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余小艳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建民办建民初中725000

摘要

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教学应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率。古诗文阅读既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又可以开阔视野,通过对古诗文的阅读理解来提升学生们的阅读品味。语文科目目是一项可以学习中国悠久文化历史的重要科目,学好古诗文,学精语文科目,学生传承中国文化很重要。在语文教学学过程中,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课堂学习和课后延伸才更有价值,学生才能真正学有所得。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

正文


引言

每当提到我国民族文化的底蕴精髓,首先想到的便是古诗文,古诗文的意义重大,内涵饱满,蕴含了大量的人文知识。在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的状态下,尤其是当今学生沉迷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对于他们来说,缺少的正是这种文化底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从学生抓起,从小培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同时还可以让他们促发心里的爱国精神,更进一步地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下文将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古诗文阅读教学进行分析。

一、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功利性、应试性教学,教学效果欠佳

目前,不少教师缺乏对古诗文的个性化解读,漠视阅读主体,无视学生的兴趣,只是将教学参考书中的权威分析和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无法促使学生形成对文本的个性解读能力,传统文化的精髓得不到更加有效的传承与发展,优美的古典文学作品的精华则被公式化和模式化的理解和分析所掩盖。千篇一律的程式化教学模式成了教师“得心应手”的教学法宝。如果有考纲要求的篇目,教师就会分析得更详尽、更深人、更彻底,同时还要辅助大量的课内外练习加以巩固,致使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成倍加重。

(二)忽略文本,以讲授代替诵读,忽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教科书只不过是例子。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在教科书的帮助下,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素养,丰富精神生活。尤其是古诗文阅读,只有建立在诵读基础上的教学,才能充分发挥诗文美感对青少年审美能力养成的作用。但是,初中的古诗文阅读仍然是被动地应对考试。虽然这种功利性的应考心理也并非教师、学生愿意接受的。但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分数,面对来自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家长、社会心理期待的压力,目前,绝大多数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仍然依附于教科书。这就形成了初中的古诗文阅读以完全讲授代替诵读的教学模式。这样也就导致那些被选为教材的经典篇目,因为日复一日反反复复的训练,将文本本身具备的形式美、音韵美、情感美等各种美感统统被消磨殆尽,学生失去了阅读美感,自然也就无法构建古诗文阅读学习的方法和形成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策略

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良好动力与内在力量。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准确理解古诗文的内容与内涵有着一定的难度。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鬥。在初中古诗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与学生古诗文阅读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古诗文阅读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主动学习过程中,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教师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故事、语言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形成对古诗文学习的浓厚兴趣,保证阅读教学效果。例如,在《木兰诗》的学习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指导学生积极进行阅读和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为学生播放相关影片,并引导学生思考: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这个故事却来自一首诗《木兰诗》。教师以直观的影视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古诗文,在阅读过程中品悟其中的深刻内涵,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营造阅读氛围

语文知识的掌握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学习环境。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造优秀的古诗文阅读环境,以调动学生对古诗文的浓厚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良好阅读环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有着重要性。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与鉴赏能力。因此,教师要尽自己努力为学生构建具体的教学环境,营造浓郁的古诗文阅读环境,使学生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下提高对古诗文的认识,逐步形成强烈的古诗文阅读欲望。

培养阅读技巧

在对中学生进行古诗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训练中学生古诗文的阅读能力与技巧。在实际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古诗文诵读语感、语调和情感的训练。在实际语感和语调环境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声情并茂诵读,以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认识程度,更深层次地领悟古诗文所给心灵带来的震撼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在语感语调培养方面,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韵律变化、基调升降,使学生深化对阅读的独特感受。在情感培养方面,教师要组织学生自主了解古诗文的创作背景、创作主题等,进而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关雎》的学习中,教师应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对学生做好朗读引导:第一章是整首诗的序,为下面描述君子追求淑女做铺垫,所以朗读时比较平和;而第二章则说明了君子一直想念姑娘,所以整个句子都应该体现出向往:第三章描述了一个君子相思的痛楚,因此有必要写出男人的痛楚和相思;而第四章和第五章的意思差不多,都通过重复的技巧来描述一个君子得到一位淑女的快乐和喜悦,在这里有了一个更加兴奋和轻松的语调。学生适当地进行朗读,就可以更高质量地掌握文章含义,在不断地练习中提高阅读能力,强化自身语文素养。

开展实践活动

在培养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还应积极指导学生开展多姿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具体实践中增强阅读积极性。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古诗文阅读竞赛、古诗文知识竞答等活动,加强学生对古诗文知识的理解与鉴赏,培养学生文化素质。

三、结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将古诗文阅读教学贯穿到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始终,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初中古诗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阅读技巧,联系课堂内外,开展实践活动,落实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对学生的古诗文阅读教学进行适当的指导,采取有效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配合,在共同努力中深化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卢莎莎.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赏析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文理导航(上旬).2021,(1).22-23.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