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初探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高源洁

(重庆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402160 )

摘要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可以采用“1+2+3”教学模式,“1”指一个指导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指两个教学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历史观点;“3”指三个视野,理论视野、时代视野、国际视野。时政可以融入到“形势与政策”课程爱国主义专题。


关键词

时政,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

正文

“形势与政策”课程要用现实映照理论,时政与“形势与政策”课可以有效结合,为课程教学改革注入新鲜血液。

一、教改意义:充分发挥课程作用

1.增强学生政治意识

将时政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用现实的国内外大事件、最新的实践发展成果,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步调团结一致向前进。将最新时政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用现实世界的时事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当下”“” “的变化,切实做到四个正确认识,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1]

2.提升课程教改实效

“形势与政策”课程中有机融入时政,“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时政性、时代性、实践性的特征非常强,课程要求鲜活又与时俱进的教学素材,确保教学能吸引学生、留住学生,能够增强课堂的活泼性,提升课堂的吸引力,最新时政恰好为“形势与政策”课程提供了丰富且生动的教学素材,学生是现实时政的参与者、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在现实时政中切切实实地能感受到课程所传达的理论要点并非离他们很遥远。将理论知识、时事政治及党的 大政方针与学生成长需求紧密结合,使党的政策意图转化为学生个人的需求[3]

二、模式融入可参照“1+2+3”的规律

为了使“形势与政策”课程能发挥它应有的育人作用,时政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可以采用“1+2+3”教学模式,达成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

(一)“1”指一个指导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奋斗不懈进取,接力进行实践和理论创新。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进过程中,总书记以其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雄韬伟略,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两个确立”,要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两个确立”体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要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始终党的十九大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本专科都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程每学期的教学内容不管再怎样变化和更新,在教学内容上都离不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课程要学习阐释总书记的思想,也要在总书记的思想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20181号)是指导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最新权威文件,文件里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有清晰的界定。

(二)“2”指两个教学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历史观点。

1.要在“形势与政策”课程贯彻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方法论指导

“形势与政策”课程不仅是一门理论层面的思政课,而且是一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课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法研究中进行方法论的探寻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进行纯概念思辨演绎式的抽象推演.法论探寻有助于在最深层实践底蕴中挖掘具体实践样态中存在的问题[4]要帮助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以物质统一性原理为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准确判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客观条件。第二,以普遍联系观点为指导,坚持系统分析方法,把握课程整体,增强全局观念,注重顶层设计。教学中要树立课程的系统、整体全面观“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时代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每学期具体教学内容都会根据新的国内外形势发生变化。教师要在不断变化中把握不变,帮助学生用辩证的、全局的观点看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清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第三,以矛盾为指导,坚持矛盾分析方法,积极面对和化解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我们既要坚持两点论,又要坚持重点论,没有主次地教学,不加区分,是做不好课堂教学工作的。

2.要在“形势与政策”课程贯彻历史观点的方法论指导

党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能够和“形势与政策”课程相补充。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诸多专题中,可以通过历史逻辑线的纵向比较,对比建党前后的国内变化穿插中共党史,对比建国前后的党和人民的变化穿插新中国史,对比改革开放前后国家整体面貌的变化穿插改革开放史,从理论和实践的国际大事件穿插社会主义发展史。尤其是多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辉煌成就的奋进之路的历史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课程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历史事件本身的简单陈述和介绍上,更应该从表面现象抽象出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历史观点。例如当教师讲解“十三五”时期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变化时,可以再介绍为什么要制定五年规划、第一个五年规划制定的背景和过程等史实。同时在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升华,帮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从全国根本人民利益出发,立足民族复兴大业,以巨大的政治担当和广阔眼界制定了五年规划,引导学生理解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历史观点。

