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GSD能力分析模型的中职国际商务服务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
关键词
PGSD能力分析模型 国际商务服务专业群 课程体系
正文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2021年出台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
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和北京“四个中心”、“两区三平台”建设中,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需要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按照“专业群对接产业群”的原则,我校聚焦于国际业务的流通与交换,基于产业群逻辑和岗位群逻辑,打造了国际商务服务专业群。本专业群由国际商务、跨境电子商务、会展服务与管理、商务英语四个专业组成,面向国际商务服务业的展会服务、跨境营销推广、跨境平台运营、通关服务四个技术领域的岗位群,突出国际化和线上线下融合两大特色,培养综合素质过硬、具有国际视野的商务服务业人才,服务首都经济发展。
落实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关键和重要载体,就是构建对接岗位能力要求和标准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基于PGSD能力分析模型阐述构建中职国际商务服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职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典型职业活动和工作任务——分析PGSD能力体系——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
一、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现状
《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通则》将专业群界定为“面向多个职业岗位或者技术领域,集聚相关专业以有效对接产业链或岗位群的需求”,具有同质关联、集群效应、纵横协调、群组学习、开放灵活的特点。
关于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各职业院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其中最普遍的是“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群平台课程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组成,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文化素质类、专业素质类课程;群模块课程由专业必修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组成,学生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个人爱好进行选择性学习。孔庆新(2013)提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专业群课程体系,并得到广泛认可。“底层共享”是专业群内各个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中层分立”是根据各专业所涉及的技术产业特点、区域经济优势、职业岗位及学生就业创业需要,开设不同的专业核心(方向)课程和实践专项;“高层互选”是开设可供交叉互选的专业群拓展课程平台。
但是,以上研究基本集中于高职教育阶段,对于在中职阶段如何对接专业群岗位能力、构建“厚基础、宽口径、可持续”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专业人才,涉及得较少。因此,基于岗位能力分析构建中职专业群课程体系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二、PGSD能力分析模型的内涵
PGSD能力分析从职业领域分析开始,明确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剖析典型职业活动并将职业活动分解为若干工作任务,最终确定高水平职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体系,包括职业能力(P)、通用能力(G)、社会能力(S)和发展能力(D)。其中,职业能力(Professional & Vocational Competencies)是胜任职业活动所需的技术技能;通用能力(General Competencies)包括语言、数学、科技、人文与社会、艺术、运动与健康、信息技术等;社会能力(Sociology Competencies)包括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安全、环境保护、交流沟通、与人合作、项目管理、跨文化与国际视野、公民责任等;发展能力(Development Competencies)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学会学习、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等。PGSD能力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PGSD能力分析模型示意图
三、国际商务服务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
(一)职业人才需求调研
本专业群通过问卷、访谈、智能挖掘技术等途径,从行业、企业、院校、学生四个维度,进行了人才需求调研。行业调研的目的是了解专业群对应的行业领域内国家和地方政策与发展规划、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职业教育供给状况及其与行业人才需求的契合情况、国家或行业对从事本职业的标准、认证的要求及认可情况。企业调研是了解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企业中新的技术变化、运营方式变化、岗位要求和能力要求的变化、企业一线的人力资源结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及岗位晋升年限的职业发展路径。院校调研是了解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情况,并与本专业进行对比分析。学生调研则是了解毕业生就业去向、职业生涯晋升的路径及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改进意见。
经过调研,本专业群全面分析了国际商务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用人单位的岗位配置、岗位需求状况及各岗位的职业知识、技能及素养要求,明确了专业群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确定了专业群组群逻辑和后续分析的基础。
国际商务服务专业群组群逻辑,如图2所示。
图2 国际商务服务专业群组群逻辑关系
国际商务服务专业群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国际业务流通与交换领域。其中,国际商务专业为专业群核心专业,对接通关服务技术领域,开展线上线下通关服务,培养报关员、单证员、报检员等岗位人才;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是国际商务产业的升级,对接跨境营销推广和跨境平台运营技术领域,开展线上国际业务促进与运营,培养跨境推广专员、营销助理、平台运营助理、客服助理等岗位人才;会展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促进国际业务的重要手段与交易平台,对接展会服务技术领域,培养展会策划员、项目执行专员等岗位人才;商务英语专业为国际业务开展提供英语交际能力和国际贸易知识。
(二)分析典型职业活动和工作任务
在职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本专业群组织召开了由企业一线专家、课程专家、专业骨干教师共同参与的职业分析会。其中二十余名企业一线专家来自不同类型、规模和经营领域的国际商务服务业代表性企业,直接面向本专业群各岗位群,具有丰富的业务工作经验,从企业实际工作角度对典型职业活动和工作任务分析进行了严格把关。
通过职业分析会,本专业群梳理了各产业主要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明确了具有典型意义和教育价值的职业活动。各个典型职业活动之间呈并列关系或者递进关系,而非包含关系。然后,分析出各个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中的关键工作任务,为下一步能力分析奠定基础。
本专业群国际商务专业的典型职业活动和工作任务分析,如图3所示。
图3 国际商务专业典型职业活动和工作任务分析表
(三)分析PGSD能力体系
