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赉特旗乌兰格日勒嘎查何家屯的形成——基于口述史的分析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郭蓝蓝

(内蒙古师范大学 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摘要

文章以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巴达尔胡镇乌兰格日勒嘎查何家屯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深度描写、参与观察等方法搜集大量口述资料,并从文献资料和前人的相关研究出发,对何家屯的村落形成以外旗移民、旗内移民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地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何家屯;移民;村落

正文


何家屯是属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巴达尔胡镇乌兰格日勒嘎查的一个农牧交错的自然村。扎赉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1]。乌兰格日勒嘎查辖4个自然屯总户数289户,总人口1002人,常住户数220户、常住人口740人。何家屯地处扎赉特旗所在地西北、达尔胡镇所在地东北,乌兰格日勒嘎查4个自然屯的最南部,这里属于典型的浅山丘陵地区。目前何家屯常住户有112户、常住人口有421人,先只有4人为汉族,其余均为蒙古族。1937年何氏家族到来后,后来又有些其他氏族为生存寻找新的栖息之地陆续来到何家屯。但更多的家族则是向何家屯的亲人求援来到此地,还有些则是因为工作上的原因搬到了这里。何家屯众多的外来氏族,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第一主要的移民来自扎赉特旗之外的其它旗人第二还有一部分是旗内移居的。下面以外旗移民与旗内移民来阐述何家屯移民的情况。

一、外旗移民情况

下面以家族为单位对其姓氏、民族、原籍地、中转站、移民的时间及原因进行一一表述。

何氏: 黑龙江省龙江县;巴岱;1937年;投奔张氏

郭氏:喀喇沁;巴岱;1937年;投奔张氏

佟氏:  土默特;巴岱;1941年;投奔张氏

彭氏:杜尔伯特;无中专站;1946;投奔佟氏

代氏:蒙古贞;巴岱;1950年左右;投奔佟氏

金氏:喀喇沁;巴岱;1947年;投奔郭氏

李氏:库伦旗;无中转站;1958年;雇工

钱氏:喀喇沁旗;巴岱;1955年;投奔佟氏

陈氏:喀喇沁旗;巴岱;1958年;投奔郭氏

白氏;喀喇沁旗;宝力根花;1958年;投奔钱氏

常氏: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江桥县;无中转站;1959年;投奔包氏

马氏;泰莱;无中转战;1970年左右;投奔代氏

姜氏;原籍地不明;巴岱;1960年左右;投奔郭氏

万氏;喀喇沁旗;龙江县;1962年;投奔白氏

1以上是根据作者的实地调查结果制作的以上家族到何家屯时均为蒙古族

2以上的一半以上家族都来自卓索图盟且不明确具体喀喇沁三旗的哪个旗。

3他们的多数不是直接来到何家屯的,有六个族是中转于今扎赉特旗好力保镇巴岱村。

  二、个案分析

1)李氏:1958年李先生一个人来到何家屯为榜青,后来与白氏结成婚姻关系,此后在何家屯居住至今。

2)郭氏:1937年郭氏一家从巴岱移居到何家屯,后来其兄弟也跟着移居到此。在1958左右首先移居此地的郭氏一家投奔亲戚移居到今海拉尔市陈巴尔虎旗,居住了10年左右,后来又回到了何家屯,其子孙后代在此地居住至今。

何家屯的居民结构中,有超过半数的外来人口是从卓索图盟来的。其因即是清朝中后期,由于内地人口较多,地域较小,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的矛盾突出,为生计部分民人迁入蒙古。卓索图盟在内蒙古地区属于民人移居最早的地方[2]至清后期由于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许多地方都有流亡的难民,为了缓和这种情况,清廷实行“借地养民”政策,允许汉族移民到蒙古地区定居。蒙古传统社会群体中出现的民人群体,在价值观、世界观、文化、宗教等方面存在着很多不同,使得矛盾日益复杂化,最后导致了晚清时期的“金丹道事件”。在此事件中,成千上万的蒙古人背井离乡,迁徙至其他蒙旗。

三、旗内移民情况

下面以家族为单位对其姓氏、民族、原籍地、中转站、移民的时间及原因进行一一表述。

包氏;1957年;巴岱;投奔佟氏

范氏:1959年;巴岱;投奔代氏

刘氏:1960年左右;茂力图;投奔亲戚(不明)

傅氏:1960年左右;巴达尔胡:工作调动

喜氏:1961年;巴达尔胡;工作调动

敖氏:1970年左右;巴岱;投奔亲戚(不明)

韩式:1970年左右;巴岱;投奔亲戚(不明)

何氏:1980年左右;查干居日河:工作调动

1)以上是根据作者的实地调查结果制作的以上家族到何家屯时均为蒙古族

2)以上表述中何氏、刘氏与外旗的何氏、刘氏虽同姓,但无血缘关系。

3旗内移居的家族大部分都是1960年左右来到何家屯的。

4傅氏与何氏是因最初到此居住者的工作岗位的变动而移居的。据《扎赉特旗志》了解1951年全旗各努图克均创办1所完全小学,嘎查村都有公办小学[3]据当地老人回忆大概1963年何家屯建立了一所民办小学。

5)除了工作原因,其他家族都是投奔亲戚而来到何家屯。最主要的原因是,蒙古人在蒙地开中丧失了土地,被迫放弃了原有的生活,他们在决定移民目的地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仍然保持土地共同使用形式的旗内未开发区域

在上述姓氏中除了何氏,即何家屯的创立者与钱氏家族的子孙后代已迁出何家屯外,其他家族居住至今。从上面两组表格来看,何家屯村民构成中大部分是外旗蒙古人,少数为本旗蒙古人。

总而言之,何家屯虽为一座小乡村但追踪其形成史时可以发现它的背后折射出了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何家屯是从何氏家族到此地后,其他家族前后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地方来到这里,最终成为了相当规模的村落。并且他们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经济文化。

参考文献:

[1] 扎赉特旗志编纂委员会.扎赉特旗志·地理[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

[2] 孛儿只斤布仁赛音著那仁格日勒译.近现代蒙古人农耕村落社会的形成[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

[3] 扎赉特旗志编纂委员会.扎赉特旗志·文化篇[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郭蓝蓝(1999),女,内蒙古兴安盟,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北方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