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策略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洪秀梅

江西省南昌市 新才学校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新时代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间接影响着学生对世界的正确认知。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将德育教育进行合理渗透,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提高自身道德与法治修养具有重大意义[1]。本文旨在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进行研究,以更好地促进初中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学生在初中阶段除了面临学业上的压力,还要面临学习进度跟不上世界发展速度而带来的认知挑战,如若不能及时进行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正确引导,将很有可能对学生身心健康、法律认知等方面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将德育教育合理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可以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一定的法律认知基础,更能为学生人生道路指引正确的方向,可谓意义重大。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初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包含的知识内容广泛,因此将德育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学好文化知识,更是对学生塑造健康心理、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该教学模式在我国发展依旧缓慢。

(一)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

受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初中学生还需面临中考压力,部分学校、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了成绩上,轻视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使得道德与法治教育效果不佳。

(二)课程设置与生活脱轨

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在新时代教育下的主体地位,在制定课程安排时没有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的课程大都与学生的兴趣、生活关系不大,导致学生对该课程没有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式单一枯燥

与很多学科处境相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大多采用教师口述的单一讲解模式,导致本应发挥重要作用的实践课程完全被忽视,让本就枯燥的理论知识更难以被学生理解接受,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因此,做好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仍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措施。

二、 做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举措

(一) 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和政治水平

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首先教师自身要有过硬的道德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为人师表”,做到“以德服人”。其次,任课教师除了需要将课本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也需要做好“言传身教”,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身体力行地为学生树立好榜样,以自身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给予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助力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法律意识。再次,教师也需要有经得起考验的专业知识储备,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不断扩充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第一时间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更新,以更积极、更专业的状态融入课堂教学,做好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答疑解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 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主动性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小学相比,理论性更强、学生理解起来也更难。但同时初中作为学生成长较为敏感的时期,其价值观念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细致的过程。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很多知识点都与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的接受程度,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渗透到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在给予正确指引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辨别与吸收,从而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通过学生熟悉生活场景进行潜移默化地教学,不仅更便于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形成正确的道德和法律意识,也更能让学生感知道德与法治教育在生活中的意义。

例如在学习《生命的思考》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适时融入德育的理解共情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回想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比如天灾人祸给人类带来的伤害,从而让学生明白生命是脆弱的,要始终怀着一颗敬畏生命的心去珍惜时间,珍惜身边人。

(三)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要想让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达到最好效果,教师就必须在授课过程中改变单一无趣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享受课堂的同时真正将知识理解并消化。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辩论比赛、主题演讲、观看影片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在活动准备过程中,学生可以按小组进行思考与讨论,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和听课热情,更通过团队合作和心得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对德育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拓展学生知识面,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进行《做意志坚强的人》的知识讲解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阿甘正传》的影片并进行影片观赏交流会。学生通过影片中阿甘的经历明白了挫折与困难并不可怕,只要自己不放弃就可以应万难。随后,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经历过的挫折以及自己是如何调整心态、积累经验从而走出困境的。这些自己及身边人的亲身经历会让学生更有亲切感和共情力,也更能帮助学生培养面对挫折与困难的积极心态。

结语:社会的进步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提高学生文化成绩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和引导。初中时代,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无法辨别是非、保护自己[3]。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不断扩充自己专业知识储备,创新适合当前教学发展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将传授道德法治知识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德育功能,使德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不断得以升华,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焕让. (2018). 浅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1), 1.

[2] 马凯娜.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165.

[3]林官鸣. 立德树人 育人为先——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的教学策略[J]. 读写算, 20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