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语文;审美能力
正文
引言:如果高中语文课堂缺少审美,只是在语文教学中单纯让学生进行知识点背诵、技能训练,那么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并没有太多帮助,而且一味追求分数反而陷入应试教育中。当下教师必须纠正偏离正轨的高中语文课堂,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学生才会从审美的角度去看待生活,捕捉关于美的信息、感受关于美的内涵。另外审美教育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通过关注学生情感发展,促使学生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同时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道德品质与精神品格,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审美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语文课程标准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这是形成学科素养的重要体现,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和能力,不过审美能力培养需要积极落实相关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除此之外也可以在审美体验中获取审美能力的提高,增强自身的鉴赏品味,逐步掌握发现美、表达美的能力,由此可见审美能力培养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实现语文学科价值上具有显著价值。
2.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
核心素养理念下学生的综合发展成为主要教育目标,其中就包含了审美能力培养,以往教师大多侧重于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忽视了教学的审美渗透,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受到限制。另外课堂中缺少审美教育,语文教学反而变得相对机械,教师要求学生多阅读、背诵,通过大量古诗文默写来提高成绩,由此可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正在偏离正轨,而学生也很难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另外高中生正处在价值观与审美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如果教师能够注重审美能力培养,必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捕捉生活中存在的美,并且与美建立更为深厚的关系。
3.高中语文教学发展要求
高中语文审美能力培养,其实也是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学习,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高中语文教材很多文学著作,都渗透着大量的自然美、情感美,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即使是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能让学生感知其中的语言表达美。另外在发现美的过程中,学生会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根据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的作品,基于不同角度去欣赏感受,也加深了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往正是缺乏对美的挖掘,教学才会浅尝辄止,学生根本无法感受到其中的内涵,难以全身心地沉浸在文学作品中,但是通过审美引导,学生就可以发挥主动性,对文学事件展开探索和感悟,由此可见审美能力培养是高中语文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教育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1.带领学生挖掘文本中的审美因素
人类对于艺术审美的追求流传至今,如果进行追溯甚至到原始时期,当然除了发现美意外,还有很多人擅长记录美,将高山流水、草木鱼虫等场景通过文字描绘,带给观看者更多美的享受。因此教师要基于高中语文教材,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的审美因素,可以说教材就是美的最好载体,每篇课文、古诗中都蕴含着不同的美,而作者也表达出不同的审美情感,学生深入挖掘即可理解作者想要表达出的开阔意境、宏大场面。例如高中语文人教版《望海潮》,这首由宋代作家创作的一首词,就突出了自然美的特征内涵,其中描写了杭州的美丽,从文字中就能体会出杭州的自然风光,进入下篇还展现出杭州人民的生活,整首词以点带面、形容得体,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成为传世佳作。其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十里荷花。羌管弄晴”每个字、每个字都是恰到好处,柳永将自身对于杭州的情感用语言文字进行呈现,构筑起满满的审美意境,学生深入挖掘就会被其中的美所感染。由此可见教材本身就是美的载体,其中很多内容描绘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挖掘审美因素与作者形成共鸣,自然能够发现作品中蕴含的美,充分激发学生美的情感,加上教师引导就能进入美的艺术境界,充分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与能力。
2.深入体会文学作品中的情感美
除了诗词中的自然美以外,情感美也是值得学生深入体会的内容,对增强学生审美能力有着重要帮助,情感美如同肥沃的土壤一样,只要学生稍作尝试就会在内心中生根发芽,并且认知与情感存在相互作用的特点,借助情感有利于学生发现美、接受美。高中语文教材内有很多关于情感的作品,包括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催人泪下的故事小说等,这些优秀作品感情充沛、思想深邃,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情感美,并且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挖掘,能够促使学生深入体会真善美,形成健全的价值观与人格品质。例如高中语文人教版《沁园春·长沙》,这首由毛主席创作的一首词,就将自然美与情感美进行融合,从自然中透露出社会现象与对祖国的思想。毛主席借助对长沙秋景的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多姿多彩的景象,最重要的是借助景象抒发情感,在片语之间书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所以这首词主要以情为经线,而景则成为纬线,两者交织透露出当时的不平凡岁月。再例如由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小说主要围绕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作为背景,主人公阿Q只是流浪雇农,本身属于相对卑微且贫贱的人物,但却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就算别人肆意嘲笑也引以为荣。该故事充分描绘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包括保守、庸俗等显著特征,也是鲁迅对于封建社会的批判,学生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将会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充满使命感与责任感,同时对情感美有更深刻地领悟。
