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故事表演提升幼儿主动学习品质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
关键词
主动学习 故事表演
正文
主动学习是指“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3-6岁是学前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段,是培养儿童主动学习品质的关键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终身学习社会所需要的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养成,关键在幼儿教育阶段,孩子在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的学习,往往才是真正意义、有价值的学习。
故事表演就是幼儿以故事作为线索开展的表演活动,幼儿凭着对故事的分析理解,运用声音、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手段来扮演故事中的各种角色从而表现故事。故事游戏给幼儿创造了一个真实的表演环境,给幼儿的语言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我们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使得幼儿愿意大胆地进行语言的表达。
一、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先决条件
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幼儿主动学习的意识往往是在具体活动中的具体条件刺激下产生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可预测性,根据幼儿的兴趣变化和阶段性经验的提升需要,决定了故事表演组织形式需多样性,变化性,“自主阅读”就是一个兴趣点爆发的体现,教师提供一个有利于充分发展主动潜能的教育环境,以“绘本自主阅读”为切入点,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并允许幼儿兴趣点迁移,鼓励幼儿在不同的绘本阅读中发挥其想象力和不同观点的碰撞。
二、教师是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作为观察者,观察每一环节中幼儿的思考状态,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引导,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改编《神奇的雨伞店》这一绘本故事中,大二班的幼儿的创编停留在片段剧情,对整个故事的剧情发展没有进行衔接和整合,教师通过“接下来剧情会怎样发展”等问题,促进幼儿对下一个剧情片段进行思考,开展新的剧情讨论在教师知识下形成新的剧情片段,再次进行新剧情片段表演,这样通过断续接龙或片段组合的形式,逐步丰富剧情,直至完成整个剧本的改编,该策略不仅尊重了大班幼儿正处于边玩边想,先玩后想的笑,思维发展特点,及时地捕捉了幼儿片段化的戏剧创编想法,大大降低了幼儿戏剧创编的难度,同时,也能增强幼儿大胆创编的自信心,激发幼儿对戏剧创编的兴趣。
三、提高分析和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
1.共画表演“剧本”达成共识
故事剧本确定以后,如何表演?角色怎么分配?孩子们开始了一场大讨论!通过小组共同协商孩子们对于剧本的故事情节,剧中人物使用的材料和道具等达成共识,并采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记录,通过这样的形式,有助于幼儿将纷繁复杂的表演内容、形式等理清楚,并在后续的排练,表演等环节中有据可依,防止在表演中出现“遗忘剧情”或再次对情节、角色或道具等产生争议的情况。这体现了幼儿的协商、计划、记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作用就是尊重且支持幼儿们在剧情创变过程中自由表达和自主地创作,并支持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得以实现。
例如,在《森林小卫士》创编中,小组成员七嘴八舌的分享着自己的故事创想,可大家都记不住其他同伴们讲的故事情节,于是他们发自发的提出用纸笔将故事画下来,意见不同时,孩子们通过小组协商达成共识并画下来,然后再根据画下的剧本情节,以此进行讲解和介绍。最后,由组员们一起投票决定最终的演出剧本,就这样,《森林小卫士》的剧本在大家的集体讨论中诞生了。
2.表演日——有“骨”无“肉”
一段故事表演的呈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第一次上台尝试表演前,孩子们只是机械的进行故事“框架”的表演,没有生动的台词,也没有细致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教师及时记录这次宝贵的经验,在班级中迅速刮起一场思想大风暴,孩子们通过观察自己表演的“初舞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时间太短了”;有的说“大家都跑来跑去,太乱了”;还有的说“好多人都没有说话”等等,孩子们针对发现的问题,丰富故事角色对话和动作,与老师商讨如何解决“乱跑”问题,能力强的孩子被推选为“剧情提示小组长”,提醒每个剧情的队员们何时出场、合适进场。此时,剧情的走向也在孩子们一次次的商讨中出现反转。
例如,在《原来蔬菜真好吃》中,孩子们初想只是关于一些蔬菜的展示秀,但在讨论中,有的孩子提出增加一些他们喜爱的食物,如汉堡、薯条等。就这样,一场关于健康食品和不健康品的大讨论开始了。
故事表演是孩子们都乐意参与的综合性活动,孩子们在作品的创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作为旁观者,鼓励他们大胆的表现自己,积极地去总结问题、解决问题,也重塑孩子们被动学习的观念,让孩子们在主动学习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古语说:授之于鱼,莫如授之于渔。作为教师,我们根据幼儿选择有效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顺应幼儿爱研究、爱探究的天性,多支持、多鼓励、多引导他们去探究、发现,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绘本表演游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怡主编
2.《提升幼儿创编剧本主动性的策略初探》 胡晨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