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不同,皆为风景”—观摩辽宁省实验北校《古诗两首》同课异构后的思考
摘要
关键词
同课异构,教学研究,不同学段
正文
一、 同课异构的研究现状及目的
从现实背景看,同课异构与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相契合。新的教材观、新的教学方式、教师的独特个性、教师的自我提升和成长的需要这些既是研究同课异构的目的,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从理论背景看,语文教育因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往往投入精力大、课程安排时间多,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从1977年开始,吕叔湘、叶圣陶等人开始致力于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状况,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模式,如:“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法;“预习、读书、提问、讨论、作业、评改”导学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主三式”导读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和自结”自学六步法;“确定目标、提出问题、小结作业”问题教学法。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因此只有在教学模式足够丰富的前提下,才能设计出最合适的“异构”。从同课异构自身的目的来看,可以践行新课改教学得理念,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人文意蕴,可以满足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可以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落实语文教材多元解读的要求,可以考虑到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之间的学情差异。
二、 同课异构的内涵
语文教学“同课异构”的大多是阅读教学课。通常由一定区域(含学校教研组)内的教研活动组织者发起,确定教学的文本、班级、执教者;执教者独立设计教学方案;执教者上课,教师观课;集体评议(也有专家点评的)。有的还要求执教者根据评议进行二次备课、上课,教师再次观课、评议,执教者撰写反思文字等。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执教教师用同一篇课文 (或课外文章)对知识和能力处于同一层次(也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施教,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大多不同,可谓“异彩纷呈”,我们也视其为“同课异构”的成果。总之,同课异构就是不同的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立足于各自的教学经验,遵循学科的规律,借助同伴帮助,筛选多种教学资源合理构想、设计、并付诸实践的教学过程。在见习期间,我有幸观摩了省实验北校小学部与初中部联合教研的同课异构—《古诗两首》。首先由小学部牛博识老师执教三年级的古诗教学,结合三年级的教学实际,牛老师并没有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而是尽全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重在孩子在朗读中参与、感知,不断体会,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紧接着张春芝老师执教六年级,带领学生穿越千年,走进《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走进苏轼,走进刘禹锡。张老师用其深厚的语文功底,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诗人的心境,并以其幽默的语言,营造出活泼热烈、轻松有度的课堂氛围,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最后,初中部的陈月陈月颖老师带领初二的学生为我们呈现了一节容量极大的语文课。陈老师以古诗文中对“比喻”的运用作为主线,确定课题为“古诗中的比喻寄情”。从整体的角度引导学生聚焦诗歌,在情境中分析本体喻体背后深刻的含义,化繁为简,逐个突破。最后还拓展课外诗歌进行语用训练,巩固习得。
三、 同课异构的实施
省实验北校设计的同课异构主要目的是确定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以及呈现形式。不同学段的“同课异构”活动是在传统的“同课异构”形式下衍生出来的,它打破了先有活动对于学段的限定,突出了教师学情的把握能力和教师教学观、教材观的考察。因此在筹备不同学段的同课异构活动之前,需要确定举办活动的范围,以便选择合适的活动类型以及后面活动的具体实施,例如省实验此次教研活动确定的同课异构对象分别是三年级、六年级、初中二年级。紧接着,确定主题方向。不同学段的同课异构活动有着不同的教学重难点,新课标在不同学段对同一文本有着不同的要求,三年级、六年级、以及初中二年级对《古诗两首》所要掌握的程度是不同的。教学文本的选定是此次活动能否成功的重中之重,在文本选择时要考虑学时、学情、文本内容三方面因素。同时在执教教师的选择上也应慎重,年轻教师思维活跃、教学理念新颖,但同时缺少足够的教学经验,对语文教学的熟悉和了解程度不够,因此应选择老中青三代老师,相互学习以设计出最好的教学设计、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最后选好参与人员,参与人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通过评课讨论,促进今后同课异构活动更深入的发展。在呈现出一堂成功的同课异构之前,还需要经历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课前研讨三个阶段。首先以“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基本宗旨,不同学段的所有执教老师一起研读教学材料,探讨各个学段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根据各自对教学材料的理解和感悟,然后进行教材、教法的分析和研究,共同讨论,确定各学段的教学目标,确定针对所教学段的教学重难点和侧重点。经过教师间的几天研讨,教师对教材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此时执教教师在各自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进入教师的个人备课时间,从而在同一文本内容下,撰写出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使不同学段语文“同课异构”活动精彩纷呈。最后,各位教师在完成了各自的教学设计之后,提前将教学设计提交给备课组的专家和指导教师,进行上课前的集体研讨。并对提出的问题和缺陷进行最后的修改和完善。
见习之前,我们就接触了很多教学理论以及教学模式,“同课异构”作为一种从“异构”中求突围、求变革、求效益的教研模式,有着很大的理论价值值得我们探究。在省实验北校见习的第一天,我就有幸跟从侯靖老师到小学部听了三节关于同课异构的公开课,在听完这三节公开课后,我就对“同课异构”产生了很大兴趣,“同课异构”也值得我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应慈军:“同课异构”的几个问题[J],语文学习2011(5)
[2]傅忠生: 同课异构: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在诉求, 基础教育参考2017(4)
[3]张光裕: 初中语文“同课异构”误区及矫正, 读与写杂志2011(11)
[4]陈忆宁:不同学段语文“同课异构”活动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5)
[5]徐筱茹:中学语文教学同课异构研究,温州大学(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