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林震文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

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殊时期,一些家长往往只关心自己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其实从学生的长期发展来看,心理健康更为重要。因此,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小体育教学中包含很多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本文对照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分析了体育活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并提出了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教育;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正文

体育课是小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强健学生的体魄,更能给学生带来运动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体育锻炼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有优势。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体育教学理念和要求已发生改变,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已密不可分。所以,探讨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一)正常的认知能力

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力、较强的记忆力和稳定注意力等是小学生正常的认知能力。认识能力首先表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成绩的好坏基本上能够体现小学生认知能力的高低。但不能说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认知能力就不正常,因为有些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学习上没有正常发挥出来。

(二)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

心理健康的学生积极情绪占优势,如高兴、满意、欢乐、欣慰等积极情绪,他们总体表现乐观、积极、向上的心里状态。如果一个人常处于消极情绪之中,如忧愁、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就会经常闷闷不乐,行动不积极、不主动。同样,情绪稳定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三)坚强意志和优良品质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应有明确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且有为实现目标的自觉行动。主要表现为自制、果断、坚韧、毅力等方面。自制力和意志往往能体现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程度。克制不良的嗜好,抵制不良的诱惑,严格要求自己,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做到这些。

(四)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学习生活中,乐意与同学交往,主动与老师交流,在学校的人际关系较好,并且有自己的知心朋友。这些都是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表现。

二、体育活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体育教学主要以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为主,相比于以静态为主的教学活动,体育课的形式更加多样,更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放松学生的身心。因此,在体育课中合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力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有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有追求目标的信念和自觉行动。体育活动有耐力和意志力训练,有竞技比赛活动,通过努力和奋斗才能完成。在体育活动中能够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战胜困难的勇气,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缓解小学生的心理压力

适当的体育活动能够缓解人的心理压力、改善不良情绪,平静心情。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特殊时期,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容易受到心理伤害。而体育课上的各种训练活动和游戏能释放小学生的心理压力,能够缓解和消除不良情绪,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促进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

现在家庭的孩子少,大多娇生惯养。很多小学生自私自利,在与人的交往中不晓得为他人着想,自我中心意识过强,不懂得团结合作。而体育课上的集体活动和分组协作活动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通过体育活动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从而促进小学生相互交流和协作,有利于促进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

(四)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体育活动中的集体性活动和竞争活动取得成功,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许,从而产生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一些学业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自信心不足,通过培养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重拾自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修养

教师既是学生的传道者,又是学生的榜样。小学体育老师只有自身的师德修养和心理健康素质过硬,才能做到言传身教,才能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为此,小学体育教师首先要掌握心理学知识,并在体育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当遇到不听话的学生时,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在体育教学中,要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爱护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假如体育教师自己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就容易发泄个人情绪,既不利于体育教育,又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首先,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是体育课堂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体育教学不仅是师生关系的活动,更是生生交流合作的好机会。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师生和生生间关系融洽,相互间的配合和合作顺畅,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在体育活动中师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更多,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科学地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合理地布置体育教学场地。体育教学大多在室外进行,室外环境复杂多变,干扰因素较多。因此,教学场地的选择和布置很重要,上课前,体育老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好场地,并进行合理的布置,体育器材要摆放整齐、规范。如将仰卧起坐的垫子摆成花朵的形状,让学生一进入课堂就会产生愉悦心情和新奇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期望迅速进入体育教育活动中。

(三)教学内容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体育教师要精选教学内容,利用好教材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且积极开发心理健康教学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巧妙地融入到体育教学内容中。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体育兴趣,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满足小学生的个性需求。如针对一些脾气古怪和性格孤独的学生,可安排他们参加接力赛、篮球赛和足球赛等集体活动;针对一些办事拖拉、做事不果断的学生,可安排他们参加乒乓球和羽毛球等反应快,决策果断的活动;针对脾气暴躁、性子急的学生,可安排他们参加长距离行走、慢跑或下棋等训练耐力的活动;针对胆子小、性格腼腆的学生,可安排他们参加武术、体操等表演活动;针对心理素质差,容易产生紧张情绪的学生,可安排他们参加篮球、足球等强度大、对抗性强的体育活动。总之,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学必须以把握学生的性格特征为前提,有针对性地安排体育或游戏活动,精心选择体育教学内容。通过教育内容的精心选择,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每一位学生的特长,让他们真正享受体育和游戏活动的快乐,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教学方法中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加学习和活动的热情。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传统体育课死板、单一,需要改变一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如采用表演、多媒体、游戏等多种体育教学形式。如传统的篮球课教法是:老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这种方式太过单调,难以激发小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果先用多媒体播放NBA的精彩片段,把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激发起来,让学生产生参加篮球运动的冲动,这时老师再讲解打篮球的基本动作和技术要点,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到篮球课的学习中,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升。

结束语

总之,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包含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需要小学体育教师用心去“挖掘”。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和个性特点,精心选择有利于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中,体育老师要转变教学指导思想,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将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达到培养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虹.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研究[J],农家参谋,2019(09).

[2]黄晓莺.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0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