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谚语解读中日传统婚恋观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曹赢元

(哈尔滨理工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摘要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某时期的文化可以通过当时的语言反映出来,不同文化也造就了不同的语言。谚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凝结了人们的智慧,也能够反映出当时的民俗文化。其中,恋爱与婚姻作为人生仪礼的重要环节,受到中日人民的关注,产生了许多关于恋爱与婚姻的谚语,透过这些谚语,我们可以对中日传统婚恋观进行分析,探究中日传统婚姻观的异同及其背后的文化要因。


关键词

谚语;中日对比;婚恋观

正文

在中日谚语中,有许多反映婚姻与恋爱观念的谚语,在此对婚恋观进行界定。根据《三省堂スーパー大辞林》,“婚”有如下几个含义,成为夫妇、男女结合、男性求婚。“恋”指的是强烈的被异性吸引,想在一起的心情。在古代,不仅限于异性,也表示对植物、土地、季节等的爱慕之心。《说文解字》对“婚”的解释为,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時,妇人阴也,故曰婚。因为古代黄昏迎亲,“昏”既可指妇家,也可指黄昏。“恋”的异体字为孌,孌慕也。本义为思慕,后引申出留恋、眷恋等含义。本文所取“婚恋”的含义为男女从相爱到结为夫妻,探究其相爱的方式与婚姻过程。

一、姻缘天定的婚恋观

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中日人民都相信缘分是天注定的,不需要去寻找,而是要靠上天的安排。如:“合縁奇縁縁は異なもの味なもの“姻缘到,不是媒人闲”“前世无缘不聚头”,都表达了男女之间的相识相知是可以用缘分来解释的。“缘”源自于佛教,指的是事物发生或成立的根本原因,认为诸法的因缘和合自有一定的不断的因果规律。因此,“夫婦は二世”中的“世”指前世、现世与后世,能够成为夫妻是两世修来的缘分。与西方的丘比特一样,中日也有各自的婚姻之神,“出雲の神の結び”指出婚姻是由出云社祭祀的神的意志决定的,自己是无法决定的,“姻缘配合凭红叶,月老夫妻系红绳”表达了月老会给有缘人系红绳的情景。  

在对待恋爱与婚姻采取行动时,中日人民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日本人认为色は思案のほか”“縁と月日の末を待て良缘与机会都需要人们耐心的等待。中国人则认为“爱情不是强扭的,幸福不是天赐的”“要想捕鱼勤下水,要想找爱多上门。”“一更二更是闲人,三更四更是情人。”在对待恋爱与婚姻时,不能只等待,要多寻找机会与喜欢之人相处,积极主动去争取。

男女之间的姻缘也未必都让人满意,有时可能无法与喜欢的人在一起,而是与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如思うに分かれて思わぬに”“思う人には遠かざり思わぬ人のしげしげ”“押し付けた縁は続かぬ”就会产生有情人难成眷属,无情人偏成为夫妻的悲剧。在选择另一半时,不要太过于挑剔,如果过于挑剔就会导致“選れば選り屑”“選んで粕を摑む像在园里洗瓜,越洗越差的情况出现器量好みする人は醜婦をめとる有些重姿色的人反而娶了丑妻。

有些男女可以走到最后,有些男女在恋爱或婚姻的途中就分离了,如会うは別れの始め”“夫婦は合わせ物離れもの”“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情重也分离表达了见面就是分离的开始,夫妻也总是要分离的。日本人认为在姻缘断绝后就很难修复了,落花枝に返らず、破鏡再び照らさず”“連理の仲にも切る期”,姻缘就如同落花与镜子一样,一旦断绝就很难复合,夫妻的缘分有总有断绝之时。而中国人认为“好姻缘棒打不散”如果是天赐良缘,无论有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

    从以上分析来看,中国人与日本人在对待恋爱与婚姻时十分注重缘分,认为姻缘是由天注定的,仅仅靠自己的意志是不行的,需要看两人是否有缘。但在对恋爱与婚姻采取的行为时,中国人选择积极行动,日本人更倾向与默默等待,日本人在对待婚恋问题时也采取达观的态度,并不执著于维系某段缘分。这样的思想是受到了中国佛教诸事无常思想的影响,佛教于公元六世纪经由中国朝鲜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的思想文化乃至建筑绘画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对日本人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日本人对于婚恋的态度也体现了佛教的无常思想。

二、谨慎与感性并存的婚恋观

俗话说:“人生三大喜事,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其中的洞房花烛夜指的就是男女结婚这件事,作为结婚前必不可少的恋爱也同样受到人们的重视。中日人民对于恋爱与婚姻这两件事都抱着谨慎的态度,但在谨慎选择的过程中人们也会做出许多不理智的行为。

