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移植联想 深入文本理解——以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燕子》阅读策略教学为例
摘要
关键词
阅读策略 移植联想 文本理解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第七条中指明“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种独立阅读能力,便是学生自主阅读的体现,其核心在于掌握阅读策略,形成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笔者以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燕子》的阅读策略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巧借移植联想策略深入文本理解——
一、诠释联想策略,定位“移植联想”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他所言的这种想象力,从某种角度来说也可以是“联想”。浙江省特级教师周步新老师在其主编的《小学适性阅读策略的学与教》一书中提到:“阅读教学中所依托的文本很多都是作者联想思维的结晶,具有表意的多元化和模糊性,表达上的概括性和内隐性等特点。”丰富的联想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有助于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
国内学者梁玉敏在《语文阅读的认知策略》一文中指出,具有各种不同关联的事物反映在人脑中,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她认为联想策略可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移植联想这四种形式。
经过反复推敲,笔者认为《燕子》一课更倾向于“移植联想阅读”。
首先,我们来看本单元呈现的教材编排体系(如下图):
根据“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和“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这两个单元语文要素展开教学,毫无疑问,借助联想阅读策略更能实现本单元的有效阅读。
其次,《燕子》课后作业(第三题)要求: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再抄写下来。其实,学生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往往带有自己的主观感受,教师不应过多限制,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然而,部分学生的阅读体验往往停留于表层,若想学生深入感受优美生动的语句,教师仍是要引导他们由所阅读的内容刺激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转移应用到其他方面,这就是“移植联想阅读”。
二、丰富多元感受,深入文本理解
(一)借可“移”之物,触景生情引起联想
产生“移植联想”的原因之一是先见到可“移”之物,触景生情引起联想。
在教学《燕子》第一自然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乌黑的羽毛”“轻快有力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这些关键语句,帮助学生展开移植联想,感受燕子的外形美,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和表现的方法。以此类推,学生通过回忆生活中“赶集”的场面,联想第二自然段中春天的景物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是怎样一幅场景,从而深刻地感受到春天的热闹。再如第四自然段描写燕子飞行动作的词语——斜飞、飞、横掠、沾了一下,以及第五自然段描绘燕子休憩画面的短语——嫩兰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几个小黑点,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字典、词典或生活积累理解关键语句,展开移植联想,感受燕子飞行时的姿态美和休憩时的别有生趣。
(二)寻找“可移”之物,通过联想进行移植
产生移植联想的另一原因是能根据需要去寻找“可移”之物,从而通过联想进行移植。
以《燕子》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为例: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圈出写景物的词语。(风、 雨、柳、花、草、叶)
2.展开想象,感受画面的具体、生动。
(1)以“风”为例“扶学”:
①逐步引导:什么风?什么样的轻风?轻风怎么样?
在关键词的前面和后面逐次添加修饰成分,边加边想象画面,使画面逐渐具体、生动。出示句子:轻风微微地吹拂着。
②边添加边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 )风 ( )的轻风 轻风( ) 我仿佛看到了 |
③再读句子并想象画面。
像刚才那样,用“加一加”的方法两人小组合作互学其他景物,并完成“展学单”第二题。
合作小贴士: ①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在雨、柳、花、草、叶前面加了哪些词? ②用“加一加”的方法读句子想画面,再和同桌交流。 |
1.我选的景物是( )。 2. 的( ) ( )
我仿佛看到了 |
(3)小结:作者借春天最常见的六种景物,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综上所述,学会阅读是人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必需。教学中,教师应侧重厘清统编教材阅读策略,明确认识,统筹规划,力求精准定位目标,促进语文深度学习的真正发生,有利于培养独立自主的阅读者。
【参考文献】
[1]周步新.小学适性阅读策略的学与教[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6.
[2]梁玉敏.语文阅读的认知策略[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2(002):139-140.
[3]教师教学用书(三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