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阅读链接有效运用的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阅读书目;阅读链接;资料袋
正文
引言:通过"阅读链接"资料深化主旨,在"阅读链接"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为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主旨提供了有效信息。"阅读链接"贴近学生情感展开教学,站在学生真实文本学习需要的角度,能时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不过于艰深又不流于表面,充分发挥阅读链接的应有价值。
一、聚焦与发散,提高学习的深度
以《秋天的雨》为例。其与课后链接《迁徙的季节》相同之处前文已述,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秋天的雨》主要围绕"雨"写景,《迁徙的季节》主要写动植物在秋天里的迁徙活动;其二,语文风格完全不同,前者语文诗一般的优美,后者是拟人化的拉家常般的趣味叙述。
基于这样的异同,老师可进行如下的课堂设计:
环节一:同学们,自己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看谁能发现这篇文章与课文的相同之处。让学生发现文章都是描写秋天的对学生来讲很简单,但找到课文在段落形式上的相同对学生来讲就有困难,因此需要老师的指导,让学生回忆一下,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秋天的大雨的?是从哪些句子发现的?这篇短文究竟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秋天的景色?是不是能找到一些句子?环节二: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呢?这一问题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发现的任何不同点都是有价值的。
又如,在教学《我是中国人》时,通过阅读链接使学生体会到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知识,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学生在的阅读和探究的活动中,得到丰富体验。所以,在探讨研究中就从基本知识方面入手,对部编版的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教学研究做出了针对性研究。
二、巧借"阅读链接",扫除阅读障碍
阅读链接虽是教学的辅助材料,但也要充分发挥其主要功能,链接的时间很重要,究竟是摆在上课,或是在课尾,抑或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都要根据各种各样的阅读链接和文本,好好琢磨,让阅读链接充分地发展其链接功能。有些阅读链接能够指导学生的预习,以调动学生的预习兴趣,并引起阅读期待,从而提升学生的预习品质。
例如,在教学《好的故事》这篇课文,因该文创作时间离小学生较为久远,学生理解文字有一些困难,学生对"课文为何以好的童话故事为题"或者"这美丽的梦境和昏沉的夜究竟指哪里"不太清楚。这时候,老师可指导学生利用课后的"阅读链接"来研读课文,探讨提问,先弄清作家真实的创作目的。当学生产生了阅读链接的需求后,老师再增补关于《野草》的信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这本散文集在美学方面的主要特点,就是对表现技巧的掌握。当学生通过云阅读,认识最后的二个自然段时,由老师指导学生再读阅读链接,同时结合下本课与上一课的内容,经过总结归纳完成阅读之后,通过资料进一步认识文章,比如关于作家生平的材料,关于作者创作历史的材料,或者关于他人对这一小说的评价或者注释的材料,以此类推。老师通过“资料袋”引领学生通过快速发展,就能给学生思想生长的动力,学生的理解运用语文和逻辑思维就会得以进一步快速发展。不同文体有差异的艺术表现手法,老师可以把握同一种类文本,指导学生从中感受不同文体的各种“味道”。
再如,在教《十六年前的追忆》文后编排的“阅读链接”是叶挺的现代诗《囚歌》,并设定有练习:众多革命斗争前辈为中华民族翻身和民众福祉,浴血斗争,刘胡兰、董存瑞、新中国李大钊、叶挺在革命斗争事业的路途上,共同谱写着可歌可泣的历史章节。接着老师让学生查找认识前辈的革命事迹,与同学交流等。在课堂教学时,老师要指导学生分三步走:一是寻找资料,查找有关小说、诗词等各种文体的文本;二是主动阅读,了解人物事迹;三是与同桌密切互动,着重感受各种文体的各种“味道”。同样,通过“阅读链接”的教学,带领学生阅读数篇文章,扩展同类题材“阅读链接”的阅览界限[1]。
三、从学生需要出发扩容
阅读是个性化活动,学生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并通过“资料袋”、“阅读链接”来扩容而选定课外书目,其主要的优点是让学生有了课文阅读根基,再加上通过“资料袋”、“阅读链接”的的方式进行阅读,而在基本上固定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阅读时有法可循,阅读趣味也会更浓厚,自信会更足。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在这个插图当中,就能够对文章当中的二个主线进行了理解。第一个就是青蛙长大的历程,即前腿—后腿—尾部变短—尾部逐渐消失;其次是对于在寻找妈妈的旅途中会遇到的二人,鲤鱼阿姨和乌龟。所以,老师能够合理的运用好文章插图的词句,并积极帮助学生可以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其语文体验。比如,首先能够通过插图,让学生可以思考青蛙妈妈在遇见鲤鱼阿姨和海龟的时候,会说出些什么的话;然后让学生可以体会到课文语文并形成自身感受,从而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加优秀的语感[2]。
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链接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能丰富课文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实践教学的活动中,不少老师对阅读链接不太在意,只是让学生自己一读而过,缺少重视,也就缺乏有效的运用。阅读链接并没有纯粹的阅读材料,是一种提示,也是一种引导。老师要针对阅读链接和文本的特点,揣摩各个连接的写作意向,指导学生用好阅读链接,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让阅读链接链在课前,唤醒阅读期待,为学生扫清阅读障碍,作好阅读铺垫;让阅读链接链在课中,在认知的冲突点,在能力的增长点,在情感的激荡点,利用阅读链接,补白文本,比较文本,深化主旨;让阅读链接链在课后,以阅读链接为原点,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容量,拓展阅读之路。
参考文献:
[1]吴家玮. 链·联·连——小学语文"阅读链接"和"资料袋"的多维化教学策略[J]. 好日子,2021(24):31-33.
[2]徐承芸. 依托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推进中小衔接教学[J]. 基础教育课程,2020(9):59-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