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释素养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培育
摘要
关键词
历史解释素养;高中历史;教育价值
正文
引言:我国在近些年不断提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度,在课堂教学中也注重融入核心素养的培育。就高中历史学科而言,在课改日益深入的同时,传统填鸭式教学的缺陷逐步暴露,若是继续沿用传统教学法,必然会导致历史教学受到阻碍。从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历史教师不够重视历史解释素养,未在课堂中注重该素养的培养,使得历史课堂成效很难得到提升。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是亟需落实的工作。
一.历史解释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育意义
1. 有助于历史学科独特价值的发挥
学习历史,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历史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得学生形成历史思维,学会客观看待人类学会,并以史为鉴,学习前人的经验,树立正确的观念,这也是历史学科独特的家价值所在。在此过程中,历史解释素养可发挥极为显著的效用。所以,注重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可使得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解释可更好地落地,将学科的独特教育价值更为充分地体现出来。
2. 为历史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我国提出的时间较晚,相关研究工作不足,实践经验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认知不到位,对学生该素养的培育更是无从下手。所以,研究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丰富现有的理论体系,可为教师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3. 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历史新课改中提出了众多新要求,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高考的题型与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以知识记忆考查为主的内容越来越少,更多地注重学生历史思维与实践能力的考查。通过对近些年的历史高考题进行分析可知,历史解释能力相关考查内容占比不断提升,考查内容主要为区分史实与解释、阐释历史意义等,使得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培养所受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所以,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进行研究,可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还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并可更好地顺应高考的新要求。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个人专业发展意识,教育模式过于老旧
教师对个人的专业发展不够重视,未及时关注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使其的个人发展较为滞后:一是教师未深入理解历史解释素养。当前还有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并未正确认知历史解释素养,有些教师甚至认为历史解释和历史理解是相同的,觉得其指的就是学生自身对历史事件、人物以及现象的理解,此种错误的认知也导致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受到阻碍。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若是教师自然理解都存在偏差,那必然也无法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二是教学模式过于老旧。由于传统观念的禁锢,使得新老历史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都过于老旧,不注重模式与方法的创新。虽然相比于老教师,新手教师接受较为先进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但自身也是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此模式更为熟悉,所以教学时也会不自觉形成传统教学的影子,加之知识教学经验不足,觉得传统模式会更有保障。而老教师早已形成教学惯性,不愿花时间与精力去改变模式。加上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师腾不出精力去尝试新的模式,所以一直都沿用传统模式,此种模式显然和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不相适应。如很多教师觉得多使用史料让学生自主研读,可使得学生有效提升历史解释能力,但此种方式过于单一,而史料应用过多也会使得内容超出学生理解能力范畴,学生也极易失去学习兴趣,最终会起到反效果。
2.学习渠道过于单一,学生历史解释意愿较弱
一是大多数高中生都不够重视历史学习。虽然很多学生对历史知识感兴趣,且对历史知识的重要性也有一定认知,但高中生不喜欢历史课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大多数学生都将重心放在语数外这种分数占比较高的学科上,认为历史只是副科。除了课堂中学习历史,课后很少会花时间学习历史,而且大多都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模式,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而知识是开展历史解释的基础,缺乏扎实的知识体系,就难以全面、客观地解释历史,无法还原真实的历史。所以,此种情况会阻碍了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二是学生不够了解历史解释素养。对于历史解释素养,大部分学生都仅限于了解与听说的状态,并无清晰的认知。若学生了解不足,那培育自然也无从谈起,具体实践时也难以抓住重点,如同无头苍蝇一样。与此同时,学生都是通过教师的日常讲解来了解历史解释,渠道较为单一,所以教师除了在教学时介绍历史解释相关知识外,还需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延伸学生知识获取的途径,使得学生基于理解的情况下试着参与历史解释活动,可刚好地促进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三是学生缺乏历史解释建设意识。由于传统模式的影响,使得学生在历史学习时过于依赖老师,如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基本都是在听与记,由教师标出重点让学生来识记。对于史料,学生也是单纯地听,并不会主动分析,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就是历史解释构建意识不足,导致普遍缺乏历史解释素养。
3.学校教研氛围不佳,激励机制不完善
