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高校路径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宋明明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 450000

摘要

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青年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入新时代?我们的高等教育责无旁贷。新形势下,在高校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既是立德树人实践的赓续,更是当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践的必然要求,更是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应有之义。 根据目前大学生对党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的理解程度,针对这一状况展开实证研究,探究目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高校“三进”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

“三进”;高校;路径研究

正文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现实要求

当前,中国社会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改革过程当中出现的利益失衡而导致的各种利益矛盾也日趋凸显出来,并随着社会利益分配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动而发生改变,使得曾经趋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信仰面临着一定冲击和深刻影响。

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期,新时代需要时代新人,青年人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展示当代风貌,承担时代责任。青年人责任感是主体意识与经济社会因素共同相互作用的成果,青年人练就过硬本领和强化社会负责,就是出于这一社会科学意识的成果。所以,培育增强责任担当思想精神的“时代新人”,让内容丰丰富、逻辑严谨和结构多维度的新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嵌入大学生头脑,是当前现实要求。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开展现状

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工作,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关键。近年来,全国各地方各院校积极主动探索创新性发展,学校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明显提高,质量大幅度上升。但目前,课堂教育功能性减弱、学校传统政治思想文化教育旨归性不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学较差、学校社区践思想教育推进性比较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课堂教学育人功能性弱化

首先,教学工作主渠道欠缺综合性。无论是思政课还是专业课,教师是保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第一责任人”,教师也要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思想教育方法。但随着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入,不同发展思想交锋激荡,部分教师“教学思政”意识淡薄,未能尽到“守渠”和“种田”的工作负责,无法在专业知识传递中进行人生价值引导,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学和育德工作“两张皮”的现状。

其次,教学对象内驱力不够。如今的思政课已沦为“点名课”,学生沦为“低头族”,“到课率”跌至谷底、“抬头率”已成冰点、“点头率”寥寥无几。由于思政课师资有限、教学任务繁多,通常思政课都是100-200人的“大教室”,对教师来说,在课堂中无法有效获取学生的反馈;对学生来说,大班的教学环境常常导致学生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也很少和教师交流。

最后,教育过程中缺乏融合性。目前思政课程教科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进教材”,绝大多数思政课教师能按时、按质、按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但一些教师因授课能力限制,无法进行教材体系到课堂的转换,教学采用灌输式教育未能紧密结合当下时事热点,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无法入脑、入心、入行。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差

当代大学生与互联网相伴长大,互联网纷繁复杂,而当下大学生群体的互联网精神意志力体现为坚强和软弱共存,根本在于现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佳。

首先,学校网络阵地建设意识不强。面对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严峻形势,虽然学校网络教育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和成长,但部分政网站内涵不够充实,并缺乏学生需求的内容,其吸引力也远低于其他门户网站,学校对于教育网络的版块内容、模块系统设计百年不变化、新意欠缺,整体表现重建设,轻构建。同时,由于学校的思政网站与各种教育教学网络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平台缺乏协同发力,缺乏正面的合力效应,也无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价值指导,以缓解其思想问题。

另外,个人媒介素质堪忧。由于大学生自身主动性的日益提高,自控能力也跟着日益减弱,而良莠不齐的网上资讯就如同“磁铁”一样,使学生过分沉溺在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进而对真实社会的探索与沟通的精力大大减少,将互联网作为内心生活的依托。

)社会实践育人落实较困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不只是停留在课堂上、理论认识上而必须将其运用于具体社会现实中,从而体验理论真谛、感受理论价值、升华理论认识。但社区实际教育服务活动存在社区教育活动培训基地建立“窄”、辐射范围“窄”等重要现实问题。

第一,社区实践性教学活动培训基地构建“窄”。主要体现为教学模式很简单,教学内容空泛,没有有针对性,采用“一刀切”方式教学。二是教学活动表现形式单调,不够创新。社区实际教学活动,大家都觉得只能开展社区观光、社区调研、观光游览、文学表演、支教扫盲社会活动等多种形式,强调学生的直观式感受,达不到理论研究范围和深度。

另外,当前社会实践性教学活动服务辐射区域“窄”。一是学校由于没有经费、时间和人员,往往只能筛选几个学校干部担任代表组织,无条件让全体学生获得高质量的社会实践机会。二是学校缺少监督,高校往往需要学生自行找到实际工作单位,而学生也随便找个工作单位盖章,不会完全投入到社会实际过程中,所谓知行合一更无从说起。

三、高校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路径研究

(一)晓之以理,奠定了大学生的理论认识之基准

1.加强教师“主力军”