(三)“3”指三个视野:理论视野、时代视野、国际视野。

1.要在“形势与政策”课程贯彻理论视野

“形势与政策”课程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讲理论是“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题中应有之义。要重点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马克思指出,先进理论不会自发产生,共产党必须加强对工人阶级的思想理论灌输。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理论武装时效性是“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涵之一,要在增强教学内容阐释力和说服力上下功夫。“形势与政策”课程要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要求,突出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坚持以学术讲政治,用学理回应学生、说服学生、感召学生,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在当前要以疫情大考为教材,坚持因事而化强化理论武装,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科学素养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生命教育,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2.要在“形势与政策”课程贯彻时代视野

重点讲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在当前抗疫实践为课程提供了鲜活的时代素材。要给学生讲清楚当今中国的时代特征,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是当今中国在国际大环境中寻求突破、把握航向、实现弯道超车的大好时机。“形势与政策”课程要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成就、变革、机遇及挑战,带领学生提高四个正确认识

“形势与政策”课程要围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做到因时而进,紧扣国际、国内两大时局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知晓中国,明白我国目前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都有其历史必然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民族复兴的进程是不可能轻轻松松完成的;要正确看待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担负的重任和面临的复杂国际国内局势。

3.要在“形势与政策”课程贯彻国际视野

要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的深刻演变,树立正确的国际大局观综合全球各国当今的最新形势,把握教育时机,因时而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及时帮助他们澄清模糊认识、划清是非界限,真正把握好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紧扣国际国内两大时局开展教学,让学生深刻把握大变局中的不变,要给学生讲清楚当今中国所处的世界环境

 

三、教改举例:时政融入爱国主义专题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明主题[5]

1.培育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怀

爱国是人们对于自己国家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基因是爱国意志和爱国实践的强大底蕴,一旦形成,坚不可摧,愈久弥坚。团结抗疫、中美贸易等,中华民族因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而紧密联结在一起。深厚的爱国情怀是先把国家放在第一位,先有国后有家。正处在世界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应当树立这种国家利益至上的家国情怀。爱国情感是真挚的、不求回报的、无条件的、发自内心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要挖掘当今时政爱国主义的教育元素,突出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注重培育青年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强化思想引领

2.坚定大学生砥砺强国之志

爱国情怀是爱国主义是情感因素,爱国意志是爱国主义的一种更加理性平和的意志品质。极端的爱国主义者会打着爱国情怀的幌子,做着抵制日货、不学外语等盲目排外行为,这是狭隘的爱国主义表现。而爱国意志在思维上更加理性,在心态上更加平和。爱国主义激励起顽强拼搏、英勇善战的精神气质和意志品质。要教育引导青年锤炼顽强意志,为精神锻造淬火。伟大征程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像锻造精钢一样锤炼青年大学生顽强的意志,把爱国精神铸成强大的精神内核[6]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和国家、集体的关系认识到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是高度一致。爱国就意味着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者是统一的缺一不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完成的基础上,要引导大学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牢牢树立强国之志。

3.引导大学生实践报国之行

情感层面的爱国情,意志层面的强国志,都要落实到实践层面的报国。实践报国之行是弘扬爱国主义奋斗精神的核心,培养爱国情、坚定强国志也只有通过实践报国行才具有实际意义[7]。爱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落细落小落实。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也是青年人的时代。课程中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将爱国的情感、强国的意志,现实地、具体地具象为实实在在的、踏踏实实的报国行动,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伟大征程中。在青年大学生群众,尤其要注重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榜样作用和带头示范效应,激励这部分群体以积极行动带动周围人、身边人,体现作为优秀分子的先进性。课程中教师要注重情感共鸣、政策引导,进一步引导青年大学生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目标指引,鼓励大学生脚踏实地、扎根基层,为家乡为国家做切切实实的、力所能及的贡献,将爱国情感、强国意志和报国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三个向度[J],曹猛、谢守成,思想教育研究,20209月第9期,总第315.

[2]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

[3]强化形势与政策课意识形态功能的探讨[J],张录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 年第 4 期, 总第 244 .

[4]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研究 ———以形势与政策课为例[J],费英秋、于欣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 4月,第36卷第2.

[5][7]大学生厚植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内涵逻辑[J],葛骁欧 罗佳兴,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3月,总第620

[6]上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大课的三重维度[J],袁自煌,中国高等教育,2020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