一是学校缺乏完善的教学设施。目前很多学校都引入现代化设备,使得课堂更有活力,教学效率也获得大幅提升。现代化设备的引入,使得课堂展示不再是单一的文字,而有图片、视频等丰富的内容。但是,教师真正可获取的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的资源并不多,如很多高中教师并无知网文献的访问权限,使其的知识拓展受到限制。在历史解释素养刚提出时,也有历史老师反映对该理论知识不够了解,图书馆中的书籍很少与之相关的,加之并无知网访问权限,难以下载相关文献,使得要了解此素养较不容易。二是教研氛围不佳。虽然很多高中学校每周都会开展教研活动,但教研氛围不佳,活动大多都是流于形式。高中历史教学由于要面对高考的压力,每天都有紧凑的工作安排,没有时间与精力参与教研活动,时常都是应付了事。但教研活动的开展极具意义,可使得教学备课更为积极,教师们一同探讨,对教学成效的提升非常有利。与此同时,教研活动也有助于教师的个人成长。如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年龄教师和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交流探讨,交流经验与看法,对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非常重要。所以,教研氛围对教师个人成长,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来说是极佳的保障。三是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高中教师与学生目前都面临较为繁重的任务,但由于历史相比于语数英等学科,所受的重视度较低,有关历史教师的激励更是少之又少。基于此现象下,历史教师无法积极工作,体现个人的价值,若长期不改变的话,历史教师将会始终处于低沉状态,对个人专业素养提升造成阻碍,也影响了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培育。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素养培育的策略
1.立足史料,实现教学情境化
史料有助于学生认知历史,且可成为教学情境创设的养料。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应立足史料,通过理性辨析与解读史料,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在此种情境中可对史料真实性进行更为精准地判断,继而为历史的解读寻找更加靠谱的例证。例如,宋代历史学习时,教学重点可放在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变化上。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应遵循选择史料、史料甄别、细致研读的原则,创设出容易引领学生自主研读的情境。宋代历史的学习,选择史料时,可选择《清明上河图》进行解读,并提供《东京梦华录》、《杨家将》等史料。教师在教学时,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清明上河图》的景象立体生动地呈现出来,引领学生穿越到宋代汴京的市井中,更为深刻地体会宋代民众的生活。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宋代的生活提出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史料论证观点。此种情境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
2.凝练主题,实现教学深度化
深度学习理念现已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中,深度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高度关联,体现学习的层次性。对于历史学科,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及现象进行客观论述,有理有据说出个人的看法,真正意识到历史解释的价值。例如,《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模块教学时,教师在教学时可基于原有主题进行,也可超越原有的主题。总的说来,在总结复习时,教师可结合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等的现象状况,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为主题,引领学生对中外历史人物更为深入的了解,总结社会治理的经验,提出和世界总体性关切内容相符合的解答方案。此种教学实践,可融合历史解释和实践反思,达成深度教学的目标。
3.面向学生,实现教学任务化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必然是离不开实践这个环节的。所以,历史解释素养培育时,应由实践性作为导向。此处的实践性强调需面向全体学生,以任务为载体,使得学生的潜能能够充分释放出来。基于此,历史教师需根据高中生的特性,设置科学的任务,引领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得学生的潜能可有效激发,任务的价值也可最大程度体现出来。教师在教学任务设计时,应结合实际的学习内容来设计,提升任务的针对性。教师还可尝试进行创造性任务的布置,如总结纪录片创作步骤研究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由小的切入口来进行微型历史纪律片的创作。在制作成本有限的情况下,可通过3-10分钟左右的呈现对某个历史时期、人物进行阐释。微型记录片在创作时主要包含明确主题、脚本创作、纪录片制作、记录片展示等环节,在此过程中明确主题是人物顺利开展的基础。纪录片主要包含声音、画面两部分,而微型历史记录片包含了历史证据展示、历史情景再现两部分,其的声音部分包含了口述音频、解说词。在脚本设计开展时,小组成员主要需要搜集与甄别史料,并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从实际教学状况来看,高中历史教学的任务可布置创作微型历史记录片,此种任务模式,对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非常有效。例如,“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时,重难点内容则是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与认知。教师就可布置微型历史纪录片的任务,以“不同文明的起源”作为主题,引导学生由文化活动、饮食习俗等方面来创作。不同学习小组在微型纪录片制作过程中,边对历史进行解释,由不同维度来论证活动主题。学生在整个任务完成过程中,不仅可学科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实践能力也获得有效培养,对个人历史解释素养的提升也非常有利。
总结
综上所述,历史解释素养对于每个高中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教师必须要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在具体培育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角度对历史事物进行认知与分析,可结合学生的学情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并在课堂教学中对历史概念进行更为深入地解读。培育历史解释素养的方式是多样的,关键在于选取其中最为恰当的。总之,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去创造条件,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体悟历史解释的魅力。当然,对于教师自身,需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去尝试 、 去创造。
参考文献
[1]何成刚,张克州,康琪.历史解释:内涵、 任务及方法——基于研究文献的阅读梳理[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1).
[2]谢章芳.优化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以人教版《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8(2).
[3] 王晓梅.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美国历史课程能力目标比较研究——以历史的分析与阐释为中心[D]. 青岛:青岛大学,2017.
[4]王洋.高级中学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培养方法研究——以牡丹江市育华中学为例[D].牡丹江市:牡丹江师范学院,2019.
[5]苏海霞.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研究——以铜仁一中为例[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9.
[6]何引芬.遍在于每个教学环节的“历史解释”——以《一国两制》 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9(12).
[7]佘卫平.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1).
备注: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项目编号:JZ190216;(福建教育学院资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