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朱艳

江苏省宿迁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223800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既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财富,又是促进祖国成长、社会前进的重要精神力量,如果将之渗透到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不但可以促使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其人文素质。所以,本文结合部编版小学语言中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设计,正是以大任务“向世界介绍悠久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导目标,使学习者从语言的应用中继承历史、认识文明,从而完成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传统文化

正文

引言: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必须清楚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立足课程教育目标与教学任务加以适当渗透从而推动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稳步成长。具体来讲就是小学语文老师要掌握该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一、传统文化充分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

传统文化一直陪伴着每一个学生的生长学生从受到教育的那一刻日常生活就和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了就好比日常生活中的节气歌古诗文《三字经》这都是传统文化一直陪伴着每一个学生的生长包含着汉字、语言以及礼仪、音乐等以及民族习俗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关。而对于传统文化来说它的民族特色是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民族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并且有很大的一个特色就是随着时代而延续身为中华子女都有着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

二、精选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大单元课程主要关注学生语文的基本素质,提供大单元一体化设计的基本理念,紧密关注人文问题和语言要求,有机地融合了读写能力、表达能力和学生识别能力。在课堂中的交流、整合和研究活动,实现了元素的整合、内容的链接和多个文本之间的教学整合。小学传统文化教学单元要以社会主义基本主义为重点,统筹教育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 文化自信:学生将学习和运用各种方法搜集信息,了解传统节日的主要风俗习惯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展示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智慧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2.词语运用:诵读《古诗三首》默写《清明》抄写《赵州桥》的第三自然;按样子仿作排比句;做一段关于节日的习作并说清过节的过程。3.思维能力:能按照规定获得段落中的关键内容并知道文章是如何围绕着某个问题而说出来的;能通过口头讲述或手工练习的历程交流了如何展示自己的成绩针对别人的成绩询问、评论并给出了修改意见等。

因此,老师要抓住核心词“整体”,单元教学需要整合语文教学思想,整合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需要整合教学方式。首先单元整体教学从整体出发,把各个连接点、延伸点串起来,可以给学生打造更大的学习空间;其次,单元教学让教材得到了更科学的使用;同时,单元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后,单元整体教学还让语文学习和生活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由理念到实践,单元整体教学始于寻找准确的单元整合点,行于扎实的教学设计和立足学情的评价,最终指向学生学科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三、聚焦素养,整体设置单元目标

大单元的设定以知识形成为注重文化素养和人文实践的整合并通过丰富教材内容,打破传统单篇文章的束缚,为大单位设置知识任务。 “古诗三首”再现了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的民俗风情; 《纸的发明》讲述了蔡伦改进造纸的故事; 《赵州桥》展现了这座古桥的雄伟、稳重和美丽《一副名扬中外的画》反映了中国历史古都汴京的日常生活让学生通过正确地朗读课文诵读、默写特定的古诗词通过抄写规定的段落体会中华厚重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熟悉有关传统节日风俗了解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创造鉴赏古建、古物之美发掘中国古人的文化才智树立人文自信心。通过学习方法根据规定提取段落中的关键信息掌握课文各片段中是如何围绕着一个意思而将一段话写得明白的并根据学习方法介绍中华古老璀璨的传统饮食文化。综合性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查阅历史资源记录民族风俗并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开展写作用丰富多元的表现形式展现学术成就。

此外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为导向在课文中设置了三项任务其中任务一的主体内容有:认识与写字简要叙述了认识古诗词的过程、依次讲解《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及诵读三首古诗词。比如在介绍《元日》时可以采用以下流程:通过讲解、演示指导学生读写生字;借助注释、字典、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思考并交流节日情景;运用引读、范读、模仿读等方式认识传统文化及思想利用配图、配乐来背诵、默写古诗感受诗中的情感。

在任务二《一种神奇的造纸术》,第一个目标是让学生熟悉课文,通过默读,让学生思考、认识单词、获取重要信息和理清课文的上下文,了解作者的意思以及造纸的发明过程;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和应用,看到在竹篾、木块、帛上书写繁体字的缺点,以及使用细麻纸的弊端,并解释蔡伦改良的技术造纸法为何能流传至今。

在任务三中,主要包括3个方面。 1、小组准备:让学生重新分组、布置作业、制定计划、找资料、整理; 2. 引导作业:专注于使用收集到的材料,和同桌一起写下印象最深的故事。3评估与交流:引导学生明确评估演示活动成果的标准,明确从他人回答中学到了什么,评估整体学习成果,并相互交流。

这样在大单元课程上是层次递进的课程目标又从课时到单位由点到面的螺旋式上升可以在较大范围上改善学生阅读情况既保证了课下阅读的效率又增加学生阅读时间最关键的是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与积极性不但教给学生阅读的方式增加了阅读的成就感同时也使学生们的阅读水平获得根本性改善。通过长期的培养有效提高学生核心素质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底蕴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入老师能够恰当地引领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命价值观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研究和分析课程中对传统文化教育所具有的重要价值材料要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教学主观积极作用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并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婧. 探析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实践路径[J]. 文渊(小学版),2020(1):879.

[2]高华.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学理和实践探索[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7):90-9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