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促进小学生心智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张兆琴

苏州市吴江区菀坪学校 江苏苏州 215223

摘要

一个人的心智化水平越好,各个方面的成绩会越优秀。小学时期的学生心智发展尚未完善,且对于陌生事物的分辨、识别等能力也相当弱,所以对于他们的心智化发展加以关注,并合理运用提高小学生注意力化发展的策略,可以让小学生在现实情境或模拟情境中能理解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懂得合理表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

小学生;心智化;发展策略

正文


引言

“心智化”概念最早由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彼得·福纳吉提出,指“个体在有意图的心理状态下,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方式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心智化体现了一个人的自我认知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时期是促进心智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开展“体验—表达”型辅导活动,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或模拟情境中,通过多元的自我沟通和与他人沟通的方式,表达内心的需求和情感,同时理解他人的需要、感受和行为,并不断修正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从而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拉近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一、小学生心智特点

(一)情感与理智的不协调统一

小学阶段的学生相对容易动感情,内心充满激情与热情,但极易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同时对于喜欢的事情有着较高的积极性,对于反感的事情不予理睬甚至避而远之,这充分体现出小学生的情绪、情感位于两个极端,无法及时对其加以控制。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在班级中培养一些有影响力的学生,让其学会如何用理智手段控制自身情绪,让其成为班级的核心,从而带动班级全体学生。

(二)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大多数小学生有着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他们具备极强的好胜心、求知欲,但是在思考问题时缺少严谨性,自身意志发展尚未成熟,自制力与自控力比较差。在看待周围人或事时通常是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有时片面坚持己见,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往往是选择合乎自己心意的去做,对于不满意的事情就拒绝,无法控制自己,过去会产生极大的后悔心。针对小学生这种矛盾心理,教师应对学生的进取心予以肯定,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组织开展“不迁就自己”的实践活动,倘若认识到某件事情或某些做法出现问题了,不管什么样的人都要敢于说“不”。

二、影响小学生心智化发展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

小学生的心智化发展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交关系等,这些因素对于小学生的心智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通过融入有价值、有实践意义的观点来促进他们的发展。首先,家庭是小学生最主要的社会化环境,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成员的行为习惯会对小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家长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来引导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例如,家长可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决策权和责任感来促进他们的心智成长。其次,学校教育也对小学生的心智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可以通过融入有价值、有实践意义的观点来促进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例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让他们通过实践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再者,社交关系也对小学生的心智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与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可以促进小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发展。在社交关系中融入有价值、有实践意义的观点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积极的人际交往方式和价值观。例如,小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团队活动来学习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二)内部因素

学生对学习没有责任感和积极性,这将严重干扰对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很难养成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在学习时畏难,缺乏一定的耐力。当复习时遇到困难时,学生总是不肯动脑分析,遇难后就退却了。学生没有自律,抗干扰的能力很弱。在喧闹的环境中,学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常左顾右盼,爱管“闲事”。就这样,学生表面上似乎是在学习,但其实成效却很不好。久而久之,就导致注意的能力变差。

三、有效促进小学生心智化发展的策略

(一)整合心理技术,优化个体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教师可以采用心理辅导技术引导学生重新整合自我内在状态,帮助来访学生将内在状态予以外化或投射。例如,有个来访学生认为班主任不公平,对班主任心存不满。心理健康教师可以采用“空椅子”技术,先让来访学生对着代表班主任的空椅子说出心中的不满。接着,让来访学生扮演班主任的角色,对着代表学生的空椅子说自己只是担心他的某些行为会影响同伴关系自己,并没有排斥他。随后,来访学生站在两把椅子中间,作为“智慧老人”对双方提出建议:学生要做错事时不狡辩,要尊重教师;班主任不当众批评,要顾及学生的自尊心。最后,来访学生回到自己的椅子上,体会此刻的感受,学生会理解班主任,情绪也会稳定许多。