3.借助想象力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本身具有较强的模糊性、含蓄性,在表达上面纸短意长,且伴随着弦外之音,这也是文学作品的一大特点,学生想要抓住其中的美,自然离不开联想与想象。其实想象是抓住美的重要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即可激发出学生的审美情绪,不过要注意抓住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才能进行联想,体会到文学作品中独有的意境美。例如高中语文人教版《蜀道难》,这首由著名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杂言古诗,就通过语言文字再现了蜀道峥嵘、崎岖的景象,而学生需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感受到其中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了解李白对于自然的热爱情感。开头第一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就足以表达出蜀道的宏伟,后续的描写“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既表现出山之高、壁之险的特点,同时也是在歌咏蜀地山川,其中的境界之高受到广大学者好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想象,或者联动累积的记忆意向去展现文字中的场景,在脑海中再现出蜀道之美,而这种对于美的复现,对提高审美能力有着重要帮助。
4.创设情境加深美的情感体验
为了加深学生对于美的情感体验,教师应该将文本中的内容创设成情境,让学生能够深入其中,从而达到牵引学生审美意识的目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文本内容与生活建立联系,将学生带入到生活情境之中,同时由教师进行形象化的语言描绘,集合将文本中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寻常的生活情景,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能快速抓住其中的美。例如高中语文人教版《边城》,这部在我国文学史具有独特地位的小说作品,重点描绘了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借助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展现出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因此小说中也充满大量的美,甚至可以说《边城》就是由美与爱而创作,其中不乏秀丽的自然风光,且增添了许多民风淳朴,这种真诚相待、不谈功利的社会也是一种美,而湘西地区的生活方式也渗透出古老的美德。在学习该课文前通过制造悬念来创设情境,同时激发出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内容,深入文章中的情境,只要能够让教学脱离枯燥、抽象进入生活,就会加深学生对美的情感体验。除此之外像问题情境、多媒体情境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不过要注意细心点拨学生,在学生不理解的情况下耐心引导,逐渐进入情境深处,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享受发现美的过程。
5.加强文本朗读形成审美感知
朗读是品味语言美、提高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朗读过程中讲究韵律,尤其是古诗词包含着大量平仄、对偶、押韵,所以朗读过程中会有较强的节奏感,甚至能够达到如音乐般的美感。加上古诗词中的意境描绘唯美生动,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水平,在朗读过程中细细体味就会抓住其中的美。除了古诗词以外现代散文作品,也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想要表达出其中的情感美,必然要把握好文字的品读,将文学语言通过恰当的声音进行表达,如朗读过程中的语调、语速、重音以及停顿等。因此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需要借助不同的朗读形式来感受美,例如高中语文人教版《再别康桥》,这首由现代诗人徐志摩打造的诗篇,抒发自己对于康桥依依不舍的情感,在朗读过程中必须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节奏方面尽量轻柔和谐、语调方面舒缓低沉、情感方面则要惆怅、惜别,才能展现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情感。另外朗读过程中要明确理解作者的用意,通过把握创作背景、主题,才不会在朗读过程中念得零散,甚至歪曲了作者思想情感,很多学生朗读过程中较为生硬,无法打动现场听众,就是因为缺少抑扬顿挫的语调,没能真正进入作品之中,所以学生要细细品味,充分进入到作者的角色和情景,仿佛自己的亲身经历才能准确表达出内在含义,抓住这首诗的温情美。在朗读过程中实际体会人物内心思想、感受人物思想转变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必须要将忧伤、喜悦、愤怒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在朗读时提高审美能力。
6.开展写作训练培养美的表达
对于语文课程来说除了朗读品鉴以外,写作也能培养审美能力,尤其是学生对于美的表达,甚至学会如何创造美,而不是一味地去模仿其他文学作品,因此审美创造也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学生必须认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结合以往学习、累积的经验进行创作。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随笔,没有太多限制选材自由、命题自由、字数不限,要让学生在自由中去抒情、记叙或议论,以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会注重观察生活,并且观察视野会逐渐扩大,从生活琐事到社会见闻,不仅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也能对美进行创作和表达。其次通过扩写、续写等方式进行审美培养,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一句话、一个情节进行写作,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尤其是具有开放性结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自主安排主人公的结局走向。在学生写作能力不断提高的条件下,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例如高一语文人教版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中,要求学生对家乡文化进行详细调查,且根据自己记录的信息写一篇作文,内容没有任何限制不过要以自己的角度出发,对家乡的景色、环保、卫生、治安等方面进行描绘,充分开展想象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将家乡的美借助语言呈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往高中语文教学缺少写作,导致学生虽然能够领悟、感悟美,但是却无法用语言进行表述,这也导致学生的审美能力陷入瓶颈,通过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不仅写作技巧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形成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结束语
语文能够对人的精神进行熏陶、升华,且激发出求美的强烈欲望,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学生的人格发展,积极引导学生挖掘美、发现美,同时提高审美情趣、审美创造力。不过审美能力培养任重而道远,教师应从基础入手强化学生审美感知力,充分抓住学习过程中的美,包括文本语言、意象、形象,通过多种形式和策略,深化学生对美的理解。当下应基于高中语文教材出发,开展阅读活动、写作活动,让学生具备独特的艺术眼光,从文本中捕捉灵感,在不同的审美视角下观察社会与自然,最终获取感性的审美愉悦,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薛启利.审美教育视角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03):14-16.
[2]曹铭珍.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2):32-34.
[3]郭亚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8,(09):93.
[4]任树群.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课堂的构建[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7):5-7.
[5]袁敏容.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个性化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8,(15):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