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低年级寓言故事教学策略——记《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粘槟榔

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栖梧小学 36220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入职几年,经验尚浅。对于语文教学,为了磨炼自己也进行过数次探索,不能说成功,但每一次磨课都让自己有进一步的成长,在学习中有所思有所得。2019年秋季,统编教材小学语文教科书全面进入课堂。这一年的初冬,笔者有幸参加镇级语文课堂教学主题研讨活动,执教了《狐假虎威》这一课。

这篇生动的寓言故事,以两个性格分明的动物为角色,其中角色语言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展示角色性格特点。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了解。那么,如何既能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读出乐趣,又能读懂角色呢?在这节课里,能找到了些许答案。

一、深钻教材,单元整合,用心备课

联系当前“双减”政策,为创造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基于课标、单元主题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结构,为学生打通“隔断墙”,建好“承重墙”,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做好梳理工作和衔接整合工作。统编教材的编写围绕着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从三年级开始,教材每个单元的语文学习目标在单元导语中有着非常清晰的呈现。低年级统编教材虽没有设置单元篇章页,但低年级阅读教学单元的单元语文要素则呈现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里,细细梳理,将有利于深入理解教材系统,把握教学方向。

《狐假虎威》是统编义务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故事,根据《战国策·楚策一》改写的。课文讲述了一只狐狸狡猾地骗过老虎,不仅使自己逃脱危险,还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其他动物的故事。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特别是对狐狸、老虎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将狐狸和老虎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解读教参后就能明白《狐假虎威》所在的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提示,复述课文”,本课的课后习题要求先给词语分类,再分角色表演故事,表现词语的意思。从习题的解读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朗读和演绎角色上。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从读正确字音,读通顺句子,读出对话的语气,到读出角色的特点,引导学生一遍遍读故事,进而能够化为自己的理解,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在此基础上将分角色表演落实到位。所以,朗读与演绎也是本文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的目标。

二、聚焦语用,以读代讲,入情入境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我们教研的重点。

1、通过理解朗读重点词、关键词,让学生品味、积累语言,懂得使用语言的精妙、准确,体会“虎之威”“狐之猾”“谁之威”。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的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堂阅读课的成功首先表现在读得充分。如本课第二至六自然段中,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神气活现、大摇大摆”和老虎的“一愣、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形成鲜明的对比,读起来趣味盎然。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角色心理活动,挖掘人物对话深层信息,再通过朗读读出来。如狐狸的“你敢吃我?”引导学生体会狐狸扯着嗓门,试探、威吓老虎,一遍遍重复朗读与指导中,狐狸虚张声势的样子逐渐显现出来。再如“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一句与普通的陈述句对比,感受强烈语气的对比。如此通过找出不同表达形式的特点,感受狐狸的狡猾,指导读出语气中的威吓、盛气凌人之态。除此,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安排不同的朗读形式:如划线时的自由朗读;品析对话感悟语言传达出的角色特点时的个别朗读;对比句子感悟不同表达方式时的男女生对读;品读对话时的分角色朗读;表演故事时的带动作表演读等等,通过不同的朗读形式,来达到不同的目的。

2、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借助课本中的插图,读演结合,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表演去感悟文中哲理。

二年级的学生一看《狐假虎威》这个题目就知道,“狐”指的是狐狸,“虎”指的是老虎,“假”和“威”是生字,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呢?笔者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课本第一幅插图里狐狸邀请老虎去百兽面前走一趟的得意劲儿:昂着头,脸上乐呵呵的,手舞足蹈着;以及第二幅插图狐狸带着老虎去深林走一趟时的神气活现、大摇大摆、摇头摆尾。)共同演绎课本剧等游戏走进狐狸和老虎的内心后,让学生迅速找出文中直接写出“狐假虎威”的那句话——“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再在句中找出,“假”就是“借”,“威”就是“威风”,“狐假虎威”的意思就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从而明白狐狸刚开始假借老虎威风的虚张声势,到老虎被蒙住后的如负重任,再到带着老虎到百兽面前走的得意洋洋,到最后情境中的运用。

三、突破难点,多元评价,培养思辨能力

,未来的教学必须是一种跨领域的呈现与学习过程,在课堂中营造对话的情境,即学生与文本对话、与生活情境对话。按以往的经验,大多学生一拿到文本认为:狐狸真狡猾。当下,因此本环节中笔者对学生发出这篇课文中,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也因此没被老虎吃掉。你们喜欢这只狐狸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设置了两种教学情景,努力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狐假虎威”这件事情,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

【片断一】 

学生1:我不喜欢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专门骗人。(常规思维)   

学生2:我也不喜欢狐狸,因为它自己没本事,靠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常规思维)

【片断二】

学生3: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聪明。(求异思维)

教师:狐狸明明在骗老虎,你为什么说它聪明呢?(重视求异,培养创新)    

学生3:因为老师以前教育过我们,遇到坏人相威胁我们时,如果我们打不过它,可以智斗。老虎想吃狐狸,狐狸打不过它,就用智慧战胜了老虎,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我说它很聪明。    

教师:你真聪明,说得也很有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坏人,也应该像狐狸一样用智慧战胜他们,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真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经过情境设计,让学生意识到狐狸不只是狡猾的,换个角度看,它也可以是机智的,培养学生辩证看待事物、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灵活处理不同境况的能力,对学生的思维发展非常有意义。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