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记录成为孩子学习的一部分——以小班班本课程《种植角的观察与记录》为例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宗茬霞

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丁堰幼儿园 226521

摘要

虞永平教授说,“要让种植活动成为幼儿园常见的一种活动形式,让他们通过与植物、泥土、水及各类工具的相互作用,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任务意识等多方面的经验。”那如何让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就能够喜欢、愿意并主动观察、照顾植物呢?我就带着这样的思考,设计了多种方式的观察记录,目的是想尝试借助多种记录来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观察意识以及学会照料植物的简单方法。


关键词

种植角的种植活动 喜欢观察 学习记录

正文

一、顺应儿童,将种植活动成为孩子习得经验的一种途径

种植角里空空的,种什么好呢?什么植物适合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去种植呢?通过调查表引导孩子听取家人的意见来选择最终适合种植的东西。在听取家人的意见后,孩子们选择了种植豌豆和蚕豆。因为,豌豆和蚕豆易成活,生长周期快,便于孩子们观察。

那蚕豆和豌豆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就把实物放在了班级的美工区里,引导孩子根据观察进行了手工活动。在孩子们的眼中:蚕豆是扁扁的绿绿的椭圆形的,豌豆是褐色的、圆溜溜的。

二、学习记录,将探索历程与认知发展成为有力见证

1.家长介入,激发观察和记录的兴趣

第一次记录——亲子观察记录

随着豌豆和蚕豆的生长,考虑到刚刚入园的小班孩子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有限,所以最初的观察是在家人的陪伴下一起观察、照顾植物,并记录的。因此,孩子们的第一次记录方式——是亲子观察记录,我设计了亲子观察记录本,人手一份。记录的内容有三个部分:天气、我为植物做的事情。

孩子们把观察到的情况简单说给家人听,家人听后帮助简单记录。

2.教师介入,课程在儿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第二次记录——集体观察记录

就这样大概坚持了一个月的时间,我发现了:观察和记录成为了家长的作业,即包办代替和纯粹完成任务式的观察、记录现象非常严重。甚至有的家长们来到种植角不管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参与,就直接拿起本子记录或者给植物浇水。这样的种植课程与我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我的思考:怎样让孩子自发地主动去观察照顾植物并会简单的记录呢?考虑到孩子能力有限,我设计了第二种记录方式——集体观察记录,记录内容为:给植物浇水、给植物拔草、观察植物三个部分。并且用KT板做了一个集体观察记录表粘贴在紧靠种植角的一块墙面上,尝试引导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插牌的方式进行人人参与的集体记录。

第一次问题发现:

观察牌从哪里来呢?

解决方案:亲子设计观察牌

请爸爸妈妈一起帮忙设计、制作吧!家长们根据孩子的喜好用卡纸和孩子一起制作观察牌。有的观察牌是孩子喜欢的水果,有的是孩子喜欢的动物,有的是孩子喜欢的玩具等等。家长画,孩子涂色,最后再和孩子一起剪。

孩子们有了喜欢的观察牌后,种植角里变得热闹了起来。孩子们每观察一次就会在记录表上插一个牌子。

第二次问题发现:观察牌又高又重插不住,怎么办?

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制作的观察牌又重又长,而插牌的口袋太小,牌子一插就会从口袋里掉落下来。渐渐地孩子们又失去了观察的兴趣。热闹的种植角再次变得冷清起来……

解决方案:把问题抛给孩子,引导幼儿重新观察牌

师: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的观察牌为什么插了会掉呢?

一一说:“因为牌子太大。”“棒子太长。”

师:“那你们愿意重新做一个吗?自己动手做!”“好呀!”“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观察牌呢?”

茶茶最先大叫:“我想做一个小花!”

其他宝宝附和:“对,我也想做一个小花。”

师:“好吧,我们就做小花插牌。”

为了能够一下子认识自己的小花,我建议女孩子做红色的小花,男孩子做篮色的小花。

渐渐的,种植角里观察的孩子们又变多了,自主插牌记录的孩子也变多了。豌豆和蚕豆呢在孩子们的照顾下,渐渐长得又高又壮。

第三次发现问题:我们的植物为什么会死?

