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湛江文化资源 创园本课程建设——浅谈小班级“蓝色湛江”园本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郭颖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幼儿园 524004

摘要

结合本园“小乐园大世界”文化主题建设,将“蓝色湛江”融入小班级课程,积极进行我园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深化和运用,把湛江本土文化转变成教育资源优势,以此实现我园教育资源使用的整合化和最优化,在实践和反思中构建完善适合本园“蓝色湛江”主题教育活动,体现“小乐园大世界”文化主题课程的生活化、园本化,让幼儿在与课程、老师、环境、社会、家长的互动中促进对湛江本土文化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老师在探索过程里获得专业化成长,以此形成教学有目的、办园有特色的幼儿园。


关键词

文化主题建设;小班级;蓝色湛江;课程建设

正文


 一、融湛江文化,深入园本主题文化建设

幼儿园文化,也称为园所文化,是指一所幼儿园内部所形成的为其成员共同遵循,并得到同化的价值观体系、行为准则、共同作风的总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建设健康的生动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是学校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结合本园“小乐园大世界”文化主题建设,将“蓝色湛江”融入小班级课程,积极进行我园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深化和运用,把湛江本土文化转变成教育资源优势,以此实现我园教育资源使用的整合化和最优化,在实践和反思中构建完善适合本园“蓝色湛江”主题教育活动,体现“小乐园大世界”文化主题课程的生活化、园本化,让幼儿在与课程、老师、环境、社会、家长的互动中促进对湛江本土文化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持续发展,以此形成教学有目的、办园有特色的幼儿园。

二、创园本课程,提高教师生成课程能力

“蓝色湛江”的子主题实施对小班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我园教师长期以来都以亿童、建构式课程等教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这种课程体制下,教师仅仅是课程实施者,而非参与制定者,缺乏自我生成课程的实践经验。在幼儿园,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是幼儿园课程生成最重要的创造者。因此老师们要转变自我观念,深入广泛地探索、研究,把湛江文化进行整合生成为适合3-4岁幼儿的园本课程。

小班级立足于“蓝色湛江”园本课程的研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优化,实现了我们在园本课程实施中的关键性。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小班级开展多次教研活动。首先教师们通过观看视频、上网查阅资料、翻阅书籍及下到城市周围,掌握关于湛江多样元素的资料;然后教师们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但湛江资源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幼儿,教师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发展区以及有教育价值的资源来选择、开发;紧接着确定本学期活动主题,并分五大领域制定“蓝色湛江”主题网络图,把本土资源与《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相结合我们从幼儿的实际水平着手,注重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激发幼儿的情感,将一些难以理解的民俗文化进行趣味化、儿童化,使之成为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的课程;最后将所制定课程实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并反复反思、实践,已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通过生成“蓝色湛江”系列活动,有效发挥了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创造性与实践性,为“蓝色湛江”文化主题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凸显“蓝色湛江”教育特色,丰富园本课程内容

在以往,小班幼儿对家乡的概念非常模糊,即使有幼儿能说出自己是湛江人,但却不知道湛江是什么、有什么。通过为时一年教育教学、环境创设、区域活动等的支持,幼儿能自豪地说出我是湛江人,我的家乡有大海、有海鲜、有菠萝、有醒狮,从孩子欣喜地表达中,无不可以看出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由此可见,本土文化有目的的开展,让儿童从小加深对家乡的认识。

(一)将本土文化与教育教学相融合

结合湛江的本土特色资源,教师们整合后又选出具有教育意义和发展价值的我爱家乡、美丽的海湾、吃在湛江、家乡民俗四个小主题:每学期开展为时四周的“蓝色湛江”主题系列活动,通过各领域与湛江文化的融合,引导幼儿认识湛江是我的家乡,初步了解家乡的饮食、民俗、文化景点,并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以“美丽的海湾”主题为例教师首先发放幼儿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对贝类的认知水平及想要了解的知识,紧接着进行为时两周的“美丽的海湾”主题活动,开展一系列贝类与《指南》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如:语言活动《儿歌:拾贝壳》,通过简单有趣的儿歌引导幼儿学会在集体面前念儿歌,并能用完整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想法;数学活动《沙滩舞会》,在掌握钉螺、扇贝、花蛤、东风螺的外形基础上,学习ABAB的排序规律;音乐活动《海底世界》,利用贝壳进行打击乐,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强弱,培养幼儿的节奏感;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贝壳》,认识湛江常见的贝类外形特征,观察探索钉螺、扇贝、花蛤、东风螺、鲍鱼等贝类的外部形态的异同,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美术活动《贝壳粘贴画》,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进行创意美术。通过“蓝色湛江”的主题,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依托《指南》中3—4岁幼儿五大领域的目标,完善课程的活动形式,建构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体系,发展幼儿认知与能力的同时,还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将本土文化融入环境创设之中

物质文化是幼儿园文化中的表层基础文化,是传达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利用和创设,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二楼的小班级,园内首先进行整体的规划,将地板整体铺成“海洋蓝”,并在走廊创设了“蓝色湛江”大主题墙,为小班级的环境创设打下了蓝色基调。班级内创设“湛江蓝”墙饰,融合正在开展的“我爱家乡”、“美丽的海湾”“吃在湛江”、“家乡民俗”四个小主题,倾力打造班级主题文化墙。其中具体的做法是:让家长们带孩子去湛江各地方打卡,领略“湖光岩”“龙海天”“赤坎老街”等自然风光,同时将打卡照片带回班级粘贴在“走在湛江”主题墙,让幼儿通过照片向同伴介绍照片的风景,进一步丰富幼儿对湛江的认识。在班级的各区域中创设具有湛江本土特色的环境创设。例如:美工区域中增设“菠萝”、“红江橙”、“大树菠萝”等湛江水果简笔图,供幼儿拓印、涂色、装饰;建构区中张贴“湛江海湾大桥”“通明海大桥”图片,丰富幼儿对湛江建筑的认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搭建活动。不仅如此,小班级还在走廊、楼梯间创设小文化角。如:菠萝的海、湛江小吃、美丽的贝壳、湛江海鲜、遂溪醒狮等,让环境渗透在二楼的每一个角落,发挥环境教育的最大化作用。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促使小班级幼儿在“蓝色湛江”环境创设中得到全方面发展,进一步帮助幼儿认识独特的湛江文化。并且透过显性的物质环境创设,向外界传递小班级所打造的“蓝色湛江”课程理念。

四、融湛江文化,开展家庭、社区活动

《纲要》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发幼儿感受本土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在“蓝色湛江”主题文化建设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开展了一系列湛江本土文化主题活动,从而使小班级“蓝色湛江”园本课程开展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海洋文化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

[2] 修成静.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湛江市中小学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课题《“小乐园大世界”园所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2021ZJYB03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