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推广新型肥料,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
关键词
新型肥料;现代农业;绿色农业
正文
一、引言
农业经济地位是作为当今人类社会经济增长的精神命脉、衣食之源、民族生存和立足之本。是指导一切重大国民经济制度运行方式的坚实社会基础,是作为支撑保障着整个经济社会长期健康不断的稳定协调发展及社会技术进步文明水平明显提高的最唯一最根本保证。为国家大力落实促进当前的我国经济发展打下了一系列的良好思想基础。我国部分大化肥产业集群已分别实现和完成规模增加值亿元。同比多年保持稳定增长,对实施推动今年我国完成规模以下经济增长目标工作的整体经济贡献率水平已经经大大提高。现代的都市农业科技已发展是现代世界中继美洲的原始都市农业、传统都市农业技术现代化发展之后而开辟起来的我国农村又跨上另一个都市现代化和农业科技化发展的新阶段。它是要坚持以现代农民和现代农民经营模式发展的战略理念的精神为指导,以培育发展农业现代高效的新物质装备农业高新技术为主要保障技术条件,以开发利用高效现代农业物质科学技术的方法措施为发展基础条件支撑。大力集中进行技术研发并示范推广新型化肥的使用。以强化各级党政府和强化农业对新型现代化技术农业经济投入的一系列政策制度的保障。以发展农业和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加快的发展工业化进程为建设发展目标。实现内贸工农贸一体化紧密协调,形成农业多方面融为一体的多层次、多产业形态,快速发展和建立综合和多功能统一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
二、新型肥料的概念及分类
(一)新型肥料的概念
为了与传统化肥相区别,把改性增效化肥、含微生物菌剂的有机肥、添加功能制剂的有机或无机复混肥称为新型肥料。因此对于它还可以有以下定义:以生产一切能充分用于或提供于各种植物矿质养分生长需要养分的天然有效营养物质原料等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应用某些现代物理、化学方法作用或仅通过现代生物和转化生物学技术作用,使一些植物的生理营养土壤特性功能和使某些特殊作物植株自身固有的植物生态营养功能特性等,都得到有效地利用起来的各种有效新型物质材料就叫新型肥料(这些新型的肥料一般是指那些能以提高养分提高利用肥料效率或能改善其养分循环利用的条件为主要生理功效,而可作为一种商品肥料来出售的有机物质)。新型复合肥料的概念含义大大超出了一般传统有机肥料品种的研究范畴,是在肥料家族结构中所不断繁衍出现来的一类新成员、新技术类型、新品种,其基本内涵也是在动态的发展着的,它一直是推进肥料产业技术创新快速发展中的原动力。
(二)新型肥料的分类
1.新型肥料的界定
新型肥料的界定如图1。
(1)是否能够提高传统化肥的性能、功能和效率。
(2)肥料添加剂的基本理化组成性质结构是否改变,决定了添加剂产品本身的商品性。
(3)生产工艺水平是否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4)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5)是否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
图1 新型肥料的界定
2.新型肥料的区分
(1)以其系列新型缓释高效生物肥料所具有的诸多独特新功能点和具有一系列的新产品理化结构特性可粗略将目前该品牌新型缓释系列肥料主要细分为:缓控释肥料、生物肥料、商品性有机磷肥料、水溶性肥料、增效磷肥料类等等;
(2)按照目前每种无机肥料产品中所要配含使用的三类主要的无机基础原料产品来大致分为:改性配方化肥、生物有机肥、其它含有无机养分制品肥等。
3.新型肥料的主要技
有机包膜:树脂、纤维素、淀粉、腐植酸
包膜法:虫胶、石蜡、桐油、木质素等
无机包膜:硫磺、钙镁磷、凹凸棒、碳粉等
物理法:控制释放速度
稳定法:纳米碳、腐植酸、保水剂
尿素增值生物合成法:加入海藻酸、氨基酸、金属酶等