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师肩负培养灵魂、造就新人、重塑生命的历史责任,关键问题就放在要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内功”。可以加强对高校教师开展集中培训,并引导高校教师要学深、悟透基本含义、思想形成背景、理论价值等重要问题。教师自身也必须努力做到教学与育才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立德与立学相统一,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立学,用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崇高的教育道德,点亮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思政知识课教师要想办法把晦涩难懂、枯燥无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以深入浅出地介绍,其关键就是靠思政知识课教师的语言表达力量。要增强话语“魅力”,用科学严谨的话语来传达党中央的思路、政策和主张,要正确抓住当下学生的语言特点,及时、合理、适当的运用富有时代性的话语,既调动了课堂教学的沉闷氛围,也能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科授课教师要提高挖掘思政教学素材的能力,要有看齐意志,与思政知识授课教师同心同德,同向共行,保证教学步调一致,内容互相印证,以防止“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现象。

2.激发学生“内动力”

首先,研究辗宽上课新模式。探索较宽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还学习者课堂主体地位。学习者在课前独立自主预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习者个人见解加上教师细致的教学设计,运用多媒体,使原来枯燥无味的书本内容成为易于接受的知识点,从而充分调动学习者的视野与听觉,锻炼学习者独立思考能力。

另外,建立科学评估制度。科学评估不是单靠期末的一纸成绩“定终生”,而是重视更多主体评估和流程性评估,与任课教师、辅助人员和其他同学的综合测评相结合,不但要评估课堂理论认知的成果,而且还要检验学生平时在志愿服务、工作和社区实践活动中的成果。

3.多教法融合进课堂

第一,坚持研讨式的教育理念。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一定要突破教师为“讲授者”的主要角色,应该尽力让学习者变成专业知识的“掘金者”。一定要用到实际启示,要关心全球变局,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讲清楚所蕴涵的大国智慧,并指导学生进行横向比较,以史明鉴各种社会意识形态思潮。

其次,充分运用个案式教学。针对新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样复杂的理论,教师仅仅从理论到理论,难免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个案式教学盘活课堂内涵,抓住时代脉动,联系当前时代精神主题,突出其思想产生的合理性;要联系当下现代化建设,突出其思想指导性;要联系当前青年思想实践,突出其价值导向性;要联系当前马克思主义观念和立场,突出其思想继承性。

)笃以德,增强大学生意志品质之精神

在如今的大学,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必需品。因此必须要加强网上思政教育阵地,打好“育人”的“持久战”。

第一,加强网络主要舆论阵地建设工作。要不断地创新网页设计,生动、鲜活而不失端庄与严谨,既简洁明朗,又富有科学理论深刻,内涵和形象并重,以提高高校思政网页与其他互联网的竞争性。把宣传马列经典、党的方针政策措施、党史文献信息,尤其是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作建设重点,突出网站的理论魅力。

其次,与新媒体平台同发力。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开放式、交互式优势,充分发挥微信、视频号等公共账号微博和移动客户端等平台协同育人效能,建立平台矩阵,让教学内容能更准确、高效、便捷地传递到学习者的视线中。

)导之于行,培育大学生外化行为之实

院校根据学生产、学、研的实际需求,提高认识,增加投入,建立覆盖面广、种类多、有专门指导人员的社会实践性培训基地,以保证大学生都能够把新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外化成准则与行为。

第一,开发覆盖广的实践基地。社会实践性培训基地建设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主要问题集中在社会实践性培训基地的范围狭窄、形式单调,无法有效成为大学生汲取知识、进行训练、培养能力的主要场地,而高校与地方双方又很少进行直接联系,容易造成二者的“失联”。所以,学校应该形成稳定的实践基地,把实践基地的服务区域由都市社区逐步扩大到城镇乡村、部队、农村社区等服务组织,同时把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融入其中,并定期带学生参观、访问、研究,以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使教育实践基地逐步标准化和常态化。

另外,培育专职、专业的社会实践指导人才。覆盖面广、资金足、种类多的社会实践性培训基地是实践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而稳定、专业的教师队伍是实践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前提。部分大学的师资队伍专业背景单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社会问题的感悟力,无法指导学生全面、准确地抵制社会不良行为,也没有专门的指导人才。所以,我们要合理配置教师队伍,把思政课教师、党委、团委中热爱思政教育工作的领导人才吸收起来,同时担任导师,还必须兼顾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社会实践教育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以培育一支能力强、素养高、能走出去的专门指导人才。

结语

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地解答了“我国处于什么样的历史发展方位”和深刻回答了“我国向何处去”问题大学生是在社会活动中较为活跃的人群,为进一步对青年学生加以正确的思想引导,需要坚持不移用党的新理论成果铸魂教育需要鼓励教师秉持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同时,高校教师需要通过启发、引导方式创设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激励大学生敢于和勇于表达看法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中,以便通过互动教学来切实认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并进一步提升引领“三进”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马建新,赵永兵,崔家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三维三进”模式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2).

2、陈学凤.《高职院校推动新思想“三进”工作的路径探析[J].山东电力高等专课学校学报2021(10).

3、杨震.《高职院校“三进一融”育人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