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问题与对策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曹志辉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410151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战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提升高职毕业生返乡就业意愿,有效引导他们投身乡村各项事业建设中去,既是响应党和国家的政策号召,也是拓展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职院校;乡村振兴;实践策略

正文

引言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社会发展对知识、信息、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增强,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越来越重要。国家在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这既体现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对农村建设的助力作用,也推动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实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分析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对新时期乡村振兴助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产业兴旺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基石,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在此过程中人才资源显得尤其重要,高职院校应发挥自身教育资源优势通过提升农民素养和技术技能水平,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生态宜居是提升乡村发展质量的重要保障,是改善农村村容村貌的必要条件,有利于为村民营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以及农业发展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的环境需要对村容村貌进行治理,改善生态循环系统,完善乡村相关基础设施,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坚实基础。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灵魂,是提升农民素养的重要途径。乡风文明建设离不开新型职业农民的贡献,通过发展农村文化教育,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诚实守信、互帮互助、尊老爱幼的良好乡风习俗,推进农村文明建设。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通过完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立健全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进一步推动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实现乡村有效治理。

二、高职教育融入乡村振兴的现状

高职教育融入乡村振兴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另一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专业设置与乡村振兴不相匹配,在办学过程中缺乏充分社会调研,对乡村振兴中产业需求、人才需求、建设需求等认识不全面,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出现错位,一方面就业困难,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农村缺少人才资源,缺乏发展活力,无法让更多青年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在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注入新鲜活力。二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力度不够,学校与农村联系不够深入,未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处于脱节状态,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到乡村振兴的机会比较少,缺乏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对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不到位,部分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就业方向,部分学生不愿到基层就业,导致农村人才短缺。

三、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教师振兴战略的对策

建立全方位联动管理服务模式

高职教育服务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既是一种机遇又同样是一项挑战。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与振兴发展都必然离不开高职院校教育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撑。建议高职院校提出要继续进行理论创新研究学习的成果基础前提上,在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与有关地方政策的支持引导下,制定一个服务我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任务的人才全面改革规划,从高职招生及就业、专业教材建设规划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制度改革创新研究等多个方面着力进行改革。通过试点建立区域指定合作院校,构成综合改革示范和先导试验,总结成功经验,不断深化改进,进而全面推广覆盖到本区域系统内所有各层次高职院校,形成对区域院校全方位联动管理服务模式的良好示范效果。

)成立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

在有关地方政府资金支持背景下成立国家高职院校乡村经济社会振兴战略研究中心,整合并充实校内优势科研团队力量,吸纳省级政府机构及其他知名高校、科研教育学院所资源,准确的把握当前农村政策体系、现代新农业制度发展实践中需要的各种城乡涉农制度、体系、城乡产业融合和发展方向,以及新形势下农村社会问题的基层民主治理和能力构建等;研究中心可与基层政府、地方及各类普通高校乡村发展振兴战略研究院、乡村、乡镇企业协会等科研机构建立良好联系,既能为中国乡村振兴总体战略引领下农村的高职专业教育改革研究提供理论方向以及政策上全方位的科学指导,也可以为农村高职师生直接创业服务中国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搭建有效的平台。

)进行招生就业改革

在国家及有关地方政府部门的重点扶持以及指导帮助配合,连同相关的涉农专业理论实践教学重点研究教学基地共同指导及协调推进下,建立好农业乡村经济区域振兴和人才专业招生、引导学生就业等导向机制。合理稳定,有效扩大实施全省的涉农系列各类特色专业理论类招生及试点数量,以稳定保证实施本省高层次涉农理论领域相关专业各类人才长期的供给;积极并适度有效的扩大省内高校农村生源数量,以做到真正地有利于学校大力扶持培育与造就大批有多年丰富的乡村生活经历、了解现代新农村、有很浓烈的农村乡土情结等特点的优秀应用型人才。制定本专业定向联合招生培养就业项目计划,给予院校学生学政策扶持和相应专业外出学习及实践就业期间收费减免的各种优惠政策,以便可继续接收高校优秀毕业生继续入学;同时并注重对于毕业后寻求发展岗位的毕业生要积极给予提供各种社会政策等服务及支持。

)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青年学生是中国梦的书写者,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作为青年大学生,在择业就业时更应该考虑国家和民族利益,自觉将个人的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中去。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到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是一项系统而复杂又长期的工程,需要各方助力,作为面临就业的青年学生,应该端正个人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中去,去书写自己的青春之赞歌。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城乡发展差距大,社会大众一直存在"轻农"的观念,大多农村家庭走出来的学生,父母寄予厚望就是愿其摆脱农民身份,实现阶层跨越,很多学生表示,哪怕在城市过得很辛酸,也不想回农村发展。这表明,社会舆论对学生就业观养成的影响之大,特别是农村籍大学生,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这一熟人社会,更加在意周围人的评价,为了自己和父母的"面子",他们很排斥回农村就业。因此,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在国家鼓励支持引导大好青年到乡村发展的号召下,社会更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新闻媒体要多报道脱贫攻坚阵线上的脱贫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们的先进事迹,多报道返乡就业创业的优秀青年,以他们先进的事迹感召青年大学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弘扬主旋律、正能量,让毕业生们在这种氛围下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自觉和自信。