抑制法:脲酶、硝化、复合、微量元素
化学法:减缓转化速度
合成法:脲甲醛、脲乙醛、亚异丁基二脲
三、新型肥料针对现代农业的数据分析
(一)肥料品种价格的下滑
2019年,国内现有的新尿素、磷酸二铵新产品和新增的磷酸加一铵产品等的产能增幅已经超产出国家的实际国内需求量,尿素产品新增总的设计产能增幅也是达到了约有8164万吨,新增的设计总产能也达到约1016万吨,实际的国内尿素需求已经增加至约有近5500万吨,全国每年新增尿素磷酸二铵新的设计总产能实际国内产能增幅就已经达到基本可达到每年约在2012万吨左右/年,2019年的国内粮食实物产量增幅最低也就是基本已达到每年了约1350万吨,每年国需求量增幅最高仅约是约1047万吨。产能过剩持续供给过剩又将继续导致当前复合肥市场整体格局出现了另外的一些的潜在的负面因素影响,从2019年10月中下旬开始,主要国家的尿素肥料品种价格走势便是一路的持续的下滑,近期在国内的尿素极端价格最低的甚至也曾一度达到了过人民币1230万元的出厂,这一价格几乎同时也是国内将近在三十年多之前的复合肥产品的市场最高的价格,市场中众多的生产厂商的过度的分散与竞争,价格涨幅明显过低,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企业效益也极差,2019年一季度中国磷氮肥行业整体利润和损失额仅稳定在约70多亿元,2020年的第一两个季度的亏损面均曾分别达到超过了78%,行业普遍亏损后期亏损的面可能会被继续扩大,亏损额大幅增加。
(二)三农问题的完善
自2004年以来,中央已经连续发布了十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的重要地位。在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指出,积极发展新型肥料、低毒高效农药、多功能农业机械及可降解农膜等新型农业投入品。优化施用肥料结构,加快培育发展更适合我市不同区域土壤、不同种植作物特点使用的生物专用肥、缓释肥。《化肥工业"十二五行动计划"发展规划》规划指出:要坚持按照科技适应和现代有机农业的发展目标和生物环境友好技术的相关要求,重点培育开发、推广生物缓控释肥料关键技术和有机掺杂混态肥料清洁生产应用技术平台及工艺装备,以及有机水溶性肥料、新型复合包裹材料研究和有机制剂绿色生产利用技术,建立制定和实施完善无机复混肥标准:鼓励科研人员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不断研究提高该技术性能的持续稳定性能力和优越性,并注重加强相关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支持新型配方肥料等的科技开发示范和应用。2020年的农业部及《关于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工作的意见》方案也均要求企业加快研制示范并推广应用新型缓释肥料等。这将标志着明年我国的新型复合肥料规模化示范应用推广速度将会全面提速。
(三)新型肥料对农作物产量的提升
新型肥料在我国农业生产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功能性肥料产品的功能性应用及差异化特性还主要表现在为在应用领域的高效化、复合化、长效化,应用到的产业领域范围也都将主要是重点是在的大作物、大产品、大肥料配方,只有在规模化的机械化大田化种植高效作物、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高效作物的高效农业经济作物、氮磷钾养分单质化肥料及土壤三元复混肥料在常规的平衡土化肥、氮磷钾配比及平衡土配方中含有各种必需微量元素及常规的土壤平衡肥配方基础上再来进行新产品技术新技术的转化升级,才能真正全面地提升到了中国的新型常规化肥产品的产品技术含量,新型的新型肥料产品将是其的生命力在于最持久,能真正的转变传统肥料产品为代替传统的常规肥料产品的新型常规肥料产品将会是它在最大程度的成功。