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刘怡然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八仙筒镇平安学区中心校 028300

摘要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要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质疑和探究,在具体的实践当中逐渐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中的创新目标。文章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并就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正文

数学学科注重推理,很多数学知识点是比较抽象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做到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一、 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人的思维在不断发展,当发展到某种程度时现实世界便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人就会积极开动自身的思维,去创造一些新的事物,创造一个更为理想的现实世界,因而说创新是人类内在的一种自觉追求,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符合人的本质发展的。人需要通过创新对现实世界进行改变,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可以为其今后改造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这也正是人类进行教育的最高目标。教育是人类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通过个体的智慧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知识财富,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二、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 普遍性原则

教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面对全体学生,要具有普遍性。每一名小学生都具备创新的潜能,并不是说学习优秀的学生才具备创新潜能,而教师进行教育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将每个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开发出来。

(二) 层次性原则

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育对象所处的不同层次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目标、内容、方法以及途径的确定。小学生的年龄段不同, 思维想象以及独立活动能力就会有一定的差别,即使是同一班级的学生在这些方面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坚持层次性原则。

(三) 差异性原则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当中,—定要对个体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考虑海个个体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要能够运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来促进个体创新能力的发展。心理学将人的智慧分为绘画、音乐、人际关系等七种,每个学生的身上都会潜藏两三种智慧,需要教师去发现并开发。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为学生创设创新的空间和机会,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将自身的创新灵感有效地激发出来。

(四) 基础性原则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时,一定要以学科知识作为基础。如果学生自身并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就无法形成正确观点,在分析问题时也没有依据,更不用说对知识的创新了。所以,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时一定要注重基础性。学生只有打好了学科基础,并建立起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才能够去探求未知的知识和世界。

(五) 活动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是指教师通过活动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将重心放在学生自主实践探索上,而不是一味关注活动探索的结果上。教师要通过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学习时可能会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教师要尊重和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这种个体差异性,做到同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及时给予学困生关照和帮助,引导其自主进行数学知识的分析和解决,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增强其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在设置学习目标时也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个性化目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进行感悟,能够在数学学习当中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

(二)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每一个学生都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而只有充分地挖掘出这种潜能,才能使其转换成真正的创新能力。创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确保师生关系之间的平等,可以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想要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数学知识探索中,将自身的创造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要改变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留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

(三)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很多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形式单一,讲课的内容也只局限于教材,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小学生年龄较小,社会经历较少,自我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使学生自主投入到数学问题的学习和探究当中,有创造性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之中,相对于概念化的知识来讲,具有情境化和感知性的知识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设置具有内驱性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精心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逐渐从对知识的好奇升华为兴趣、志趣以及理想。

四、结语

数学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将教学重心放在知识的讲解上,还应当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促使其能够全面地进行发展。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的观念,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为学生创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中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要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数学问题分析、探究,使学生能够自主获取数学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才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9.05.017.

[2]郑小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5(36):10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