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思政课教学的建议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丁卫果 张德成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徐州 221004

摘要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以生产劳动为主的技术人才,大学生在校阶段树牢正确劳动观,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社会工业化、网络信息化、择业自由化给劳动者带来更多选择空间,部分传统职业出现劳动力不足,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劳动观,这是高职院思政课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从农业生产劳动教育出发,通过分析新时代农业生产劳动的特点及其价值分析,提出要从文化自信维度、价值观维度、实践教学维度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度等挖掘素材,用好用活农业生产劳动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功能,将其融入到高职院思政课教学,帮助学生扣好“小我融入大我”的劳动观“扣子”。


关键词

农业生产劳动 文化自信 劳动幸福观 择业观

正文


  新时代高职业院学生专业具有鲜明的技术性、实用性和时代性,比如网络安全技术、电子商务、智能物联网、农林牧渔等专业。教育学原理的劳动观则主张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何有效推动高职院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幸福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将专业技术与社会需要高度统一,这就需要思政课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主要维度出发,探索育人形式创新和内容创新。

一、新时代农业生产劳动教育特点分析

(一)时代层面的因素。一是科技发展的客观影响,现在农业生产劳动从传统的“牛耕人拉”的劳动方式转变为机械化、智能化,比如水稻和小麦使用收割机收割,无人机喷洒农药等,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农民劳动者的劳动难度,并有效地提升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导致来自乡村高职院学生脱离传统农业生产劳动,对劳动过程、难度和内容等缺乏体验和实践。二是城镇化建设的现实影响,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人们选择城市生活、学习和就业,尤其是70后和80后务工人员,相当一部分人在城市定居并安排子女在城市读书和生活,这样势必带来青年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农业生产劳动,无法感知和体验农业劳动教育价值。

(二)观念层面的因素。现在社会上出现“不想劳动、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2  首先是就业观念层次化,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遭受近代西方科技和工业化社会的沉重打击,给人们留下农业是社会底层职业的印象,特别是工业化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促使更多人产生农业生产劳动无出路、价值少、地位低等片面看法,致使农业劳动教育开展有难度。新时代高职院学生是“00后”,伴随城乡融合发展工作推进,更多学生在城里生活,逐渐形成城镇优于乡村、工业强于农业的想法,因此在观念上轻视农业生产劳动。其次是就业形式多元化,信息化时代就业者选择机会更多,比如新兴直播行业,是青年大学生更青睐的职业,主要是就业自由、灵活度高、收入乐观,符合青年人心理需要和行为选择需求,所以,选择农业作为职业的不多,也就形成农业生产劳动教育在高职院学生身上感知少、关注少、支持少的现象。

(三)实践层面的因素。一是家庭教育缺乏实践基础,乡村成长的青年学生参与农业生产劳动锻炼的并不多,主要是家长对孩子教育观念发生变化。从情感角度来说不舍得孩子参与较为艰苦的农业劳动;从技能角度来说乡村的孩子缺乏农业基本劳动本领比如水田插秧;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不重视农业生产劳动的育人作用,认为是苦活、累活、脏活,不够体面。城里的青年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更是缺乏农业生产劳动教育,更多集中在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方面,也不愿意到乡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锻炼,因此家庭教育在实践的有效性落实上遇到困境。二是学校教育缺乏课程设置,近几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劳动教育的相关政策,大中小学校也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更多的是理论课程教学,主要是围绕规定课程完成教学任务,实践教学主要是学生参与劳动周实践,这种实践集中在校园内,学生与农业生产劳动接触太少,过程可操作性不够强。

二、新时代农业生产劳动教育的价值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3高职院学生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相统一的特点,因此农业生产劳动对其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作用。

(一)农业生产劳动教育对德育的培育作用。农业生产劳动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文明样式,因此,农业生产劳动教育对高职院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多维度的功能。首先,农业生产劳动能够促进学生团结互助,农耕文明主要特点是群居群治,稳定的社会关系维持需要村落全体成员相互谦让和帮助,很多工作不是个体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比如水利灌溉,需要整个村落成员共同完成修水渠、引水源、灌农田等一系列任务,整个过程形成团结互助的友谊,为村落秩序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农业生产劳动能够提升大学生认知能力。农业生产劳动是人、自然和社会的统一体,在劳动过程中,大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客观世界是物质的,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同时能够客观认知劳动实践的重要性,对思政课教学的道德教育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二)农业生产劳动教育对体育的加强作用。从人类进化角度来说劳动是强身健体最有效方法,自从机械代替人的农业生产劳动后,人们缺乏更全面、更便捷、更健康的运动方式。现在城乡中小学生参与农业生产劳动的可能性降低,因此缺乏这种自然的锻炼机会和方式,导致青少年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体质测试、身体素质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数据显示高职院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不够理想,身体健康是学习的基础,没有良好身体素质如何应对学习、工作、生活等带来的挑战,如何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加强青年大学生参与农业生产劳动,能在身心方面得到较好地锻炼,增强体育健身效果。