   陶行知老先生指出:教学做合一。而一个好教师的“教”,不是全盘授予而是在于相机诱导。那就需要老师的介入。

一天,俊俊说:“老师,你快看,我的植物变成那个样子了。”走过去一看,原来容器里的水浇得太多,植物快被淹死了。其实,我们可以把容器钻一个洞,这样剩余的水就不会堆积了。可是,孩子们根本就没有这类的经验呀,要怎样将老师的知识经验转化给孩子呢?让孩子主动去学习、发现呢?

解决方案:给植物容器底部钻个洞

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我就把角色游戏区“娃娃家”的绿植和孩子们种的植物一同拿回教室。并端来一盆水,让孩子通过给两种植物浇水,发现种植容器的秘密。孩子们顿时恍然大悟,一致认为也要给植物的容器钻一个洞。

第四次发现问题:用什么工具钻洞适宜?

我又把问题抛出来。我问:“用什么工具来钻洞呢”?

贝贝说:“用手指。”

玧玧说:“用筷子”

陈陈说:“用小刀”

茶茶说:“用剪刀”

亮宇说:“我看见过我爷爷用电钻钻洞洞的!

于是,大家一致认为请亮宇的爷爷来帮忙……

解决方案:

第二天一早,亮宇的爷爷奶奶就在孩子们的种植角里用电钻逐个的给种植容器底部钻洞。孩子们围在亮宇的爷爷奶奶身边观看着,对电钻特别的感兴趣,顺着孩子的兴趣,我们开展了科学活动《神奇的电钻》、泥工活动《多彩的电钻》,美工区里、建构区里也有了孩子们捏的、搭的电钻。

3.改变记录方式,提升幼儿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第三次记录——盖手印记录

再次发现问题:

问题(1):孩子对观察不感兴趣,怎么办?

渐渐地又一个月过去了,我发现集体记录表里的插牌又变少了。怎么办呢?

我的思考:

小班的孩子,兴趣、注意力都没有长久性。那如何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方式去观察和记录呢?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那我可不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觉得观察和记录是一件既好玩又有趣的事情呢?

解决方案:根据孩子年龄及学习特点,设计第三种记录方式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设计了第三种记录方式——盖手印。即:将集体记录改成人手一本记录本。记录的内容跟集体记录表上的内容相一致,记录的方法由插牌记录改成了盖手印记录。观察记录的时间也变成了不固定。因为,对于刚入园的孩子们来说,用小手指沾上红红的印泥,轻轻的在本子上一按,嘿!自己鲜红的小手指印就印在纸上了,这多新奇、简单、又有趣呀!果然,孩子们每天会在来园时或午饭后或起床后的时间里,拿着自己的观察记录本到植物角去观察。然后再开开心心地在记录本上盖上红红的手指印。

第四次记录——情境式观察记录

问题(2):孩子不能天天坚持观察,怎么办?

就这样又坚持了几个星期,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们已经逐渐养成了观察、照顾植物的意识,也有了每天坚持记录的习惯。可是,还是有一部分孩子不能天天坚持观察、记录,怎么办呢?

我的思考:怎样能够让孩子天天都去,并且还能够通过查看观察记录本就能一目了然的知道哪些孩子能天天坚持,哪些孩子不能天天坚持呢?我又有了这样的思考。

解决方案:根据孩子的兴趣,设计第四种记录方式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再次注意观察孩子们。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看《宠物宝贝环游记》动画片。那我何不利用动画片里的小动物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呢?

我赶紧重新设计了第四种观察记录本——“情境式”表格记录。即:我在原来留白的记录本封面上添加了小猫、小狗、小鸭、小鸡、小羊五个小动物。记录内容依然不变,但是记录形式变成了表格式的记录。如:星期一小猫喊小朋友去观察植物、给植物浇水或给植物拔草或捉虫。星期二小狗喊小朋友去观察植物、给植物浇水或给植物拔草或捉虫。星期三小鸭、星期四小鸡、星期五小羊以此类推。

种植角里投放了以“小猫、小狗、小鸭、小鸡、小羊”五个动物为首的周日历;观察的时间也由不固定变成了固定。(每天饭后等待散步的时间)

每天早晨,小朋友来园之前,我会给种植角里夹上“动物日历”(小猫代表星期一、小狗代表星期二、小鸭代表星期三、小鸡代表星期四、小羊代表星期五),当小朋友吃完饭后,等待散步的时间里,我就会这样提醒孩子:“宝宝们,今天是谁在喊你们一起去照顾植物呀?赶紧去看看吧!”孩子们就会赶紧从小柜子里拿出自己的观察记录本,跑到种植角看日历,他们围在“动物日历”前,饶有兴趣地手口一致地点数着“动物日历”里的黑点子。然后大声告诉我:“哦!今天是星期五,小羊(或小猫、小狗、小鸭、小鸡)喊我呢!”。

