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段巧林

内蒙古包头市第二中学 邮编:014040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强调有效提问的重要性,期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增加师生互动。在此背景下,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成为当前高中数学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高中数学课堂上的提问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本文从新课改的背景出发,对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上有效提问的能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优化高中数学课堂质量。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数学;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正文

引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目的,就在于构建符合21世纪社会发展要求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心思想强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的综合素质能力。这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数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改进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方法,通过恰当合理的设问提问,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热情,实现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当前高中数学课堂上提问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新课改的推动下,高中数学的教学在不断改进提高,但在当前的课堂上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提问方式生硬。部分高中数学教师仍然坚守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提问方式生硬死板,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由于没有正确理解全新的教育理念,一些数学教师将提问看做是形式化环节,对学生的反应与回答不够重视,甚至自问自答,忽略学生回应。“这章讲完了,哪里不懂?”对于这样的提问方式,大多数学生即便有不解之处,也只会默默留在心里,不会宣之于口。

第二,提问水平有限。由于高中数学的教学任务比较重,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经常在课堂上忽略提问的重要性。在少有的提问环节中,教师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选择的问题脱离学生需求;或是为学生预留的思考时间很少,导致学生无法深入思考,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第三,提问枯燥无趣。长时间的专注学习很容易使学生失去热情,难以全身心投入。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之所以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关键就在于提问缺乏足够的趣味性,缺乏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亮点,严重影响到数学课堂的顺利推进[1]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最好的催化剂。高中数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知识点众多且复杂,学习难度较大,更加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才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在以往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上,由于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僵硬死板,充斥着自问自答式的提问形式学生无法在其中找到互动的乐趣,当被老师询问“还有什么问题吗?”时,经常是一片死寂的沉默。因此,要做到有效提问,教师需要从设计趣味性问题出发,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发现乐趣,找到价值,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内容着手,将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与抽象的数学理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代入感,激发学生对于找到问题答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手段来丰富教学形式,将抽象的问题转化成直观的视觉图像,有效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提高问题的质量。

例如,在学习完“集合”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理发师困境”,即:某村的一个理发师规定,他为且只为村里所有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那么,这个理发师是否应该为自己刮胡子呢?用这样一个贴近日常生活的问题事例,激发学生对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好奇心,从而有效强化学生对集合知识的掌握。

(二)情境性问题,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需要教师把握提问的合理时机,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最大程度发挥问题的作用,从而优化课堂质量,强化学习效果。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结合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深化知识掌握程度,增强学习自信。具体来说,高中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大纲要求,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与兴趣爱好出发,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围绕着知识点提出问题,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把握好分寸,围绕着知识重点与难点,合理控制问题的难度系数,避免太难得问题挫伤学生的积极性[2]

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同学们平时玩积木吗?有观察过不同积木的形状吗?”,并对一些常见的长方体、棱柱、圆柱、圆锥、球等几何体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小时候拼积木的情境,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做出模拟示范,从而对空间几何体的点、线、面等结构有一个更深的了解与掌握。

(三)层次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性

一个班级中,不同学生有着各自的学习进度与知识掌握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时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进行个性化问题设计。通过设置层次性、递进性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与讨论,找到问题答案。高中数学难度较大,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追求更高水平的问题,而低水平学生则需要一些基础性提问,以免过于困难的问题影响到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数列”知识时,教师可以在综合考虑学生水平的基础上,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针对小组水平对数列提问,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展开交流讨论,互相分享解题思路,从中找出最佳答案。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找到归属,完善进步[3]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考察的是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学课堂上,学生要善于提问,教师则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充分发挥课堂的教学引导作用,增强师生双方之间的互动,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综合思考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梁永强.浅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5(08):34.

[2]张雪梅.论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效率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2):173-174.

[3]张华.有效提问,成就精彩——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22(21):107-11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