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版《藏族诗学概论》述评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才让扎西 才让草

西南民族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

藏族诗学在印度诗学基础上,通过历代藏族学者不断译介工作,完成了适合本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成为中华民族诗学百花园里一朵奇葩,由才旦夏茸著、贺文宣翻译的《藏族诗学概论》是一本了解藏族诗学概貌的方便之书,通过述评方式介绍该书,对想了解藏族诗学大概的读者尤为重要。按照《藏族诗学概论》汉文版篇章结构、主要内容予以述评,并提出了笔者自己的某一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

藏族诗学 分类 辨析 修饰法

正文

一、《藏族诗学概论》篇章结构及内容

《藏族诗学概论》“诗学本体”、“诗学庄严”(修辞格)、“字音、隐语修饰和除过三章构成,每一章又都分很多个小节、小点,可谓“微分”诗学。比如第二章“诗学的庄严”(修辞格)的第二小节“比喻修饰法”就分32种。藏族的诗学主要在翻译印度诗学基础上,对之进行部分修正,并适合藏语言文化特性创造而成。诗镜》的作者是印度的檀丁(“概论”中译为“丹智”,称为持杖论师丹智)。其生活年代,有几种说法,或说是公元前二十纪的人,或说是公元十二世纪的人,或说是公元七世纪的人。根据印度和我国有关学者研究。大都认为七世纪之说比较可信。若“七世纪之说”成立,那檀丁就是生活于笈多王朝之后--印度古代最繁盛时期之一。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梵语文的发达,使得讨论文学技巧为主的文学及修辞学理论也相应发展起来。当时,相关理论可能较多,但保下来的只有檀丁的《诗镜》和婆摩诃的《诗庄严论》。其中,《诗镜》可谓集大成之作。十三世纪。《诗镜》传入藏族地区。其结构分为三章,内容包括定义、对定义的解释和诗例,皆以诗体写出,也是“以诗论诗”形式。知道这样背景,再来看《藏族诗学概论》,“概论”之体例和内容,与十三世纪藏文版《诗镜》基本一致,几乎就是后者的压缩本。“诗学的庄严部分,即藏文的修辞部分,可算是本书的主体内容,涉及的藏文辞格总数达三百多种。”如此之多的辞格运用手法,可谓世所罕见。从思维角度看,总体而言,西方诗学基于逻辑思维,故长于条分缕析,抽象言说;东方诗学基于直觉思维,故重在综合直观,具象隐喻。藏族诗学深受印度诗学影响,可能因为有佛教因明学背景,既有东方诗学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逻辑表达。

汉文翻译者贺文宣认为,藏族的诗学,“其含义与汉文中所说的诗学稍有不同,它不单纯只讲如何写诗,更主要的还是研究如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写好包括诗歌在内的各种文体文章。所以,藏文诗学是一部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十分紧密的藏文修辞理论书籍,是一部完整的藏文修辞学。”这里,所谓“各种文体文章”似乎可以理解为古代汉语语境中的“诗文”,或与古汉语系统里不分家的“文史哲”语义大致重合。所以,其所谓“诗”,大概基于诗体形式包举一切诗文的现象。修辞学是“大小五明”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关于修辞学的重要性,宗喀巴大师曾说:“能够分辨理论之智慧,可以阐明理论之实践,精于构词技巧之口才,乃此世间珍贵宝三件。”似乎是提到“文字般若”的层面上讲的。译者认为,所谓诗学,不仅指能写偈颂体、散文体和诗散混合体三种诗作如此小的范围,还指如何漫谈有意义的话题、如何辩论、如何把话讲得幽默风趣等语用方面的内容。《诗镜》内容集中而论包括“本体”、“庄严”和“除过”三部分。修辞学之本体,是指由具有自己讲内客的词语三文字组成句,它好像人体,故形象地比“本体”修辞学的“庄严”,如给人体使之美明一样,是此三身文字章句,运用意义修饰法、语修饰法、隐语传端法等修手法使文本体形象生动的各种修辞法格,而所谓“除边”,是指清除文句中与所内容无关的词语、前后矛后的词义、重复的语句或内客、模棱两可的表达、违肯经和常理的内容等弊过的修辞手法。

