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指导分析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任婷婷

常德市石门县第一中学 湖南常德415300

摘要

语文作文是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常见的课业学习任务之一,对于高中作文的写作要求来说,其不仅需要学生通过生活积累描述自己的经历或见识,同时要求学生可以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灵活的将写作手法、修辞、表达手法应用于日常写作或应试考核的具体环节中去。而就新课标的持续改革来说,作文作为应试环节分数占比较多的考察科目来说,其在学生整体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地位更加凸显,同时也因为其自身重要性的逐步加强,导致教师在学生的写作教学中,更加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目标与侧重点的变更,最终为使作文教学环节在更高效的教授条件下,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长足发展,故此,本文将立足新课程改革背景,以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内容为主体,在结合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的前提下,分析如何通过有效措施,对语文作文教学在贴合高考选拔要求的前提下,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应用水平。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正文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其不断创新的部分逐步引导人类认知水平的逐步提高,从学生的阅历角度来说,相同事物的不同观点集中影响着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感知与理解。不仅需要强调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更重要的是需要帮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进化过程中,把控其写作素材的积累环节,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前提下,使其写作思想符合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能够准确区分并判别素材积累中的是非观念,培养学生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更均衡、更全面的能力成长,将学生真正培养成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目标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我国现阶段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一)传统教学方式仍处于主导地位

受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基数众多这一客观条件因素影响,我国人才选拔制度在长此以往的发展过程中,仍处于应试选拔的稳定局面,为使学生能够满足高考应试需求,在结合高中教学阶段特殊性与语文学科特征的前提下,就我国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现状来说,传统教师教授与学生接受仍处于主导地位。其原理在于传统教学方式虽然不会给予瓶颈期的学生更多的突破帮助,但可以确保绝大多数的学生达标,并且其对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具备一定的保证性,故此,虽然近年来教育政策与教学环境会随社会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与试点型创新,但就实际的教学环节来说,传统语文作文的教授模式仍处于主导地位。

(二)写作素材主要来源于作品积累

因高考考察范围的普遍性特点,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来说,总是处于时间紧张的高强压环境下。从这点上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家长与老师理解的时间紧迫性主要来源于周遭学习环境与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就高中语文作文来说,学生对于作文写作其本质等同于文学家的创作,其素材的主要来源可能是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但更多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以及成长的思考,并在加入艺术手法的表达形式后,让作文本身变得与众不同,但迫于环境需要,学生往往来不及花费时间去感受生活,感知自身,而总是通过高考优秀作文的背景,教材中优秀作品选段的仿写,华丽辞藻含义的查询,在既有模式背景下,完成作文拼凑,这样的作文可能符合高考作文的某些要求,但让学生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达到灵活应用的层面,确实难为学生,。

(三)教学手法的固定性限制学生思维

打开任意一篇高考高分作文,我们都会发现,这类作文都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创新,无论是思维创新、立意角度创新,还是文体构架创新、写作手法应用创新。而这些学生的特点,总是喜欢对于同一写作客体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从符合核心价值观念的基础上,提炼出符合应试理解需求,符合自身能力长板的写作角度,当学生处于自己熟知或掌握程度较深的板块时,其写作能力应用水平与表达情况也会随之变得细腻。

而就现阶段我国高中作文的教学手法来说,虽然教师会在立足单元学习整体与情景的背景下,引导学生从自身阅历角度入手,进行经历性的写作表述,但由于长时间以来,学生始终处于机械化的书面表达逻辑之中,最终导致的是,写作瓶颈难以突破,总是处于惯性思维的影响下,偶尔的创新性表达,也只是昙花一现式的经过,难以通过学习产生符合自身表达习惯的写作思维。

例如:将图示给出雨中人物在狂奔的状态时,学生的观察点,始终处于面对挫折与艰难时,人生的理想与追求会砥砺着人们勇往直前,挫折总会有,但战胜挫折会让人生行走的过程更加坚定。而不会从其他角度进行考虑,比如从图中了解到行前思与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假如提前了解到天气状况,就不会在面对雨天时冒雨狂奔或者以安全警示提倡事前准备。毕竟一千个人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高中教育的本质目的并不是在流水线上生产“考试机器”,而是从开放性的角度进行教学,在贴合高考应试需求的角度下,大胆开展思维拓展,不但使学生敢于想,并且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就像“银河补习班”中的那片作文一样,我们鼓励的是通过教育,让学生懂得自身能力成长,这其中也包括表达能力的成长。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核心素养内容及培养目的分析

针对上述对于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来说,为有效促进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语文作文教学指导意义,首先先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目的进行简单分析,力求通过综合性考量,形成真正行之有效的作文指导教学措施。

(一)通过作品本身打通学生内心世界的感知层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群体首先要建立:“再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如果最终落实不到一线的教学工作中,无法为具体的教学实践工作进行指导,其本身就是失败的”。这一观念,先学会将教育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及方针落实再具体的一线教学工作中。

从高中语文作文核心素养内容角度出发,我们不难发现,其对学生的培养目的,首先建立在学生对于教材中呈现的作品本身进行的感知与理解,而不是学生对于选段的背诵与模仿。其原因在于,真正让人脍炙人口的文章,并不是通过华丽的辞藻或文章架构的设计打动人性,而是通过作者笔下对一方世界的塑造,通过读者的认知,可以从中产生共情的心理状态,从而通过故事走进作者的内心,经历感知作者的感知与经历。例如:老舍在《骆驼祥子》中,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刻画可一个在封建思想下苟延残喘、逐渐负面的社会底层小人物形象,通过人物背景与经历,给读者创造出的是对真实旧中国制度问题、基层人民的生存问题等等的反思,并从反思中获得感动,获得成长,通过阅读文章让读者具有思考的冲动与表达的欲望。

