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化理念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的融合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林群飞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柘溪镇完小 湖南 益阳 413508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行各业对教育事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小学教学阶段,《品德与生活》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近几年,教育体制在不断改革与创新,品德与生活课程学习在平时考核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以及学生都非常重视品德与生活课堂的教学质量。在小学品德与生活实践教学中融合生活化理念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行的统一,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基于此,本文对生活化理念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的融合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生活化理念;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融合

正文


小学阶段开展《品德与生活》课程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促进学生养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然而学科起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让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融合,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才能让课程回归到生活之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并做到知行统一,才能切实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达成教学目的。因此,下文对生活化理念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的融合策略进行探究。

1 立足生活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品德与社会课标也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所以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握教材的观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动态生成教学目标。要确立情感目标、行为与习惯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也就是说教学最终目标是要指导儿童的实际生活,解决儿童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导向和归宿,教学要回归儿童生活,必然要求不仅根据教材,更要根据儿童的实际生活状况、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来确定具体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平安回家》一课时,考虑到孩子对城市交通法规缺少了解,在实际生活中接触交通标志的机会也相对较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这样很容易发生危险。虽然学校、老师也经常就此问题进行教育,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则收获甚微。借助这节课,我教师可以从细微之处入手,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指导他们认识常见的交通手势,学会遵守交通规则。所以这堂课的目标不仅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补充交通知识,更要面向学生的未来生活,让他们在头脑中时常紧绷“安全”这根弦,为今后的生活做好铺垫。努力让行为规范从生活中来,在经过修正后再回到生活中去。

2 立足生活情境,诱发学习动机

小学《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生活化的课程因此要融合生活化理念首先就应当模拟生活化的现实氛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模拟现实背景让学生从中获得一种现实情景下的新鲜体验,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充分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下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目的。例如,《关爱残疾人》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了解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真实事例学会尊重残疾人学习残疾人顽强、自信、乐观的精神和生活态度。据此目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人看过或接触过残疾人吗?你们有怎样的体会?”学生们开始争相发表意见关注点被集中起来。此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更加深刻的体验让学生们进行模拟活动,如蒙着眼睛走路体验盲人走路的感觉;让学生们单手穿衣服、架拐走路体会肢体残疾人的生活感受。通过角色扮演的情境体验让学生们深切地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难由此获得了真实的感受。通过模拟生活化的情境带领学生进入角色以真实的体验让学生体会残疾人生活的不易从而自然萌发出尊重残疾人、学习残疾人顽强不息的乐观精神的思想激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学习动机。

3 立足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生活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学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生活化的课程要想让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教育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能够看清社会中的真、善、美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深刻体会。因此教师需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适时地安排学生开展一些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实践、去体验切实体会《品德与生活》学科和自身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愿意更加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并学以致用以此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例如,在开展《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会根据教学的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双休日的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商店安排学生去超市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商店购物、消费的过程感受商店服务人员为我们带来的服务切实体会现代化购物消费的意义感悟社会的进步。

综上论述,小学是人这一生中十分关键的奠基阶段,小学生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生活是德育形成的土壤,生活是学科教育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生活化理念,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活动、体验、内化,这样才能促使其道德认识的深化,形成较为稳固的道德观点与信念,并以此来指导、规范和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陈晔.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4):45-46.

[2]刘荣连.简析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J].华夏教师2015(11):78-7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