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高中化学提质增效的措施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双减”;高中化学;提质增效
正文
引言
为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教师还应将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此外,新课程改革还要求各学科教学均要注重凸显学生于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此,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继而在确保高效教学效率的同时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实施,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在基于“双减”理念下,为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师选择的化学案例,应秉承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优化教学流程,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时候,还能提高自我认知意识,真正展现学生的主体优势。只有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出来,才能发挥出学生个体的学习动能,让他们有效参与到化学课程的学习当中。
(二)科学性原则
无论是教学设计、教学方式的选择,还是问题情境的设置都应该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符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盲目使用生活素材,也不应该为贴近现实生活,故意创造一些和生活没有联系的话题和情境,这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为此,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应该在科学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确保最终的教学活动真实且有效。具体来说需要遵循化学学科的教学规律、高中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基于这些方面的规律,科学化地实施生活化教学,这样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三)生活化原则
生活化教学则是以学生现有的生活作为出发点,努力挖掘和现实生活相关的素材,将其有效应用到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鉴于学生目前的生活环境不同,整体的生活经验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认知需求,教师要摒弃以往单一的理论性授课,选择和大众生活相关的素材,引导学生主动走进生活世界,确保每位学生感受知识和生活的联系。
二、“双减”背景下高中化学提质增效的措施
(一)通过微课把散乱的知识集中起来,引导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当前微课逐步被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且因高中化学知识本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且高中化学各知识点之间亦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故基于微课来展开教学,不仅能为学生直观呈现知识点的关联性,还能化抽象为具象,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不仅如此,基于微课的课堂教学,教师还能提前整理教材并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而后以微视频的方式将之带入课堂,如此教学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与理解。如在讲解“物质分类”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将物质组成以及物质分类方法等一众重点知识制作成微视频,并在视频中同步介绍诸多常见物质的具体分类方法与判定的依据,如碘、氧化物、单质等。如此将方便学生理解。此外,教师还可将微视频只作为网络教学资源供学生随时观看,帮助学生攻克学习中尚未理解的难题,继而确保理想的学习成效。
(二)构建对应的生活情境,优化教学情境
生活化情境的构建则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将化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处理,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学情境的构建应该以生活气息为主,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尽量营造出一种和谐、自然的学习氛围,让化学课堂回归生活本真。构建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应该确保教学所选择的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例如,多个问题的结合,在设置的时候要体现层次性和启发性,强化学生的总体认知,激发学生寻找“问题”源点,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而教师则是引导学生恰当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小王在家看到父亲向煤炉洒水,询问,这样不会导致火熄灭吗?父亲回答,自然不会,适当加入水,会让火烧得更为旺盛。小王表示不理解,那多添加一些水,能不能让火更大呢?由此可见,基于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究本章节的关键知识,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又或者是在化学概念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生活情境,优化教学流程。例如:在“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以“水滴石穿”的生活谚语,让学生认识到积少成多的道理。如果要数清10根头发很简单,但是要数出1000根头发则显得比较困难,这时应该怎么办?以生活化的知识构建情境,完成课堂导入工作,更容易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欲望。教师在情境构建的时候,选择身边的案例,将生活情境和教材知识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学生的多重感官,并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化学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并通过类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不再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索,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
(三)通过实验教学模式,提升创新能力培养
由于高中化学知识点存有较高理解难度,部分知识点包含大量实验现象和反应,需要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理解。当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模式组织教学,促使学生在实验中发现自身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偏差,利用实验深入分析教学知识点,逐步拓展学生化学思维,从而有序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例如,在教学“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这节化学知识点,在学生对教学知识点具有基础了解后,可以带领学生去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索。在学生亲自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索糖类、蛋白质等化学特点的实验方法,并让学生将自己的实验步骤、化学反应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加深自身对教学知识的认知程度。
结束语
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教师要善用生活化教学方式,通过生活素材、情境和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知,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此外,教师要认识到化学课程的特殊性质,从概念、实验和习题等方面优化生活理念的导入工作,引导学生在实践和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充分诠释化学知识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陆云.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试题与研究,2021(32):89-90.
[2]金碧凤.高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运用[J].高考,2021(32):17-18.
[3]尹航.高中化学教学中互动探讨式教学应用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1(31):99-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