(三)农业生产劳动教育对美育的养成作用。一切艺术都来自劳动的创造。农业生产劳动遵循自然规律: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既是中国先民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又是对规律的把握和运用,更是中国文化形成的天然依据。由“二十四节气”产生民俗活动更具有地域特点、人文气息和文化特色,比如“立春”,南北方都不同的仪式活动,像“打春”和“句芒神”等,既有珍惜春天劳动的提醒,又有对春天的满满期待,这些民俗活动都是人们在农业劳动实践基础上进行审美创造而积累的成果,更是审美表现形式,因此,高职院学生参与农业生产劳动,可以对美学的产生、文化的形成、中国历史发展有全面了解,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四)农业生产劳动教育对智育的训练作用。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是会劳动,劳动使人类的大脑更发达,从而更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才有了今天的世界文明。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劳动教育最重要的准则之一就是要坚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使劳动具有创造性。4生活在信息化时代和虚拟世界里的青年大学生,容易出现动手能力偏弱、过度依赖智能化手段,缺乏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所有发明创造都是源于现实需要和延伸,从农耕文明时代走向工业文明不是跳跃式发展,而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造。高职院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农业生产劳动,深度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更能进一步促进学生手脑并用、身心同步发展。

三、新时代农业生产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思政课教学路径

(一)文化自信维度:多元化丰富校园文化

校园是高职院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阵地,丰富的校园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推广传统节日文化,我国传统节日都是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大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在校园内适时推广传统节日文化,对学生来说更具有亲和力。以春节为例,体现了中国伦理秩序重要性,在农耕文明时代,维系了村落治理和发展。在新时代,春节依然是全中国最具影响力节日,体现中国人崇尚团圆、与人为善、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其次,创新校园网络文化,新时代大学生与网络信息联系密切,网络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借助学校宣传资源,建设具有时代气息的网络文化融合媒体,开发既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符合青年大学生年龄特点的文化产品,比如,借助公众号推广农业劳动能手、劳动模范、劳动精英等题材宣传报道,从案例角度教育学生热爱劳动。

(二)价值观维度:重塑高职院学生劳动观

高职院校培养基础型技术人才,“培养受教育者多种素质”5  是社会创造财富的重要力量,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快速发展今天,相对于传统职业来说,新兴职业更受青年大学生的欢迎,在就业选择上,很多学生选择待遇好、劳动强度低、休息时间长的职业。官方媒体报道,生产车间、建筑工地、乡村乡镇等是就业率较低的单位,从而导致这些行业出现用工荒,这表明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和择业观发生很大改变,而这种改变带来劳动力分布不平衡,造成社会生产发展不平衡,比如技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进车间,而是选择外卖、快递和直播等行业,他们认为这些职业自由度大,不要在流水线里机械地工作。要将高职院学生的劳动观和择业观融入到思政课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到社会需要的地方去。

(三)实践教学维度:促进学生形成担当情怀

要想将农业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教学是重要途径,如果说理论课教学主要解决“知”的问题,那么实践教学就解决了“行”的问题。从实践教学维度出发,高职院学生主要可以从三方面着手落实:一是在工学交替的岗位上,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工作上追求精益求精,弘扬工匠精神;二是利用寒暑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让学生走进农村、关注农民、支持农业,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积累和资源优势等,为乡村振兴作出青春贡献;三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主动做志愿服务,担起社会志愿者工作责任,尤其是这几年疫情防控,不少大学生在家乡防控一线贡献青春力量,起到良好示范作用。除此之外,高职院学生还应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选择社会更为需要的职业,比如我国已经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康养工作既是社会职能部门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通过以上实践教学能够促进高职院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深刻认识,也能帮助他们端正择业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铸牢高职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劳动是人类共有的改变实践的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普遍价值和意义。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勤劳”一词就是对各民族关于劳动的赞扬。我国悠久的农耕文明得到各民族的拥护和支持,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劳动的共同价值追求。新时代高职院学生实现了区域互动、信息互动和文化互动,各民族学生交流家乡特产、风土人情和特色文化都体现了各民族劳动成果,归根到底还是农业生产劳动成果,因为地方文化的形成具有历史性,具有农耕文明基因,比如农业劳动工具的传播和使用,不仅体现的是区域间、民族间的物质交流,更多的是各民族一家亲的成果共享,尤其是在我国完成史诗般奇迹的脱贫攻坚任务,进一步说明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民族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为美好生活奋斗不止,因此,这些伟大劳动成果有利于高职院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思想力量。

参考文献:

1】胡君进,檀传宝.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教育观—经典文献的研析[J].教育研究,2018(5):9-15+26.

2】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 /OL].( 2020 -03-26) [2021-12 -25].http: / /www.gov.cn /zhengce /2020-03 /26/content_5495977.htm

3】https://mp.weixin.qq.com/s/8_qj_M1Bf-EfD2GDDDIJXg

4】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王义高,蔡兴文,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375.

5】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上下两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2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江苏省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农业生产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思政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JSSZZD0020)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丁卫果,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党政办公室   副主任

张德成,江苏徐州人,中小学高级,徐州市邳州八义集新桥中学     副校长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