期与互联网的形成和高速发展期相吻合,这样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综合素养,从而有效拓展他们的学习能力。对于处在青少年阶段“00后”的大学生,这正是培养他们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大学生,他们有着充沛的精力和好奇心,但思想和鉴别能力等方面还不太成熟,比较容易受到不良意识形态的影响。如果学生不能够在多元文化碰撞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不能在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有较强的鉴别能力,那么就会出现理想信念偏差,所以,培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2.基于“核心价值观”的体系化课程设计
2.1人文素质培养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已经从简单的知识教育转化为知识和人文教育并存的模式。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出语言的教化和育人作用,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通过人文素质的培养,来引导学生求真、从善,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1]。
2.2思辨能力培养
思辨能力又指批判性思维,同时也可以说“辨明与辨别是非能力”。从现代层面来讲,高等学校把思辨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中、西两种不同文化载体的学习,来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有效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让现代大学生成为人文精神的接班人。
2.3语言习得培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主要内容。所以,要想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将文化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就应该牢记“跨语言交际、跨文化交流”,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课程思政”落实的举措
3.1提升教学能力,打造教师团队,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团队由大学英语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组成,以思政教师为引领、以大学英语教师为主体,形成优势互补、集体研讨、共同备课的工作机制。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选择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融入点是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重要前提。团队要梳理蕴含思政元素的知识要点,深度整合课程资源,搜集相应思政素材,建立课程思政教学素材库。教学团队成员根据自己所承担的课程教学内容,加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资源及其他课程资源的互动和分享,通过共同听课、评课,现场交流,共同商讨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打造一支“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双提升的思政课程教师队伍。
3.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课堂活力,打通课堂教学的“主渠道”
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团队来说,不仅要创新教学模式,还需要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的有机统一[2]。因为大学英语思政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引入课堂教学,并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使用超星学习通、对分易、WElearn、U校园等网络平台,统筹线上线下相关的有用资源,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需要灵活运用案例教学、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旨在使思政教学具体化、生活化,引导学生通过探讨、参与等形式,来实现认知、态度、情感、行为的认同,将价值塑造和能力提升潜移默化于课程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大学英语思政课程来说,这是一项巨大的教学任务,始终处于“变”与“不变”之中。时代在变,学生在变,大学英语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模式也都需要跟随新时代随机应变。融入英语课堂的思政元素应既体现身边小事,又涵盖国家大事;既聚焦国内热点,又关注国际潮流,将瞬息万变的世界作为教学素材引入课堂。
参考文献
[1]丁昱琛,王晓静.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现状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2):166-167.
[2]王莉.大学英语落实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22(2):2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