其从语文作文教学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上来看,集中体现了对于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写作素材不仅不会墨守陈规,而且从学生的感知与反思角度来说,更容易形成学生对于自身情感的积累与表达,并在其尝试表达的基础上,通过写作手法的呈现更贴合自我表达习惯的诠释。

(二)重视写作创作活性,重视思考与交流

在实践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发现,随着对于问题的逐渐深入交流,学生对于某一问题的具体看法会变得更加全面,其表达与理解层次会表现得更加深入,这是符合需要学习的整体发展需要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对其具体问题进行延伸性的提问,我们就会发现,学生对于写作的理解来说,往往会重视表达的部分,忽视与他人交流的部分,这就使得作文在创作时,本身就缺乏活性。其原因在于在教学环境中,学生有限的理解能力对书面表达的片面性认知。

在学生心中,口头表达的作用在于完成日常生活中沟通与交流的需要,而写作表达注重于内心知识储备的集中输出,但其忽略的是,日常习作会有老师欣赏给与评价,优秀作文会当作范围在班级范围内进行朗诵与交流,高考应试作文同样有“读者”进行欣赏,故此,对于文章的框架与设计本身就应该在本着交流的角度进行思考,并在与读者的隐形交流中,不断磨砺自己通过作文表达,形成有价值的书面交流。

从书面交流的角度来说,其不仅强调了高中作文核心素养部分中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的培养重点,更是在写作的起始环节,就要求学生重视写作创作的活性,将每一次写作都立足于自身表达与与他人交流的实践上,这样以来,学生在写作中,不仅可以根据自身情感进行表达,同时在教师指导的层面上,更有利于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的写作意见交流,在尊重学生写作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实现写作能力的突破与提升。

(三)从思路构建上完成“千里之行的第一步”

思维发展的另一项培养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自身对于写作主体的理解,完成文章形式与具体框架搭建。作为老师我们清楚的知道,当文章形式问题解决,对于文章内容部分的处理,只需要结合相应的需求进行合乎感受的填充。这其实要求的是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毕竟从文字、词组的本身来说,其特性就是分散的形式与结构,但有规划的整理表达会使作文表达变得严谨、生动且富有逻辑,故此好的思路构建是作文表达成功的关键因素。以高中作文常见问题的议论文为例,其中需要具备的不仅需要核心的表达环节,更为重要的是整体文章的构建都在严谨的思维过程中经得起推敲,同时具备辩证的头脑、连贯的语句、辨别是非的能力及坚定的态度。

故此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指导方法中,教师还要注重的是通过合适的手段对学生写作思路与行文逻辑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学生在写作的初始环节走出“千里之行的第一步”——文章框架设计。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指导策略

(一)立足教学目标,结合核心素养背景下,强化教师的指导性作用

对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指导来说,为满足近年来高考作文的考核目的与需要,就首先要在立足高中作文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目的,先将教师在教学中的位置进行确认。比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针对不同作者的作品,总能通过理解与感知,形成鲜明的观点与立意角度,但其对于文字的应用与组织能力稍弱。教师要注重在对学生思路与文章架构的指导中,突出文章主体的总结与段落安排的总结,但切记不能直接给予学生答案,其意义在于,文章组织与安排,即文章框架部分,其实质就是学生思路与文章段落核心内容的归纳总结,教师在作文指导中可以给予总结性的提示,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完成对于文章架构的整体组织,这样往往会使学生养成对于文章框架与语言组织的思考习惯,并在频繁的应用中,熟练掌握方法技能,从中产生自我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同时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化突出的部分,在知悉具体的文章表达习惯后,可以将学生习作中的同类性问题进行分类,采取集中式的因材施教,不但有利于学生问题的及时处理,也帮助学生节省了宝贵的高中学习时间,更有利于从学生的问题的普遍性入手,帮助学生建立符合高考作文评定要求的核心价值观念,将能力与考核要求做同步提升,真正作用于学生之中。

(二)丰富作文命题,提高学生习作主动性

从高中作文的命题角度出发,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主要的命题范围来源于教材作品激发的学生感受部分、时政与社会热点、读后感与观后感这三个部分,这就导致议论文写作成为高中作文与高考作文中常见的选项,但从学生综合素质成长角度来看,针对写作兴趣的培养来说,多种问题和多元化的作文命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对《石钟山记》进行学习后,就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出游经历为命题,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从学生对具体事物与环境观察的角度,了解学生习惯。在学生对自己旅游经历的描写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观察、感受养成表达的良好习惯,并从形式丰富的文体入手,激发学生的写作主动性,在熟知各种应用文,议论文、散文、说明文的具体情况下,塑造学生对于字词语句的组织能力,从中发现学生的写作亮点,进行鼓励,在兴趣、自主性、涉猎的广泛性角度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作欲望与创作可能。

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在学生的习作中,着重观察学生的理解与应用程度,从思想观念上向学生传递,每一次习作都应当认真对待,并且只有认真对待,才会获得相应的成长,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鼓励学生,不要因为高中学生的年龄情况而吝惜言辞,毕竟高中语文写作是需要在交流与支持下,教育学生拥有积极的精神价值观念的。

四、结束语

针对高考语文作文来说,其集中体现的实质是高中阶段学生对于习作思路、文章构架、语言组织、逻辑分布的阶段性练习的缩影,就教育工作实践环节来说,教师在每一次的习作指导中,都应该将其与高考作文要求进行比对,以考核标准为前提,通过核心素养与综合习作能力提升,综合性的帮助学生完成习作提升。

参考文献

[1]卓宏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J].课外语文,202010.

[2]楚雪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华少年,20201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