2020年,具有缓释排和控释排两种特殊功能类别配方的新型肥料配方体系中,包膜类新型缓释肥料配方的年最大生产量已经超过了50万吨,脲甲醛类新剂型肥料方案的年大生产量将达到了40万吨,稳定性氮肥方案体系中抑制剂类肥料配方年的大生产量高达约为年170万吨,农业部的农业部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通知中的两个文件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文件明确了提出,到了本世纪2022年,水肥氮一体化农用复合肥技术生产推广应用总用地面积预计需逐步达到全国年均达到8000万亩以上规模和以上,新增农用化肥种植推广应用基地面积为5000万亩以上及和以上,随着到目前国家各地的对促进我国推广节水化施肥新型农业技术政策扶持与推广政策力度也进一步得到加大,水溶性肥料行业将更是会发展得异常之迅猛。数据报告资料显示,2020年时我国水溶肥年产量预计将为年约有60万味到了2021年时则可能为每年约为159万味而到了第2020年时我国各种水溶肥料药剂的累计年均产量水平将与年均累计年均使用肥药剂量相比将每年均将可能减少超过200万吨。
(四)新型肥料的销售总额
截止至2021年年底,全国注册新型有机肥料企业达到300家,资产规模约310亿元,2021年完成的工农业总产值完成64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达7.0个%,销售额实现605亿元,同比上年增长了5个%。2020年中国肥料项目总完成销售额估计约仅为约8500亿元,新型复合肥料销售所约占销售比重也仅约为约7%。预计到我国的未来任何一个5-10年内,新型生物功能肥料生产销售总额在目前中国新型肥料市场销售额结构中占有的比例所占的绝对份额比重也仍是将以很大有可能逐年攀升至平均每年增长15%。到过了2020年全国的新型生态多功能肥料销售额规模就有望再次的超过到了900亿元,2020年以后全国销售则以很大的可能将再次超过到了1400亿元,年均的销售总增幅则至少维持在年增10%左右。研究整合施肥技术,促进微量元素吸收、增加配方稳定性和开发各种新型肥助剂技术来促进植物营养吸收技术;通过研发添加新的化合物、应用各种新化工合成原料,从而全面提高作物有效生物养分含量,改善农作物产品性能质量;同时开发与应用多种活性功能物质。
四、研发推广新型肥料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新型有机肥料添加剂的进一步研究、生产、推广也成为社会热门消费领域,但也同时自身也就存在着很多各种各样存在的环保问题。
一是解决研究、生产、推广相互脱节的瓶颈问题,研究者都不知道当地农民具体需要用什么,企业都有解决哪些具体技术难题,生产者都盲目跟风生产,特别是照猫画虎的仿造国外的产品配方、类型多。
二是经营者缺乏市场创新发展意识培养和开发能力,产品技术含量过低,质量良莠不齐。
三是生产过程工艺技术改革相对较为滞后,企业采用自主创新工艺设备项目少,工艺路线比较简单,产品质量也不能得以保证。
四是产品标准的制订出台速度大大落后了产品自主创新发展速度,相关证书的申请登记等制度尚不完全灵活,制约影响了相关产业领域的科学发展及进步;
五是肥料价格水平与使用价值并不匹配,人为的抬高了其他新型复合肥料产品的销售价格,影响着新产品推广的持续推广速度。
六是一些新产品应用的产品施用和技术应用跟不得上,企业过分注重于产品本身研发创新而严重轻视新产品研发的实践应用,造成在应用创新环节会出现了大量产品问题,对开发新产品研发的整体效果而产生怀疑。
七是在当前农药市场环境中利用假冒伪劣肥料生产经营的销售各种所谓高科技的和新型环保的新肥料产品的行为居多,炒作农资新概念,糊弄广大经销商农民群众上当的太多。
八是某些新型生化肥料产品之中尿素的活性有效生化成分的加入与数量控制不足,如磷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多肽、缓氮控释剂肥料产品之中添加缓释式尿素,造成其肥效不稳。
九是关于新型的肥料在施用化肥之后导致的化学生态环境问题仍缺乏理论研究,有机高分子材料产生的有害重金属农药和生物激素、包膜材料引起的化学二次源污染、抑制剂造成的有机植物污染及有毒动物激素残留污染问题研究等。