在上一步分析典型职业活动和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要继续就每一个典型职业活动所在的岗位和部门、与其它活动或岗位的协作、工作环境、软硬件资源、需取得的职业资格等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完成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并按职业能力(P)、通用能力(G)、社会能力(S)、发展能力(D)进行编号。在此过程中,由于企业人员对教学不太熟悉,可能难以将工作语言转化为教育语言,因此需要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一线专家、课程专家持续沟通,将各种职业能力按照“应用什么知识、使用什么工具、如何做、达到什么标准”的方式,通过“能够……、具备……”等语术进行标准化表述。此时,中职学校可以邀请各专业对接的高职院校专业负责人参会,从不同层次培养定位出发,共同解析并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国际商务专业“缮制单据”典型职业活动的PGSD能力分析表,如图4所示。
图4 “缮制单据”PGSD能力分析表
(四)基于PGSD能力分析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
1.确定各专业课程
各专业进行PGSD能力分析后,即可进行课程转化。根据课程设置要求,专业课程应由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综合应用课程、选修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构成。其中,公共基础课除直接由职业分析得出的课程外,还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其他课程则对应职业分析结果,以工作过程逻辑、能力培养规律、学生认知规律为依据进行编排,形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核心课程由典型职业活动直接转化而来,是完成典型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技术技能,直接对应了相应的PGSD能力,每个专业通常有6-8门专业核心课。如国际商务专业由典型职业活动转化出外贸单证实务、国际贸易实务、通关实务等7门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是将完成典型职业活动所需的基础知识、技能和素养进行分析和整合而成的课程,是支撑职业岗位需求和专业发展的课程。如国际商务专业整合出国际贸易认知、办公软件高级应用、商务英语、国际经贸地理、会计基础、跨境电商基础、商务礼仪7门专业基础课程。
综合应用课程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以完成企业综合复杂的工作任务而设计的课程。如国际商务专业设计了商务模拟、外经贸单证专业证书、跨境电商多平台运营职业技能等级1+X证书3门综合应用课程,同时也是体现“岗课赛证融通”特色的课程。
选修课程分为专业选修课和专业群选修课两类,按规定,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当不少于10%。专业选修课集中于满足本专业职业拓展能力的需求,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如国际商务专业的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物流等课程。专业群选修课则依托于专业群内其他专业的课程,帮助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国际商务专业的跨境电商政策法规、新媒体运营与管理等课程。
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转化表,如图5所示。
图5 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转化表
2.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
专业群内各专业的课程确定后,就要构建适应专业群的课程体系了。依据基础共享、核心分立、综合可选的原则,本专业群采用了“公共基础课程+群共享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程”的课程结构,充分体现了专业群柔性化人才培养的特点。
群共享课程在专业群众发挥平台的作用,是为更好地完成职业技术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经过分析整合而成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现了不同专业对应不同的典型职业活动和能力要求,分为专业核心课和综合应用课两类。选修课程是依据专业群的职业技术领域对能力的要求而开发的体现学校特色和专业群特色的课程,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就业意向、特长爱好等进行选择性学习。
专业群采用弹性学习机制,学生在学习公共基础课、群平台课程及本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之后,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进行跨专业复合型项目课程学习。学习期间,不仅可以取得本专业的职业证书,还可以取得其他专业的证书,创造更为宽阔的就业渠道和就业机会。
国际商务服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如图6所示。
图6 国际商务服务专业群课程体系
四、专业群课程体系实施建议
在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后,需要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门课程标准,充实课程资源,完善评价体系,组织专业教师队伍,并确保所有教师统一思想,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最终将专业群课程体系落到实处。
在实施专业群课程体系时,需要制订相应的动态调整机制和具体实施办法。实施前,做好调研和准备,对各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和预判。实施中,进行密切观察和跟踪,及时进行反馈。在此过程中,专业群和各专业负责人要与校内相关部门、合作企业进行常态化沟通,根据课程体系实施效果,结合行业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不断修订、优化、完善专业群课程体系,形成动态调整机制。
基于PGSD能力分析构建的国际商务服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是一个系统的、有内在逻辑的课程体系,有效解决了专业群滞后于产业群、群内专业各自发展的问题,实现了专业群和产业群的有效对接,增强了专业群内各专业之间的粘性,能够发挥专业群内各项课程资源的共享和互补优势,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以课程体系构建为突破口,可以带动师资队伍建设、三教改革、教学资源库建设、校企合作、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建设,有助于学校优化专业布局,突出办学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春燕. 基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PGSD能力分析模型的构建及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65-69.
[2]高洁.基于“双高”专业群建设的商科类专业群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41):110-112
[3]左莉.“双高”背景下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智慧财经服务专业群为例[J].科技风,2021,(24):42-44
[4]陈桔华.“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群及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财富时代,2021,(09):115-118
[5]张红英. 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阶梯式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群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9,28(02):46-50
[6]张瑜.谈慧.孙君.基于PGSD人才培养范式的职教本科课程体系构建——以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02):97-104
作者简介:
苏悦(1982-),女,高级讲师,北京市对外贸易学校国际商务系主任,主要从事商科类专业建设研究。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中职国际商务服务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立项编号CDDB2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