(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习兴趣

学校在课程安排上,设置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如,每周安排一些自由学习时间,让学生可以在图书馆或者自习室自主选择学习的书籍或课外资料。同时,在教室里可以设置一些学习角落,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工具,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当老师讲解一个概念或者解决一个问题时,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观点。老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一些探究性学习活动,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并进行实践和验证。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学习科学知识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科学实验进行探究。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又如,在学习语文写作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主选择写作主题和写作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选择和思考,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三)鼓励团队合作,增强社交技能

团队合作是培养小学生心智化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参与团队合作活动,小学生可以学习与他人合作、分享、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合作意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项目等活动来促进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某小学中老师组织了一个小组项目,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个科学实验。每个小组的成员需要共同分工合作,学生们需要互相协作、交流和讨论,才能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同时,在团队合作中,学生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并通过与组员的合作和讨论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们可以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实践来验证和调整解决方案,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重要,它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四)实施挫折教育,学会压力管理

大部分心理问题的出现都是源自于心理压力,倘若可以及时对压力进行排解,将会降低心理问题发生的几率。目前,快节奏已经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首要代名词,如若学生在面对压力时缺乏足够的抗压能力,将会遭受到心理打击,进而产生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学校应学生适当进行挫折教育,锻炼学生遇到问题时的应对能力,以便于为学生的健康生活提供保障。比如当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一味地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决,会让学生产生依赖性心理,应该与学生一同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引导学生主动面对问题。通过对学生开展的挫折教育,可以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理性面对,进而有效减少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五)加强心理教育,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教育课程的设立,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帮助学生勇于克服心理障碍,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学校针对学生定期开展有关心理健康的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其次,要时刻教育学生遇到挫折时不要气馁,要学会冷静的面对挫折。最后,学校要将校园文化进行完善,通过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达到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的目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各式各样的班级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观察,通过开展班级活动不仅可以挖掘学生的优点,还能发现学生的存在问题并及时对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如果教师把自身摆放到很高位置,认为学生就必须按照教师规定的言行去做,就会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隔阂,更加不利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摒弃传统教育理念,在批评学生之后要对其进行安抚,让学生从心理上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并进行改正。只有让学生把教师当成可以谈心的对象,才能引导学生将自身发展个性、心理特征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以便于使教学质量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有所提升。

(六)创设心理环境氛围,建立和谐师生、生生关系

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班级心理环境对学生耳濡目染的作用,老师的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在体验中缓解焦虑、害羞、自卑等情绪。肯定他们的进步、长处,鼓励他们大胆去尝试,不断进步,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通过班级活动,树立学生爱学校、爱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有助于融洽师生、同学关系,同时对学生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离群独处的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其矫正不健康的异常心理。开展立大志创大业主题班会,消除一些人的虚荣骄傲狂妄心理等情绪,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增进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七)加强与他人的互动

部分专家表示“孩子都是在玩耍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自主游戏中促进和父母的良性互动,学会制定计划和规则,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协调同伴关系。可以让孩子认识各种各样的玩具和书籍,掌握色彩、大小、图案的认识,学习辨认动物、植物、物品等,训练孩子的语言思维和学习理解能力,提高孩子感知能力的培养。它能有助于孩子发现和认识身边的世界和事情,培养观察力、创造力和适应能力。另外,和他们玩耍,孩子还会慢慢懂得交流、相处、分担与帮助,并逐渐学会建立和保持友谊,形成团队概念和集体精神。

小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因为自身意志发展尚未成熟,再加上认知水平有限,缺少情绪控制能力,极易出现逆反心理,就需要通过提高心智化能力来降低逆反水平。通过优化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与他人互动等多种方式促进小学生的心智化发展,进而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曾富珍.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策略[J].语文新读写,2021(18):6-8.

[2]唐孝威,秦金亮.神经教育学:心智、脑与教育的集成[J].珠算与珠心算,2019(03):8-13.

[3]范舒.试论音乐教育对学生心智发展的促进作用[J].成才之路,2019(16):23.

[4]吕建国.课程:“看见”学生成长的“现场”——让“每个学生生动发展”的“活动化”课程建设探索[J].生活教育,2018(10):32-33.

[5]张雯萍.爱说话的孩子不一定会表达——儿童心智化过程的心理干预[J].江苏幼儿教育,2017(01):66-6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