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方法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黄剑

江西省余干县龙津初中

摘要

近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整个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伴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不断融合,传统意义上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灌输式教学被各种丰富的教学形式所取代。


关键词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

正文

引言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与传统学科相比,课堂组织形式相似,但是整个教学活动又存在很大区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明确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满足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教学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开辟了新道路。

一、初中阶段学生心理问题剖析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

第一,繁重的学习压力。初中学习是对小学知识的总结、升华,也是高中学习的基础,伴随着初中生年级的不断升高,自身面临的学业压力也随之增加。在中考的压力下,学生常常因为考试成绩、课程难度、教师的态度等,产生一些负面情绪;部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出现了焦虑、不安的心理情绪,且这种情绪在考试前尤为显著。这些不良的心理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状态。第二,难以处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初中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在日常生活中对外界事物十分敏感,且初中生没有人生经验,在人际交往中常常可能面临各种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存在极强的叛逆心理,常常和父母对着干;部分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无法很好地处理和其他学生的关系,常常与其他的同学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现象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负面情绪,严重制约了其身心健康成长。

(二)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学校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是学生成长、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息息相关。在应试教学理念下,学校片面追求学校的升学率,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文化科目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致使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断增加。还有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也仅仅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知识灌输,很少结合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开展教育,致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第二,生理因素。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结构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显著的生理变化也诱发了学生的心理变化,随之出现各种负面心理问题。例如,心理上渴望自我独立,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无法离开教师、家长的支持。

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方法

(一)合理选择体验式教学主题

科学、合理选择体验式教学主题,是开展初中心理健康体验式教学的关键。为了真正提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应科学选择体验主题。通常,应避免“自信、勇气、压力”等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因为这些主题本身的吸引力非常小,且内容空泛,学生无法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基于此,初中教师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对这些主题进行细化、分类,选择一些小的学习主题,同时还应将这些主题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场景结合起来,以便于学生获得更好的体验效果。例如,在“自信”主题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下,为了强化学生体验学习的效果,将这一“主题”进行了细化,使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契合,引导学生以学习生活出发,开展“面对学习挫折时的自信”主题活动。随即,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第一视角的方式,围绕“自己近期学习情况”“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等内容,引导学生给朋友写信。之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明确问题的表象,产生的原因,这些问题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以及思考如何解决等。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倾诉,帮助学生释放压力,寻找解决的方法,能够自信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鉴于教师设计的心理教学主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契合,满足了初中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使其以主人翁的身份,在体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二)以课程为载体,强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应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现状、成长中的实际需求等,科学规划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其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中,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相关教师还应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初中生的心理状态、成长需求等,制订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促使学生在针对性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还要与其他的任课教师形成有效互动,鼓励其他学科的教师,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例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强化学生成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表扬和鼓励等,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言传身教,发挥教师的榜样力量

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力量,让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逐渐进入良性循环,最终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基于此,教师应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运用积极向上的态度看待生活、工作的一些事情,正确看待自我、他人、社会等,在日常教学中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给学生做出良好的表率。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应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与学生沟通用语问题、乱扔垃圾等不良的习惯等,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

结束语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极易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消极的心理会对初中生的身心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初中教师不仅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还要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解放出来,通过科学设计体验主题,创设体验情境,引导学生共同交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丰富多样化的体验中,深化知识、感悟知识、内化知识,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静华.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中华少年,2019(23):216.

[2]刘长林.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辽宁教育,2018(16):44-46.

[3]张娇旭.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5(22):7-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