四、研发推广新型肥料的相关策略
(一)进一步提高研发技术水平
常规肥料企业的发展技术日趋成熟、市场渐趋稳定,新型常规肥料产业必须进一步走产品技术创新战略和品牌差异化经营发展战略道路。要持续加大自主技术产品创新推广力度。从农业土壤产品供给侧和作物需求端上的考量,要实现真正能够将更先进完善的作物生产施肥工艺、科学而合理科学的产品升级及配方等提供产品给广大客户,企业自己就要努力加大其资金、人力、物力等的全面投入。同时又要加强对细分市场进行精耕细作,认真培育打造一批品牌企业、优质产品。目前,化肥企业开发生产新的无机单质肥料、通用型复混肥基料等共性还比较重大,很少会顾及我国不同种类作物、不同气候土壤、不同农作物生长期阶段所适需无机肥料特性的一些差异化、多样化特性和特殊性。因此,从未五年来行业发展总趋势下来看,只有发展那些能注重健康环保、技术创新、拥有自己核心技术、结合现代作物健康生长实际需求的并又能切实解决蔬菜种植管理过程发展中容易出现新的技术新方法问题的高科技新型有机肥料,才会是更具强大生命力。
(二)必须加大标准执行力度
行业标准也应紧紧跟上化肥产业健康发展战略的改革步伐,新型高效肥料正在整个现代新型农业建设中日益展现露着无限地生机潜力和巨大活力,为高效农业生产的稳定良性地发展也起着到了很积极有力的技术推动地作用。市场秩序混乱无序的深层根源则在于产品标准规范化建设工作滞后、市场环境监管维护不力,而这些标准建立滞后问题又恰好正是环境监管及执法监察不力产生的深层次根源。因此,新型生物肥料市场的良性发展问题目前来说已上升到进入了政府必须的系统进行梳理、建篇章成立制、以正行视听的关键阶段,而产品标准规范就是这方面最好的治理工具。
(三)做好农化服务
化肥销售零利润增长趋势和农药负增长态势以及促进生态绿色化肥发展,要求相关企业今后必须要深化现代农化科技服务,尤其特别是推广新型配方肥料,要尽快实行研制和产品推广全程一站式技术服务或产后一公里科技服务。同时必须要进一步聚集农业资源实现跨界高效整合,进而加快倒逼企业整个传统农资产业链全面转型优化升级,推动实施精准科学高效施肥。
(四)加快推进企业智能网络化制造
加快推进农业智能网络化制造可以大大提高质量管理科学化水平。要注意进一步积极推动我国新型固体肥料企业现代化的精细化生产组织调度、能源全过程管理、设备制造全过程生命周期的管理、安全节能环保、质量可追溯的水平方面的持续提升,企业特别应着重抓好推进两化信息融合有关工作,力求真正实现我国企业生产数字化、数字的产业化。
结语
新型农用肥料体系的深入发展也将逐步改变人类传统落后的传统农业肥料结构,将逐渐给未来化肥农业领域,甚至是未来人类生活环境带来极其重要的影响。新型的肥料技术被专家称为是施肥管理技术方法的另一次大革命,是属于二十一世纪新型绿色健康环保型的肥料。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决定了新型肥料的市场前景,新型肥料对改善品质,尤其是果树的效果很明显。品质好才能使有机农作物发展得到一个好的技术保障。所以新型肥料对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新型肥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肥料研究领域的新热点,今后也必将是许多肥料企业众多的市场热点。我们在研发推广新型肥料的时候,要顺应时代的潮流,顺应国家的政策和方向,顺应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大大引领现代农业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童妙. 农业专家关涟化肥减量增效 新型肥料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J]. 2022(45).
[2] 焦自宣. 观现代农业发展 问新型肥料未来 中国新型肥料市场峰会顺利召开[J]. 中国农资, 2018(18):1.
[3] 范林红. 红四方:创新技术做好"加减法"[J]. 中国农资, 2021(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