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塞内加尔援助政策与实践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孙睿敏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610041

摘要

中国援非政策是一个长期的方向性研究领域。本文拟以中国对塞内加尔援助政策为研究对象,在社会交换论视角下,分析援塞政策演进历程,探究中塞政府在援塞政策上的互动博弈。以时间轴为线索,将中国对塞援助分为1960-1971、1972-1996、2005至今三个阶段,在国际局势和中塞两国国情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各时期各领域援塞政策的内容与实践,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总结对塞援助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今后援塞政策的制定与实践提供建设性的参考。


关键词

塞内加尔;援塞政策

正文

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23SYJSCX68

一、中国对塞援助政策制定背景

1947年世界进入美苏冷战时期。60年代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1960年塞内加尔宣布独立。非洲新兴国家迫切需要发展民族经济的援助,而处在内外交困年代的中国也迫切需要争取新兴国家的支持,基于相似的历史背景和相互需要,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开展了一系列交流合作。1955万隆会议以来中非交流更加密切。1971年中国与非洲伙伴国家共同见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数量激增。同年,中塞正式建交。1978年改革开放开启了中非经贸合作与发展的新时期。中塞两国高层领导人和代表团频频互访,不断增进彼此间了解的同时,也奠定了政经领域合作的基础。

1996中塞因台湾问题断交1995年,塞方总统夫人在受邀访台时,台当局动用一切手段开展外交攻势,表示如果与台复交,台将给塞方提供每年1000多万美元的经济援助。塞内加尔出于对利益的渴求,与台复交1995年至1996年,中国正陷入与台、美的争端,通过导弹发射和军事演习,来强烈抗议台领导人李登辉访美。

千禧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中非关系迅速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而台湾当局经济愈发不景气,长期推行的“支票外交”也日渐乏力。塞逐渐认识到台湾与中国在各个方面的差距2005年中塞重新建交此后双边关系发展顺利。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中非合作发展迎来新的机遇。2014年塞政府出台《塞内加尔振兴计划》,目标是到2035年实现经济平均增幅达7%,该计划重点涉及农业、能源、矿业、基础设施等领域。2016年中塞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二、援塞政策的实践

中国对塞内加尔的援助是一种发展引导式的援助,是一种既援助又合作的方式,以塞的利益诉求为导向,帮助其实现独立自主发展援助政策和受援国相关领域政策相呼应,中国发展经验与塞实际国情相结合,最终实现中塞双方共同发展。

1.1971年至1996

8090年代,中塞成多个援助项目,涉及农业、轻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等领域,如提供给塞方16套医疗设备、两国军队间友好交流等。在中塞断交前,双边高层互访密切。这一时期援塞政策的制定,与中国当时的国情、援助能力、领导人的个人意志和受援国的实际需求密不可分。塞方面临着人才、技术、就业、资金等方面的需求,为早日让塞方实现独立自主发展本国国民经济,中国在援助政策的制定上优先考虑农业、渔业、轻工业等能满足民众日常生活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必需项目,传授中国经济发展和建设的有用经验。塞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为解决农业产量低的问题,中国在援助政策的制定上,把农业发展作为当时援助的重点项目。

1982年中国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90年代中国对外援助政策不断调整中国在援助中展现艰苦奋斗精神,深深感染塞民众,无形中拉近两国间的情感距离。与塞内加尔等非洲国家建立外交援助关系,中国不仅扩大了自身国际交往活动空间,推动中非经贸合作健康发展,自身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当面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联合孤立和制裁等艰难时刻,非洲国家总是在第一时间给予相应的支持。

2.2005年至今

2005年中塞复交,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如萨勒总统2014年访华、2016来华出席杭州G20峰会、2018年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中方外交部长王毅2014年、2019年两次访塞等。在文化教育领域,中国自1973年起鼓励并接收塞方奖学金留学生,其中20212022学年在册塞方留学生为431人;中国还向塞方提供教学设施和物资援助,用教育助推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在医疗卫生领域,1975年至今中国共派出19批医疗队员,无偿援助药品、器械等。2020年两国贸易总额28.8亿美元。中方在塞援建了多个社会民生工程,如国家大剧院2006年)、黑人文明博物馆2013以及港口、铁路、水电站等项目。中国援建的体育场所和博物馆,成为了塞社会政治和文化活动的中心,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

三、援助政策的反思与提升策略

中国对塞内加尔的援助已经四十多年,改善了塞方民生环境医疗卫生,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了国家整体教育水平,建设落成了一批社会公益基础设施,为塞民众能自主就业和发展提供了选择与机遇但中国援塞的实践过程中仍面临着各种挑战。

随着中国在非洲大陆影响力的提升,某些西方国家批判中国援非是一种“新殖民主义”,认为这会导致非洲与西方国家关系逐步疏离,自身利益到损害,长此以往将丧失在非洲的优势地位。一些西方媒体利用舆论工具,大肆报道不实言论,丑化中国形象,挑拨中非间的关系,误导不明真相的国外民众。国内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理解中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援助非洲的意义。同时,受援国民众中也出现不理解甚至误解的声音。

因此,笔者认为应处理好下几点:第一,加大中国援非的宣传工作,不仅通过当地报纸、电视台等渠道进行宣传,还应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多元化宣传清楚传达中国援非理念对国内民众要多加宣传援非的现实意义,减少不理解程度。第二,与其他援助国加强交流合作,分享中国援非经验,加深对中国援非理念与实践的了解。使援助过程透明化,接受国际社会的监督,避免给西方媒体提供可乘之机。第三,对援非的企业和员工进行素质教育和法律法规的培训,建立奖罚机制,提升国人的国际形象,从而使援助工作开展顺利。第,深入了解受援国的国情和战略规划,援助政策的制定要有针对性科学性,以便更好为非洲民众提供福祉。完善对非援助评估体系,以保证援助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培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援助政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李小云,武晋.中国对非援助的实践经验与面临的挑战[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04):45-54.DOI:10.13240/j.cnki.caujsse.2009.04.002.

[3]李甜.社会交换论视角下美国与埃及的援助关系[J].黑龙江史志,2013(23):358-359.

[4]蒋华杰. 冷战时期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研究(1960-1978)[D].华东师范大学,2014.

[5]王玉萍.对新时代中国对外援助政策调整的思考[J].现代国际关系,2018(08):11-16+30+64.

[6]董天美.中国对非洲援助的政策转向与效应评价[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1):101-11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