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语言教育实践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言教学实践 核心素养 问题 策略
正文
随着新课改和“双减”政策的逐步推行,教师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打造更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真正提升儿童语言教学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和运用思维,提升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调查研究及归因分析
情况调查:实际教学中,语言教学实践效果怎么样?还存在哪些问题?为了更好地针对语言教育实践现状进行全方面的研究分析,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语言教育实践的载体、语文老师对语言教育实践的重视程度以及实际落实情况等,以此发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教育实践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策略予以解决。通过实际的数据调查发现,只有将近36%的老师能恰当地进行语言教学实践的外部评价,这里所提到的外部评价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反馈,就是在语言实践过程中老师会真正的倾听学生的话语,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个调查结果就充分说明了一些老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比较严重,给学生开展语言实践的练习还远远不够。
归因分析: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总是希望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给学生进行更多知识的剖析讲解,让学生进行记忆。并且直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不少语文老师在语言教育中,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比如:学生不会写的,就提供范例直接让学生抄写再死记硬背;学生不会说的,就越俎代庖代替学生说,缺乏耐心的引导和方法的指导,完全没有发挥学生语言的创造力。长此以往,学生不但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且依赖性增强,思维僵化,语言贫瘠,语文教学的效率也大大降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无从谈起。尽管教师给学生开展语言实践练习远远不够,但不可否认的是伴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小学语文老师给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80%以上的老师都意识到了,在语文课堂中给学生进行积极的语言教学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语言知识运用水平,提高学生交流能力。同时意识到要关注学生语言学习的反馈和学习效果,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只是还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策略。
二、把握语文学科教学要义,认识语言教学实践内涵
结合调查研究和归因分析,笔者认为一线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实践前,还是要对语文、语言文字学习和语言实践活动等语文学科概念进行学习,从解决理论知识的缺乏或者修正不正确的认识开始。
何为语文,有专家曾经在对语文进行定义的过程中解释如下:平时我们用口头说话形式对话交流沟通,这是口语表达。我们将这些表达融入到笔下到书面上,这就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相连接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语文”。所以说,语文其实就是将口语表达和书面语言两者相结合。从上面的描述之中不难发现,在对“语文”进行阐述的同时,也一并把语言教学的任务和目标都讲得十分清晰。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中明确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为此在语文课堂之中,教师在给学生实际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指导学生如何才能将语文应用于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实践运用能力,才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才是给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和重点。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真正让学生理解如何才能更好地使用和应用语文,用丰富的知识积累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迪,对学生的语言进行培养。教师需要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将课堂设计得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思路开拓,想象力发展,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对于文章形成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以往单调、乏味、空洞的课堂,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互动、共同发展,一定要把握好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培养和语言素养提升的方式方法,注意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言探究能力、探究思维、自主性、独立性,以此来更好地让学生将语言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给学生创设更真实的语言教学环境和应用环境,真正整合多学科资源,多种教辅工具,采用多种形式,以活动为核心,完成相关的教育教学任务和目标,真正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和语言表达的环境,进而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将语文课堂逐步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交流探讨语文,夯实知识储备,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实践活动是对原本语文课堂片面追求知识,而忽略情感价值掌握体验的一种反思活动,也就是说,它是目前语文老师对自己原本死板的满堂灌教育教学模式的一种重新审视,是对原本封闭式教学的一种调整,它本身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覆盖面较大,它有多种多样的呈现形式,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之中,满足学生的实际交际需要,基于此,语言实践活动是一种需要,同时也是一种目的,它符合了学生实际发展的意义。
三、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实践教学的误区
