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李菲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各个地区、各个学科都在积极探索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也逐渐产生了很多高效的教学方法。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都还要用数学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优秀的数学探究实践活动,不管形式如何,都要让学生真实地调用自己的数学思维,让数学能力得以提升,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不偏离高中数学的教学主旨,确保教学方法都是在为数学教学目标服务。


关键词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探究性教学;课堂教学

正文

引言

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包括课程知识、教学活动,甚至还包含一些生活经验,所有这些教学内容形成了学生和教师一起探索数学新知识的动态过程,学生的感受、体会更丰富当然是好事,但一定要围绕数学的主题展开。个人以为,数学教学方法优劣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围绕着相关的数学主题进行了主动的、活跃的、高强度的思考。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课堂教学理念与核心素养不相符

面对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必须端正自身的教学理念,树立与核心素养相契合的教学观念。调查发现,一方面,多数数学教师依然束缚在传统教学理念中,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过分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另一方面,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精准把握学生的学情,致使选择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这种落后的教学理念的制约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低下。

(二)师生互动不够明确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认为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唯有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在师生的深度互动过程中,完成数学知识的高效学习。但在调查中发现,受到应试教学模式的制约,部分教师常常将自己定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同时,在具体教学中,一些教师常常采用简单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致使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比较低。

二、探究性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问题引导,设置数学情境

探究式学习能够更好地激发学习热情。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学生要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由于探究式学习需要围绕具体问题展开,对学生的问题意识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能够在数学知识中找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成为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关注的地方。教师应当积极创设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的前项和”时,教师可以以泰姬陵为情境,泰姬陵于17世纪建造,是皇帝为纪念爱妃建造的宏伟建筑,其建筑主体十分夺目,陵寝中使用大量宝石镶饰,图案非常细致,传说在其陵寝中有一个用大小相同的宝石镶嵌构成了100层的三角形图案,非常奢华。在此情境下,教师可以先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要构成这个图案总共需要使用多少宝石吗?”引导学生计算1+3+…+100,接着教师深化情境,提出从第一层到第99层一共需要使用多少宝石,引导学生计算1+2+3+…+99,接着教师将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联系本节课程的知识点,计算第一层到第n层需要使用的宝石数量,再全面引入等差数列的知识点,带领学生探究等差数列{an}如何求a1+a2+…+an。通过问题情境的层层递进,逐渐增加问题探究的难度,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高,逐步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诱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动机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具备浓厚的探究动机,才能在探究动机的激励下,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来。以往,数学教师只是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解题的方法直接灌输给学生,以教师的经验代替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学生仅仅依据教师的思路进行套作,思维处于消极状态,知识的获得比较被动。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始终徘徊于课堂之外,甚至对学习产生误解,认为学习就是被动接受知识。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将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下解放出来,强化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动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高中数学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注意教师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明确学生特点,精准把握学情。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和交流,这样才能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准确掌握学生的态度、知识、能力、爱好等情况,明确学生的不足之处,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付出自己的“爱心”,成为学生知识的引导者、心理的引导者和生活中的知心朋友,让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性学习中。

(三)构建数学模型,培养学习习惯

数学建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开放性学习思维,为深入探究数学知识打下基础,更能帮助学生应用数学模型学习,更快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节奏。在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挑选既有数学意义又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预设。预设问题的方向可以选取各种冲突,例如,新旧知识、新旧观念、新旧方法、生活经验等。在预设问题时,需要注意三个要点:一是要注意问题的典型性。要提出生活中的典型问题,此类问题能够让学生迅速理解,数学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做到举一反三;二是要注意问题的实践性。教师所预设的问题要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轻而易举接触到的真实问题相符合,只有与自身实际相关,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让学生观察、猜测、思考、解决这些问题,也能切实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三是要注意预设问题的主体性。学生是数学建模主要的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只有让学生参与问题的预设,才能选出其最感兴趣的问题,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成为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探究能力的不二途径。基于此,教师要结合当前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从课前准备、学生动机、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融入探究性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互动、交流和思考,开展属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通过思考、实践、分析、辩证等思维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探究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严保静.探究性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成才之路,2012(33):32.

[2]朱慧.探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苑教育,2012(17):47.

[3]马小群.探究性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刍议[J].数理化学习,2012(04):51-5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