接着,孩子们就会先去观察自己的植物,根据植物的需要会给植物浇水或捉虫或拔草等简单的照料。做完了这些事情后再打开记录本,在小羊表格(或小猫、小狗、小鸭、小鸡)一栏里,盖上相对应的手指印。即使孩子们不需要每天浇水、拔草等事务,但每天的观察是少不了的。所以每个孩子一周最少也要盖上五次手印,如果有一次没盖,就说明这一天没有去观察植物。这样,我就会提醒他们补上。

如果每周都能去的孩子,我就会奖励一颗五角星。当集满3颗星星的宝宝就会奖励他们“实现小愿望”的一个机会……

渐渐的,孩子们都能够主动去观察、照料、记录植物了。能力强的孩子不仅在“情境”中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还知道了点与星期几的关系

课程实施后的反思:

1.对不同年龄的幼儿确定不同的记录内容和观察要求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他们注意力时间不长,在观察事物时关注的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时内容要简单明了,记录的形式要适合孩子的现有水平。比如:“今天蚕豆或豌豆的种子发芽了没有?你有没有给它浇水?它长草了没?叶子有什么变化了?等等简单明确的记录。

而等到下学期的时候,记录内容和观察要求就应该有所提高了,比如:“植物长高了没有?有多高?蚕豆、豌豆开花了吗?花朵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有几朵?结豆荚了没有?”等等。可以提供用尺子引导孩子量一量植物的身高、提供笔引导孩子画一画花朵的外形特征、用点卡记录花朵和豆荚的数量等等。

2.记录的形式要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逐渐加深难度

不管是让孩子养成观察习惯还是学会记录,其实两者是相互转换,互为一体的。本次案例中,经历了四次记录形式。即:亲子记录——集体记录——手印记录——表格记录。在这四种记录中,我按照孩子的能力逐渐加深难度。由家长的代替记录逐渐过渡到帮助孩子扔掉“拐杖”自己独立记录;从看图随意按手指印记录到最后独立看表格有序记录。这样的记录形式,不仅需要孩子的兴趣来支持,更需要教师一步步的激发、引导和经验的铺垫。所以我根据孩子的能力设计了多种记录形式,用不同形式的记录吸引了孩子观察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爱观察的好习惯。又让孩子在记录中了解到植物生长的明显变化及特征。还培养了孩子们爱探究、乐探究的学习品质。就如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儿童的世界,让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3.种植活动不仅让孩子学会观察和记录,更要让孩子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深入的研究和拓展

本次案例中,孩子们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对许多新的事物产生了新的兴趣,产生了一系列的新课程和深入探究。每一次探究、每一次发现,每一次行动,每一次追随,都推动着我们课程逐渐丰富,珍藏着孩子们课程的足迹。如:当有孩子发现自己的植物由于浇水浇得多的原因导致植物淹死了时,其实教师是知道原因的,但是如何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这个原因呢?教师就抓住孩子的疑问,用一个容器底部有洞洞和一个容器底部没有洞洞做对比观察,并引导孩子给这两个不同的容器加水,这样的引导既保护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又让孩子们心中的小问号得以解开,甚至引出了后来的探究活动《神奇的电钻》,泥工活动《电钻》,建构区《搭建电钻》的建构活动……

又如,有意识地投放了蚕豆的系列绘本,根据孩子的兴趣开展了集体活动《蚕豆大哥的床》,生成了泥工活动《蚕豆大哥的床》、数学分类《蚕豆和豌豆》、蚕豆和豌豆排序,当孩子们对《蚕豆大哥和小鱼》感兴趣后,生成了科学活动《沉与浮》,投放了纸盒子、勺子、花生壳、瓶盖等材料,孩子们做着沉与浮的实验等。

种植活动已经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小班刚入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独立自主的能力还不强,教师在课程中做得最多的是“引导”“帮助”,但是给孩子的引导和帮助要“启之以道,授之以渔”,这样的课程才生动、有趣且有意义!

参考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幼儿园指导纲要》

虞永平教授全收获理念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