正如上文所述,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老师在进行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于给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重结果轻过程,重求同轻存异,重表达轻实践,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佳。部分老师虽然在脑海之中意识到,给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进入到教学环节之中,却很少将时间拿出来给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甚至有一些实践活动,只是停留在走过场打打闹闹之上,根本没有体现出它实际的训练价值和训练意义,使学生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这无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没有做到真正贯彻落实语言实践活动。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实践活动容易出现的几大误区:第一,以各种实践活动挤占时间。这些实践活动表面上是打着各学科融合的幌子,实际上在开展过程中与语文教学无太大关系,不仅占用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训练时间,还没有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第二,实践内容的偏离。老师在给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与课本上的实践内容相结合,往往就是在网络上随意找来主题,让学生随意发挥,导致整体课堂都是资料的堆砌。第三,实践主体的架空。目前随着新课改、“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也有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要以合作形式、探究形式给学生开展教学,但实际上集体讨论和个人思考都是空架子,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探讨和讨论,老师也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生在不着边际的议论纷纷。第四,整体实践过程过于浮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开展,教师现在在进行整体课堂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都是借助多媒体技术,无论是有用还是没用,总之在课堂上就是多媒体课件的大量堆砌,这样尽管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但是也会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道重点和难点,在方向的把握上存在缺陷。
由此可见,在实际开展小学语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存在一种作坊形式的组织状态,老师没有真正依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教育教学内容,对语言实践活动进行全方面的设计和打造,导致整体课堂开展混乱,学生学习不到位还会浪费很多学习时间。另一方面老师也需要不断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生成性资源,及时把握课堂,借助这些资源来引导学生学习,给学生丰富课程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1.注重情感体验,内化文本语言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还处于初始阶段,很难对事物有着清晰形象的思考,对于语文阅读来说更是如此。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文章的语言理解不够透彻,对于文章的思考没有那么深入。在这些情况之下,教师必须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考虑到小学生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水平有限的现实状况,通过多种方式给学生进行氛围的创造,注重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于文章阅读的深入性。因此老师可以借助于音乐、视频、影视、拓展资料等,给学生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融入到课文情境之中,用语言抒发情感,用语言表达心声,从而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健康成长的育人教学目的。
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之中有这样的一段情节描述,五位壮士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追击,他们没有显示出丝毫的慌乱,眼神之中也没有流露出一点贪生怕死之情,反而昂首挺胸的站在悬崖边上,和敌人做着最后的反抗。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最先开始接触到这一句话可能很难理解,他们不知道五壮士为何毫无惧意。为此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笔者就抓住了这篇文章中的“昂首挺胸”一词,结合影视、拓展资料等,帮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首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际语言交流探讨:你知道抗日战争时期发生过哪些事情?你知道当时日本人对中国的残忍酷刑有哪些……通过学生探讨营造相关的氛围。然后,老师再将《小兵张嘎》《黑太阳》等有关日本侵华影片的片段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深入体会到日本帝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但是中国人民始终不畏强敌、意志坚定的和日本帝国主义做斗争,当时的人们都拥有很强的共产主义信仰,他们不会畏惧敌人,所以面对敌人时,依然“昂首挺胸”。紧扣补充资料和相关影视片段进行的探讨发言,因为有了情感的铺垫,学生的发言也更感人肺腑。
在这篇文章的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理解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重难点进行了良好的铺垫,给学生创设了生动形象的环境,使学生真正置身于文章之中,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提升学生的表达积极性。
2.了解发展规律,强化课堂引领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处于学习语言表达的关键时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异化越加明显,需要老师教给学生更加具有逻辑性、连贯性的表达方式。为此,教师在给学生进行实际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学生的语言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及时的纠正。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朗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实践活动。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多让学生进行语文朗读,可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形象、生动,使学生的语感不断增强,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在日常教学中,笔者总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文本语言,积累语言材料,理解多样的表达方式。有时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探讨如何才能带有情感地将文章朗读出来,老师再针对每一个小组实际的讨论过程进行引导,做到因篇施教,因材施教。
3.强化教师素养,提高实践意识
好的语言教学实践,包括学生的发言应符合正确的认知,这离不开教师的榜样示范。有人说:教师是最好的教科书。想要切实改变语言教育教学实践现状,老师应该从自身出发进行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采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更好地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同时老师也需要关注,教师这个行业本身就是终身学习的行业,必须要不断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结构,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多和其他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更加自如的应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生成性问题,进而为学生打造更加高效的语言实践课堂。
综合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启蒙时期,老师应该做好良好的导师,在开展语言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营造多种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用语言感悟生活、表达生活。
【参考文献】
[1]梁慧花.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留学生,2016(6).
[2]黄 清 梅.聚 焦 语 言 实 践 ,提 升 语 文 核 心 素 养[J]. 教育 ,2018(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20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