)进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改革

在学校各类核心专业课程体系中重点围绕关注并持续服务乡村振兴这个发展主线深入开发相关课程案例,加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教育提升力度,增加乡村特色创新及创业系列课程,使在校学生们在探索过程实践中逐渐对美好乡村生活氛围产生学习兴趣、对祖国乡村的一片绿水青山产生美好向往,从精神思想以及情感需求上开始有意愿的扎根中国乡村,从提升专业学习能力素质上也有利于进一步服务乡村。同时乡村教授和农村专家还需要根据自己多年丰富扎实的实践经验并在现场实地操作给予学员最接地气的技术实践方法指导,使优秀学生直接得到工作经验的传承,既有效树立学生参与了实际一线工作中的技术自信,又能够为他今后的扎根基层乡村工作生活打下一个坚实牢固的专业基础,也是为当地进一步有效培养和科学选拔优秀农业乡村技能振兴创新人才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建设乡村振兴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首先强要调进一步通过抓好理论政治学习活动与实践思想工作引导,强化高校师资队伍干部对推进乡村振兴总体战略意义的清醒认识,发挥高素质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建立教师队伍技术创新活动与创新成果快速转化考核激励机制,定期免费对学校教师科技人员进行教育前沿技术转移培训,搭建政府与教师乡村企业科技合作共享平台,为教师成果高效转化发展提供专业孵化器。建立完善乡村全面振兴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将基层教师参加的优秀乡村示范教学项目活动和设计、乡村实地调研教学任务工作量、乡村岗位锻炼、乡村技术指导服务质量与教研成果有效转化率等项目作为乡村评优进职表彰的综合打分评价点,形成良性的教育内部竞争环境并切实有效的服务支撑于推动乡村振兴。

)政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落实政策扶持

很多学生并不了解当前关于乡村人才振兴、惠农助农等政策,很多学生因为对政策不了解,对三农不关注,对农村农业农民仍抱有偏见。学生之所以不了解进而"无知",归根结底在于政策在学生群体中的宣传力度不够,因此,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很有必要,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当下乡村振兴事业的开展情况,对新时代的‘三农’工作形成正确认识。各级政府应该创新政策宣传宣讲形式,拓宽政策宣传的渠道,丰富宣传媒介载体,让青年学生能最直接最便捷的了解政策,如可以派政策宣讲员到各学校进行宣讲,可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可以以插画、短剧的形式提升宣传效果。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要着力落实政策扶持,让返乡就业毕业生能获得实质性的优惠。

)学校加大就业创业教育指导

大多学生表示学校在就业创业指导方面力度不大,虽然学校有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实质性的对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帮助不大,通过就业指导课并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大多学生表示自己在择业就业方面随大流的心态比较强,就业择业缺乏主见。学校加大就业创业指导,提高就业创业教育效果很有必要,正确的就业观是成功就业的思想前提,也决定了就业的稳定性。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学校在就业创业指导方面,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返乡就业的引导,分析城市就业的劣势与农村就业的优势,同时加强关于返乡就业政策的宣传,让学生能够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减少对返乡就业的排斥,提升返乡就业选择的几率。

政府全面引进技术

高职院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的持续过程。当前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还需亟待解决办学定位不清、人才供给不足和政策保障不强的问题。因此,需基于系统论的思想,顶层系统设计、政产学研合作、政策支持引导推进县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职能与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和生态振兴深度融合。高职院校受区位的影响,具有天然的亲农性,由于专业面向、培养倾向等问题,县域高职院校未能有效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县域高职院校应转变办学定位,面向县域经济发展需求,开设基于产业需求的专业。通过政产学研系统设计,建立专业与产业联动发展机制,对接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共建产业学院,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核心,辐射一二三产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乡村人才的"提档升级",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衔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建立科研成果转换平台。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科技咨询管理与服务于一体。通过定制化服务,精准对接、精准供给,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最终达成在政府的指导与引导下,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与就业链有机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办学的一项主要业务功能即是为了服务国家重大科技战略要求和适应区域社会发展新需求,为带动区域产业科学发展方向和科学技术创新进步而提供各种人才、技术教育与服务。要全面研究分析和透彻理解服务乡村发展振兴强县战略发展的理论背景、内涵、目标任务,深入地学习全面落实国家乡村整体振兴的战略规划,为我国制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奠定理论基础条件并提供科学实践依据,为推进乡村一体化振兴发展战略引领下发展的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成果应用转化工作与农村社会事业服务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李燕,张炳信.引导高职院校毕业生返乡、下乡创业的对策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1)

[2]赵君.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05)

[3]孙渔珽.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社会融入问题探析 [J].农业经济,2018(07)

[4]廖曼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农村就业创业的问题研究——以广东为例 [D]. 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20

[5]田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