日语谚语悪妻は六十年の不作”“悪妻は百年の不作”“悪妻は一生の不作从男性视角表达了娶到坏妻子会产生的后果,会穷六十年、一百年甚至一声,中文谚语分别从男女视角表达了婚恋选择的重要性,“种不好庄稼一季子,说不好媳妇是一辈子 ”“男怕进错行,女怕嫁错郎”。

在恋爱的初期,人们都怀着谨慎选择的态度去交往,但在交往的过程中,一旦爱上对方就会发生自己也无法控制的感性行为。如“痘痕も靨”“縁の目には霧が降る”在有情人眼中长满痘痘的脸也是好看的,中国也有“情人眼里出西施”等类似表达。在喜欢生对方后,就会产生想见面的心情,如“一日逢わねば千秋”“逢いたいが情、見たいが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等,甚至可能会导致相思病,如四百四病の外佛教用语中人类所患的一切疾病。人体由地、水、火、风四元素大构成,如果其调和破裂,则分别会产生四百零四种疾病,其中相思之病,在那四百四病之外。“三百六十病,唯有相思苦”,也表达了沉溺与恋爱中男女的感性行为。

培根说“就是神,在爱情中也难坚持聪明”,在恋爱与婚姻中,许多时候对方的想法是无法推断的,色は思案の外指出男女间的爱情不能用常识来推断,日语谚语男心と秋の空”“女心と秋の空”“秋風が立つ将男女的心比作秋天的天空与秋风,暗示其容易改变,本来幸福的男女下一秒就可能会冷淡。中国人则讲究从一而终,“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都表达了只要认定一个人,就会想和他一直在一起,不会变心。

由此可见,中日人民对恋爱与婚姻都抱有谨慎选择的态度,如果选择不好就会导致一辈子不幸福,但一旦在陷入婚姻与恋爱中,就很难保持理智的行为,经常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在对待恋爱与婚姻时,日本人的感情有时会像秋风一样,原本幸福的夫妻,也可能会突然分离,而中国人坚持从一而终,对恋人的态度不会随意改变。

三、婚恋对象的选择标准

恋爱与婚姻作为人生的重要环节,指男女自愿结合在一起,互相接受互相依靠。虽然中日传统婚姻方式的主体主要是包办婚姻,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縁なき橋は渡れない”,但并不否认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也存在自主选择婚。对婚恋对象的选择,也带有中日文化的特征。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另一半的容貌,中日都有自己的选择标准。谚语“樱桃嘴,柳叶眉”“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嘴,瓜子脸,杨柳腰”是古人对于美女的描述。“一白遮九丑”“目有四白,五夫守宅”则表达了男人们认为皮肤白净的女子更美丽。但在选择妻子时,男性并不愿意选择长相过于美丽的女性,如:“买牛不看弯犄角,选人不看花包头”

丑妇家中宝,美女长遭殃丑媳妇,家中宝;美媳妇,多烦恼”鼓励人们在选择妻子时不要注重长相,丑妻乃是家中宝,而美丽的妻子反而会给家里招来灾祸。谚语佳人自古多薄命“丑妻家中宝,生男养女就是好”“丑媳妇也生好女,瞎马也下好骡驹”“闲官清,丑妇贞”则表达出丑妻的优点,美媳妇命薄,丑媳妇好生养也忠贞,不会败坏家门。这也体现了中国传宗接代的思想。白虎通嫁娶篇:“人道之所以有嫁娶何?......重人伦,广继嗣也”。礼记昏义:“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婚姻之目的是为了繁衍宗庙,所以在选择妻子时,是否好生育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

毛盖歪,脚儿小,脸面丑点有人要”“三寸金莲”则体现了中国从南宋时期盛行“缠足”的陋俗,当时统治者与文人墨客都秉持着女性小脚为美的思想,有一双“小脚”女孩也可嫁入富贵人家。此举给当时的女性带来了巨大的身体伤害,但满足了男性对女性的理想外貌标准。

日本对于女性外在的标准与中国有很大不同,日语谚语“見目は果報の基”表达了美貌是幸福之基,“氏無くして玉の輿”表达了只要长相好,贫家女也可荣华富贵,体现了美貌的重要性。“色の白きは十難隠す”“米と飯の女は白いほど”用米与饭表达了女性皮肤要白皙,“靨は七難隠す”有酒窝也可以为外貌增添色彩。

“目元千両口元万両”表达了女子眉眼值千金,玉口值万金,女の目には鈴を張れ”“男の目には糸を張れ女の目には鈴を張れ表达了女子的眼睛应该像铜铃一样大,男子的眼睛细如线。对于女子的脸型也有自己的喜好,“一瓜実に二丸顔。”表达了瓜子脸最好,圆胖脸次之此外,对于女子的装扮也有很多要求,“一髮二化粧三衣装”女は化け物”“刀は武士の魂、鏡は女の魂”女子的头发、妆容、衣装都是很重要的,

