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巧设作业,花样玩出素养———小学语文“双减”作业设计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汪露萍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云住学校 江西九江 332600

摘要

双减政策顺应素质教育的趋势,在减轻学生作业压力和课外辅导压力基础上,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语文课堂结合双减政策的教学目标,巧妙设计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有效总结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信息反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探究小学语文双减作业设计有效路径。


关键词

双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核心素养

正文


在新课标视域下,国家积极设计并实施双减政策,通过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双减政策不仅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注重语文课程设计和作业设计,坚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丰富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实现文化知识的内化和外部拓展,引导学生实现自由发展。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

()作业形式单一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的小学语文作业仍以书面作业为主,作业内容以生字学习为主,内容非常单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复的生字抄写,组织学生进行组词,长此以往,加重了学生的疲惫感,对语文学科产生抵触甚至厌恶的情绪。机械化的作业练习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学生被动的开展作业练习,导致思维僵化,无法有效巩固和拓展语文课堂,降低了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1]

()作业难度较高

小学生的学习科目较多,不同的课程会给孩子布置不同的作业,学生的总体作业数量较大,难度较高。语文学科受知识内容的影响,书写量较大,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感,较大的作业数量和作业难度,容易压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使得学生的思维僵化,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的心理情绪,不能有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缺乏实践延伸

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丰富广泛,涉及到人文、科学、生活等多种元素,在设计作业时需进行必要的实践延伸。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局限于课本内的教学内容,缺乏必要的实践延伸,在讲授课本内容后,要求学生写作出同类的作文形式,学生在教室内仅凭想象无法写出生动的现实场景,不能通过动手实践进行仔细观察,布置的作业内容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无法创设高效的教学课堂。

二、小学语文"双减"作业设计研究路径

()运用多元化作业元素,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教人未见其趣, 必不乐学。”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其智力和心理在快速的发育发展,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分析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开展作业设计,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和知识视野,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在充分准备语文课程主题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课内课外的多元化作业元素,设计具有探究性、趣味性的作业设计,促使学生实现语文知识的内化[2]。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这节课时,作者老舍先生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春节的人和事,通过阅读课文可以知道,文章中的传统春节形式与现代春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挖掘趣味性、多元性的作业元素。在文章中提到“春联、年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尝试写春联、画年画,并组织进行小组比赛,在小组内合作和小组间竞争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中华习俗文化的认同感和获得感。此外教师还应积极挖掘本地春节文化,引导学生根据本地区的春节有趣习俗,让学生以《某某春节》为题,仿写本节课原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描写春节前的准备、过节时的习俗和举办的节日活动等,避免“制式化”的作业练习,并设计出多元化的作业类型,像动手实践、课外探究、能力培养等作业类型,降低作业的枯燥感和难度,激发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发散性思考,实现寓教于乐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实现语文知识的内化,从而实现强化学生能力素质的教学目标。

()分层设计作业,合理控制作业难度

受生活环境、学习习惯、性格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对作业的完成度也存在差异。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教师应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分层作业,合理控制作业难度,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问题,精准解决学生的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时,从双减的角度分析,应当开展分层作业布置活动,将作业的难易程度与学生自身的语文知识水平相适应,减轻学生在作业练习中的压力[3]。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这首古诗之前,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高效的听讲,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课前预习作业。对于一首古诗来说,学生的预习难度并不大,但是依然会有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感觉非常的吃力。对此,教师可以从不同层次学生对这首古诗的学习实际情况入手,为学生提供分层次的作业辅导。对于那些语文基础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所设计的预习作业应当有一个高度,让这部分学生将预习重点放在对这首古诗中表达诗人的情感理解和掌握。对于那些语文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将作业设计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掌握上,引导这部分学生按照课程学习要求,将这首古诗中的生词、生字注音、注,并将这首古诗的表含义翻译出来,为课堂上高效学习教师讲述古诗中的情感表达内容做好准备。这样,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层次作业,让学生都能够高效率完成符合自己层次的作业,实现基础夯实与认知升华的双目标。

(三)注重实践类作业设计,延长作业练习时间

传统的语文书面作业,在语文基础知识夯实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上却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双减”的政策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所设计的语文作业,拥有书面作业的同时,还应当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类作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应用语文知识,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我的动物朋友”的相关内容时,以往教师都是引导学生完成作文写作就算是将本节课程讲述完成。结合双减中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实践类作业,并延长作业的完成时间,为学生留足实践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结合写作主题与家里的小动物相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尝试饲养小猫、小狗等小宠物,并且认真的记录小动物每一天的生活习惯和成长变化。当然,一部分学生家里不符合养动物的条件,可以去观察身边的小动物,甚至是树上的小鸟等等。教师可以将这个实践作业的完成时间规定在一个月以内,让学生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小动物,尝试如何与这些小动物做朋友。学生在完成这个实践类作业时,会增强他们的写作练习兴趣,不少学生将“动物记录”向“动物日记”演变,让学生的写作观察能力增强,更让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方式发生了改变,课后作业设计也应当随之变革和优化。教师将双减要求变为作业设计要求,从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出发,为学生设计多形式、分层次、多元化的语文课后作业,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蒙冬.“整”妙“融”,让作业提质增效——“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J]. 孩子,2022(17):80-82.

[2]杨发萍."""融",让作业提质增效——"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J].互动软件,2022(2):193-195.

[3]孙瑞平.课内巧设,课堂提效率 ——"双减"背景下课外作业课内化的设计探索[J]. 语文建设,2022(2):67-7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