 

                      二、诗学的本体

 

修辞学的本体即文体,可分为偈颂体、散文体和颂散混合体三种。偈颂体若按梵文特点,由于声律的原因,写作用词上可分为仄声和平声两种。这种平仄在藏文中用处不大。若按藏文的特点,每首偈颂体诗四个句子的音节数必须一致,一般均以七个音节、九个音节者最为常见。写作方法上讲,偈颂体诗歌可分为:全解式、同类式、仓储式和聚集式四种。全解式是指仅用一首偈颂体诗歌即可独立表达一个完整内容的诗体形式;同类式是指用两三首甚至更多首相互配合,且在最后一首之末尾须用一动词,方能完满表达一个主题内容的诗体形式;仓储式是指不管诗行末行是否为该诗行断句处,不管该诗歌的“首数”(除末行外)和动词为多少,也不论表达了几个主题内容,一种如同杂货铺一般的诗歌组织形式。积聚式是指用多首诗歌、多个动词仅表达一个主题内容的一种诗歌形式。这四种写作方法和形式,彼此异同之处:通类式和积聚式都须数首诗歌;但通类式仅需一个动词,积聚式却须若干动词。仓储式和积聚式都须若干动词,但前者不一定须很多首诗歌,后者须很多首诗歌。至于全解式是既无须动词,也无须断句。另外,在诗歌写作风格上,大致可分为印度南派之含蓄与东派之直白两种。

以上属于诗学本体之自性。至于诗学之庄严辞格修饰法,东派与南派之主张,有同点,也有不同点。两派的非共同修饰法:1、双关修饰法;2、极明修饰法3、平等修饰法;4、税耳修饰法;5、极柔修饰法;6、义明修饰法;7、宏观修饰法;8、显扬修饰法;9、美妙修饰法;10、等持修饰法。

但笔者看完其两派比较的简短内容,却还有些疑惑,比如“义明修饰法”条:南方派和东方派都认为:不论所讲内容为何,人们一听其能诠之词,凭借该词的读音或内容,无需仔细斟酌,便能立即明白所诠事物的修饰法,就叫“义明修饰法”。这是“非共同修饰法”吗?难道也是《金刚经》所云“非法非非法”逻辑?翻译成汉语也就成了中土人士曾经误解的所谓“吊桶”逻辑?那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它不仅指涉翻译问题也体现汉藏印三个民族语文系统中“思维”的明显区别。

