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地文化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初探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任蕾

西安市曲江第一小学,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精神内涵,没有民族文化,就谈不上民族的自信与发展。在地方文化中,蕴含着宝贵而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有待开发与利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就如何将秦地的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其成为语文教学的宝贵课程资源,达到“立德树人”这一育人目标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秦地文化 课程资源 策略 语文教材 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

正文

【正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秦地文化修养

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这里是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历史厚重的地方,应该充分挖掘当地的课程资源,将其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我们发现受测小学语文教师对秦地传统文化体现出浓厚的兴趣,也认识到在教学中加强秦地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提高教师、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文化认同感和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地方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还有许多不足,如保障措施不够对课本以外的相关课程资源(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丰富人文资源)开发与应用不够。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引导语文教师加强秦地文化知识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与课堂指导能力,成为语文教学中渗透地方传统文化的关键问题。为此,我们采用“培训+教研+反思”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秦地传统文化,在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上取得一定实效。
    二、以语文教材为基础,合理引入地方传统文化
   秦地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能靠简单粗暴式的说教,而是要靠教师的思考与创新设计,将秦地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语言文字与人文情怀的水乳交融。许多陕西地名中还隐藏着动人的故事,这些神秘的故事与陕西人民的生活习俗、历史变革联系紧密,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例如,老师们“家乡地名故事”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就指导学生通过访问长辈、实地调查、图书资料查阅等方式,对许多已经不为人知的地名及其文化内涵有了深入了解,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与对地方文化的保护意识得到进一步培养。例如,元代时期,因药店密集,故十字口与南广济街统称为药市街。而明清时期至民国初年,也因此地药店汇集,曾有藻露堂、树仁堂、万年堂等多家中药店,人们便以中药之甘、辛、酸、苦、咸五味,称其“五味什字”。将秦地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其成为语文教学的宝贵课程资源,对“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语文学习不仅强调知识的积累,更强调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其实丰富的秦地文化,反过来能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例如,四年级上册“神话故事”单元有一篇课文《盘古开天地》,这是一个中国家喻户晓的古代神话故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生命起源,探究史前文化,带领学生去西安的半坡遗址进行研学,了解新石器时代,知道“钻木取火”“植物锤染”等知识。第七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学习中,结合《延安,我把你追寻》一课的学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周末走进“八办”旧址、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西安革命公园、西安事变纪念馆、建国路、张学良公馆、庞炳勋故居、蒋鼎文故居、孙连仲故居、高桂滋公馆等,了解发生在西安的革命故事,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将更多民族文化相关阅读材料引入语文课堂,帮助学生从小认识、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将这一种“寻根”的文化,根植于学生心中培养学生对本地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四、在口语交际、习作教学中渗透地方文化

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口语交际是“我是小小讲解员”。教师可结合本单元习作要求,设计“我是小导游”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皇家园林华清池,感受皇家园林的气势恢宏,去“世界八大奇迹”兵马俑,聆听关于兵马俑的“前世今生”。学生收集有关秦地风景名胜的资料,包括视频、图片文章、诗歌等。教给学生写导游词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写介绍家乡的导游词。先在小组内交流评选,最后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汇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提高。

五、将地方文化与语文课程资源整合,编写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国家规划教材的重要补充,是学校特色发展,鼓励教师创新发展,为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切实为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良好条件”。秦地有着厚重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时代最长的省份近代的陕西是中国⾰命的摇篮。1935年10⽉19⽇,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从此中共中央在陕北战⽃、⽣活了13个春秋。延安成为中国⾰命圣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领导了全国的抗⽇战争和解放战争。此外,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明发祥地之⼀。老师们可利用收集的各种地方文化素材与语文课程资源整合,编写《魅力秦地》系列校本教材,搜集整理传统⽂化艺术,如陕北民歌安塞腰⿎商洛花⿎耀州陶艺户县农民画凤翔泥塑华县⽪影,还可以是革命故事、饮食文化等。学生通过语文课程了解了家乡文化,培养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我们的传统优秀文化正在不断地消失,而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就是把当地的优秀文化作为语文地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学习与实践,提高自身地方传统文化素养与教学指导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地方传统文化,让地方传统文化在语文新课改的课堂上绽放出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秦莉.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思考[J].读写算,2020(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