与中国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男性在选择妻子时会有意避开过于美貌的女性,丑妇家中宝,美女长遭殃”以保证家庭的稳定和谐,而日本男性认为悪女の深情け即使对方深情,如果是东施也只能盛情难领,可见日本男性对于外貌还是很重视的。

在中日有关择偶的谚语中,大多数都是以男性视角对女性的要求,女性对男性的要求较少,这也从侧面体现了中日的男尊女卑思想,女性很少能提出什么要求。对于男子,女子更注重其内在,如:“郎才女貌,天作之合”“才子佳人一双两好”“靓仔多花心”都表达了女性对于男子才能的重视,“苦味走った顔”表达了面孔微黑轮廓分明有男性美的外貌,“男の心と大仏の柱”“男は三年に一度笑う”则表达了男性应该有度量,并且要严肃不苟言笑。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指的是男女到了一定年龄就要结婚,关于男女结婚的年龄,中日人民也有自己的认知。明太祖洪武元年发布的续通典中提出:“凡庶人娶妇,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听嫁娶”,可见早婚情况较多,且大多为男性大于女性年龄。“女大一,不是妻肯男大十一,不肯女大一天”“男大三岁也无妨,女大三日就是娘”,一方面由于历代法律规定的适婚年龄均是男性大于女性,另一方面,是由于男女生理差异《孔子家语注》中提出“男子十六通精,女子十四而化,则可以生民矣”表明女性发育的比男性要早,男性适婚年龄大符合人类生理学。“老夫少妻,终究是别人的”“少女少郎,情色相当”则表达了男女年龄差异不宜过大,男女的年龄最好差不多。日语谚语“男が年下で女が年上は幸福である”表达了男子的年龄小女子年龄大能创造出幸福生活,“同い年夫婦は火が燃えぬ表达了年龄一样大的夫妻导致家庭不安。日语谚语“姉女房ほどかわいがる”“姉女房は身代の薬”“姉女房藏は立つ”提示了年长妻子的优点一是会疼爱照顾丈夫,二是年长的妻子善于理财,三是年长的妻子能够兴旺家业。表达理想的妻子年龄谚语有“一つ増しは果報ち”“一つまさりの女房は金の草靴で探しても持て”“女房十八我二十”“二本ベら三本ベらは各ベら”,分别表达了妻子大一岁、两岁、三岁对家庭有益,因此日本男性更倾向与选择比自己大的妻子。此外,对于夫妻间的年龄差距也是有要求的,“七つ泣き別れ”表达了年差七,不成妻,“四目十目”表达了男女年龄相差三岁、九岁就是无缘的表现,这与日本人忌讳数字三、九有很大关系,日本人认为三与“杀身”读音相似,九与“苦”的读音相似。

由上述分析可见,中日人民在选择另一半时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在选择对方的外貌时,中国人并不执著于对方的外貌,更注重于对家庭的价值,对男子更看重其才能,而日本人还是很看重对方的外貌,注重男性的风度。在恋爱与婚姻时,年龄也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标准,中国男性想找比自己小的女性,并且年龄差距不要太大,而日本男性更想找比自己年龄大的女性,他们认为年龄大的女性有助于家业兴旺。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姻缘天定的婚恋观、谨慎与理性并存的婚恋观、对婚恋对象的选择标准三方面对中日传统婚恋观进行了对比研究。中日人民都相信缘分是由天注定的,仅凭自己的想法是不行的,但在采取行动时,日本人主要默默等待,而中国人更强调主动出击。在对恋爱与婚姻时,中日人民都采取谨慎的态度,一旦陷入婚姻与恋爱中就会产生不理智的现象,但在爱情中日本人的心思容易发生变化,而中国人一旦认定就坚持从一而终。在选择另一半时,中国人并不十分注重对方外貌,日本人比较注重。在年龄上,中国男性倾向于比自己下的女性,日本男性倾向于比自己大的女性。

 

参考文献

[1]姚灯镇.从日语谚语看日本人的传统婚恋观[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02):26-31

[2]刘欣.日本古代婚姻制度研究综述[J].统计与管理,2016(11)

[3]温端政等.谚海[Z].语文出版社,1999.

[4]故事ことわざ辞典[Z].小学館,1986

[5]刘晓丹.浅析中日婚恋观形成的历史渊源及其影响因素[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6]王骏琳.从谚语中看中日男子的传统择偶观[J].青年文学家,2013(22):220-221.

[7]王肃.孔子家语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30

 

 

作者简介:

姓名:曹赢元 性别:女 民族:汉族 籍贯:黑龙江省肇东县

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学历:日语语言文学硕士 研究方向:日本文化、语言

邮寄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贵新街67号五单元304  曹赢元  1884601411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