三、诗的庄严

所谓诗学的庄严,其实讲的就是修辞格。《藏族诗学概论》在此章讲的是《诗镜》第二章意义修饰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意义修饰法的种类和特性,即所谓“自性”两个部分。意义修饰法被划分出35类之多,即1、直叙自性修饰法。这里的“自性”指的是“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本性不做任何歪曲,即对其原有特点不予抹杀,对其原来没有的也不捏造,而是以真实的词语直接描述的一种修饰法”。按照此定义,此种修饰法所要努力达到的效果几乎是科学语言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按其所是地予以描写,这自然是一种追求的方向,但按照现代阐释学,这只能是对“修饰法”的一种理想化要求和规定。直叙自性修饰法又可细分为直叙类别、直叙动作、直叙功能和直叙属品四种。2、比喻修辞法。此种修辞法被定为“用某一词语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喻体和喻依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相互具有相似之处的修饰法。”如前所述,此种修辞法多达32种,比如法同比喻、物同比喻、颠倒比喻等等,分类之细致,辨析之精妙,绝无仅有,甚至到了繁琐地步。这里的“喻体”和“喻依”概念,其实就是“喻体”和“本体”的概念,所谓“喻依”即本体,乃被比喻的对象。这里还有个概念也需要特别注意,即“喻词”。据翻译者介绍,在《诗镜》原文中明确记载且被翻译成藏文的喻词有“全明”“定明”“极明”等65种,加上热那室列《诗镜》注释本中所增加的5个喻词,即“共法”“影同”“大海”“雷同”和“同法”,则梵文喻词多达70种。若加上藏族学者创作的喻词,则还要多得多。3、形象化修饰法。这类修饰法的自性是分别写出喻体和喻依,中间不用喻词。这其实属于暗喻范畴。在形象化修饰法中,喻体和喻依不仅表明相似关系,而且表示两者自性同一,即喻体的形象就是喻依本身。至此,我们也明白,其实此种修饰法也可以归入比喻修饰法范畴,之所以未被归入,只因这是一种暗喻类型,从而也可证明和理解前面所谓“比喻修饰法”属于明喻范畴。形象化修饰法又可细分为“省略格形象化”“未省略格形象化”“全部形象化”“部分形象化”等20种,兹不赘。4、点睛修饰法。这种修饰法主要指的是将表明某事物属性德词语。用于某首偈颂体四行诗文的首、末或中间,以起到整首诗歌中其他词语含义相互关联,以达致强调、突出之表达效果。此种修饰法在《诗镜》中分为12种,即:类别首行点睛法;动作首行点睛法;功能首行点睛法;属品首行点睛法;类别中间点睛法;动作中间点睛法;类别末行点睛法;动作末行点睛法 连环点睛法;互文反点睛法;另外还有“同义点睛法”和“双关点睛法”两类。5、反复修饰法。此种修饰法指的是某一词语或意象内容在诗段的开头、中间或末尾反复出现,以起到类似点睛法的表达效果。6、否定修饰法。此种修饰法指的是用否定词对本属肯定的内容予以否定,从反面突显和美化其内容、风格的修饰法。其他修饰法如叙因修饰法、翻案修饰法、存在修饰法、暗示修饰法等等,凡三十五种,都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予以划分和阐释。对汉语读者来说,面对如此细致的修饰法分类,如此精妙的辨析,需要“进去”,获得“同情的理解”,然后又“出来”,获得整体把握,并与平时接受的观念对应参照就会有心领神会的阅读和钻研之乐。如最后一种“己意修饰法”,按照藏族诗学的言说方式来看,所谓“己意”,大概就是指诗人、作家和诗学家创作的意图,其实就是立意。

                 四、字音、隐语修饰和 “除过”

《藏族诗学概论》讲的这部分是《诗镜》第三章的内容,其中包括字音修饰法、隐语修饰法和消除弊过三部分。字音修饰法又做了“易作体字音修饰法”和“难作体字音修饰法”两大类,难作体字音修饰法又细分为“特殊难作体”、“固定同元音难作体”等几类。易作体字音修饰法主要讲的是“叠字”使用法,如叠字用于诗行开头、叠字用于其他位置以及“混会使用”“颠倒使用”等使用情况。

所谓“隐语”,指的是“运用臆想的各种疑似象征物而讲述的隐晦词语”。隐语修饰法共分为16种。

 “除过”定义即自性已见上文,其主要作用在于“在注意产生丰富的诗学词汇的同时”,要“认真正视它的反面,消除修辞中的弊过”。依照《诗镜》,翻译者以所谓“摄类”的方式,将十过和消除方法予以简单介绍。所谓“十过”,即:1、语义含混过——前后互无关联的性质。2、语义相违过——前后矛盾的病句。3、语义同一过——无任何必要性却重复出现的病句。4、语义犹疑过——非但不能决疑,反而更令人生疑的病句。5、语序错乱过——前后语序错乱导致语义不明的现象。6、字音乖谬过——某些实词或虚词不合正字法或语法的现象。7、句读失当过——对长句进行句读时,停顿失当的错误。8、音节不齐过——偈颂体四行诗中各行音节互不相等的问题。9、关联错乱过——声明学中所谓关联词语未能关联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此类情况仅限于梵文,藏文中无此类问题。10、六项相违过——与所说事物有关的地点、时间、技艺、现实、因理和成说等六个方面各自实情相矛盾的问题。

                        五、结语

 

《藏族诗学概论》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概论”形式,对出自印度诗学大成之作《诗镜》的藏文版做了论述,汉文翻译版又为有志于了解或深入研究藏族诗学的汉语读者铺设了桥梁,通观全书,藏族诗学的分类之细致,辨析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藏族诗学概论》既是文明互鉴的历史成果,也是中华民族交流交融的生动体现。

 

 

 

 

作者简介:才让扎西,(1984.-)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2020级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才让草,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教育局。

联系地址:四川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南416

联系电话: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