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龚金平

福建省漳平第一中学 福建 龙岩 364400

摘要

随着生态环境的诸多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加以关注,在高中阶段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巨大诉求之下,生态文明教育的要求也逐渐被提上日程。本文将从生态文明的教育理念出发,探索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可行性,并且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促进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生态文明教育

正文


伴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地位越发凸显,其发展也列入了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之中,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体制改革和发展进步的一个关键环节,具有着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意味。通过高中地理课堂中生态文明教育理念的加入,学生可以在地理的课堂上关注到当下存在的种种生态问题,启发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深刻地建立起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从而在日后的学习和自身发展之中能够树立起一个科学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让学生可以充分地认识到当前时代背景之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高中地理学科和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机联系

目前,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热切关注程度已经深入到了社会各领域的方方面面之中,同样,这也对于高中阶段的地理学科教学课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逐渐地深入人心,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在被引入到课堂当中的过程也随着综合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理念和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二者相辅相成的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整合了高中地理的教学资源,有利于科学规划高中阶段的地理学科教育,更加体现出绿色、发展、可持续的理念。高中地理教师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之下,要将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刻地贯彻落实到教学计划之中,在课程方案中体现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种种科学理念来。立足于地理教材,树立绿色文明的教育观念,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手段来有效地整合生态文明教学资源,有目的地将生态文明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在课堂上输出给学生,让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地理课堂上受到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后的学习和学生自身的发展中始终树立一个绿色科学的生态文明理念,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而用实践行动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以自身为出发点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二、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适当融入生态文明理念

无论何种程度上对于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创新,都离不开教学大纲的框架和教材学习的范围。高中地理学科的基础性专业知识相较于历史学科和政治学科来说具有更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需要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加以应用和思考,高中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模型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得不够紧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下,高中地理知识更加地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实践,也在其中体现出了更多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课堂之中的有限的学习时间来启发思维启迪智慧,从而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具有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所以,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教育过程中,地理教师也需要注意这个问题,让学生不仅仅是接触和认识生态文明理念,还需要将生态文明理念真正地深刻印如学生的思想当中,让学生可以运用到相关的理论来实际地运用起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达到一个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地步。

三、生态文明教育结合高中地理教材

地理学科的基本内容涉及了生态文明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对于生态环境、地理位置等的研究,其中涉及到了一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高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学科特长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到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本身就有荒漠化治理的学习内容,教师在讲授荒漠化形成原因、荒漠化特点和荒漠化治理措施的过程当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来树立一个生态文明的健康理念,深刻认识到一些恶劣行为对于荒漠化程度的重大影响,认识到自身的一个行为、一句规劝都有可能影响到荒漠化进程的一点一滴,让绿色环保的理念深入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从心里构建起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课堂上的教学理念渗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循循善诱的教导和教育来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树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确认识工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让学生可以正确地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四、组织专题性研究学习

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时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能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应当积极组织专题性研究学习,开设第二课堂,组织课后研究性学习、设计生态安全相关的专题教育、写小论文等方式来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让其能够认识到生态安全的保障、环境的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第一,教师可以与乡土地理相联系来实施生态安全教育,其中包括了家乡的环境、资源、经济、自然、人口等内容,让学生能够实地观察家乡的草木、山水等,从而提升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责任。不仅如此,还让学生对家乡的生态问题、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等内容进行调查,在提升其生态环境意识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第二,教师可以与各类纪念日相结合来组织主题活动,如“植树节”“世界无烟日”“世界地球日”“国际湿地日”等环保纪念日来开展宣传,采取专题讲座或是调查问卷的方式,在起到环保宣传目的的同时,还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生态安全知识、环境保护知识兴趣,实现教育自己也教育他人的目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心中培养起生态文明保护的观念,才会去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地理课堂非常具有可行性,所以,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开动脑筋,深入挖掘课本中那些可以渗透生态文明意识的知识点,大力在课堂将生态文明意识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

 

参考文献:

[1]史鹏鹏,许海琴.对在高中地理中更好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2020(11):29.

[2]罗布.高中地理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实践路径[J].中华传奇,2020(31):4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