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探析
摘要
关键词
小学劳动教育;量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正文
劳动技术教育是指学生借助劳动活动获取劳动体验,由此推动自身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及劳动意识形成的教育活动,在学生道德素养提升、劳动习惯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今时代下,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不断得到深化与加强。如今,人们对传统的劳动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的方式逐渐改变,而劳动教育的新型载体也已逐渐被综合实践课程取代。
一、综合实践课程劳动与技术在小学的开展情况
1、教师对相关课程存在认知偏差。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劳动与技术》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自然秉持着严谨和重视的态度。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推行,现阶段,在绝大多数的小学中,该门课程已经被视为综合实践课程的一部分。虽然这一改革强调了《劳动与技术》应当具有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教师对该门课程具有的重要性有所忽略,导致在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活动时,《劳动与技术》相关内容所占据的比例逐渐降低。
2、课程设置具有随意性。虽然现阶段已经有大量小学对《劳动与技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具有了相对系统、准确的认识,但是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仍旧有少数学校在设置相关课程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甚至自行缩减《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次数和时间,导致教师在开展相关课程的教学活动时,由于时间紧迫而不得不对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忽略,这对于教学目的的达成是十分不利的。
二、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目标不明确。在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目标不明确、教育设定不清晰,是导致教师忽略学生参与劳动和培养动手能力的主要原因。过于重视课本的导向性作用,而忽视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来提升劳动意识和提高劳动素养。
2、劳动技术教育与实践活动核心内容不统一。劳动技术教育和活动实践是具有高度统一性的,只有两者默契配合,才能保证劳动技术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从目前的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实践来看,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缺乏紧密联系,只有将劳动技术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小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调动小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才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和提高他们的劳动素养。
三、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策略
1、明确劳技教育目标。在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策略中,明确其劳技教育目标是指导其教学内容的关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第一,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让学生在具有主题性的实践和劳作中,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热爱劳动、参与劳动;第二,课程内容要与小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结合,切忌枯燥、流程性地进行教学指导,这样既不利于小学生对劳动参与的兴趣的培养,更不利于他们劳动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如何种植小绿植”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主题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用资料收集法、学习观察法等,了解家庭种植绿植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通过在课堂的交流和分享,了解不同的家庭绿植,它们的习性和灌溉方式以及注意事项都不一样,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劳动技术,又学到了课外知识,也培养了主动学习和积极学习的学习态度,和对生活、劳动的责任心。
2、学习与实践内容有效结合。劳动技术教育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要有效结合,保证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兴趣,课程内容的可行性和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让学生在劳动教育的参与过程中,更全面地进行学习和得到发展。如,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在教学《纸工》课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认识及能力基础上,引导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成员进行合理分组和合理分工,集思广益,制作系列手工纸品,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培养他们团队意识,又能让他们在充满趣味性和开放性的劳动课堂上,掌握劳动技能,热爱劳动和生活。
3、关于家庭劳动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想增强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以及锻炼其劳动意志,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在实践活动中,有几个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需了解。第一,明确时间和地点;第二,考虑要全面,涉及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要对学生的水平进行一次测评;第三,准备实践中要用到的材料和工具;第四,明确形式和方法,可以在过程中根据形式灵活变通。同时,为确保活动有效开展,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第五,学生家长应该注意和学校、社区保持联系,以此获得更多帮助和支持。除此之外,家庭内部可以一起进行一次环保活动,不仅能为环保做出贡献,也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四、小学数学量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1、提升教学效率。数学老师要重视对学生量感的培养,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小学生量感的作用和意义,加深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深度,以提高量感培养的效率。首先,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小学数学量感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形成不断学习的意识,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从而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其次,教师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以确保其落实到位。教师要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依据对学生量感培养的理念,来设置相应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自身不仅要端正认知,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量感学习的作用和意义,端正学习态度,调整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积极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丰富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数学课堂当中,教师往往以自身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框架向其教授新的知识,从而做到温故知新,提升其对于知识的吸纳与内化能力。对于小学生量感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加强知识点之间的结合,更要强调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结合,并且在综合实践活动当中完成量感的细化工作。比如,在学习“测量”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测量自己的数学书有多厚、铅笔有多长,让学生在实际的测量活动当中能够形成一定的量感。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中找一找,有哪些物品长10厘米、哪些物品长1厘米,从而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开展亲身实践,给予学生真实的体验感,检验自身的量感是否正确,从而在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物体联系起来,建立更加准确的量感。
综上所述,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顺应了教育发展的需求,能够将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和生动,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学习能力,更好地对量度有准确感知。教师要加深实践活动的深度,细化量感的内涵,丰富实践的内容,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以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配合灵活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正确的量感。
参考文献:
[1]孙守忠.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实践开发的策略及途径[J].宁夏教育,2019( 2) : 50 - 51.
[2]陈银萍,刘世清,张娟 . 小学生数学“量感”及其培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3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