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恒圆临”模型
摘要
关键词
机械能守恒;圆周运动;临界条件
正文
一、模型的历史与价值
1. 在中等教育物理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各版高中物理教材都无一例外地用了这一模型,人教版现行教材是以习题形式出现,教科版教材是以活动形式出现,个人认为教科版的活动形式最能体现“过程与方法”,最能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能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因此选用教材编排,一方面使高考复习真正回归教材,体现教材的基础价值,更体现教材引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此例真正领悟教材的魅力,在高考复习中真正把教材作为本。
2. 在历届高考试题中的呈现
该模型最早见于1964年全国高考,那是试题没有涉及临界条件,仅为机械能守恒和圆周运动的结合。2005年广东(12分),2005年北京(16分),2006年全国卷(16分),2007年全国2卷(16分),2014年全国二卷、2016年海南卷、2017年全国卷都是选择题,2018年全国卷3卷(20分)都是以这个模型直接入题。还未统计有(动能定理)摩擦阻力参与(同功能关系)解决问题以及电场或电场与重力场复合的类型模型。2007年全国2卷就是人教版教材习题没有高于教材的翻版。
如果将模型扩展,引入阻力做功,引入电场或电场与重力场复合将会演变出无穷无尽的“高考试题”,可以相信,只要有高考,这个模型就会出现,这就是永恒的经典。
二、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通过机械能守恒的例子,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解释生活中的机械能守恒的现象,形成能量守恒的观念。
2.科学思维:
① 通过感受分离和视频观察脱轨点,分析出分离的本质临界条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定量计算出到达轨道最高点的运动学条件,提升科学推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
② 通过分析过山车的安全问题,将生活中的情境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提升模型建构的意识和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小球能否到达圆形轨道的最高点的实验探究,定性研究到达圆形轨道最高点的条件,知道等高点释放并不能到达圆形轨道最高点。
4.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猜想与实验验证,观察到现象与猜想不符,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增强探索的内驱力。
三、教学设计与讨论
1. 学生看书自主复习,回顾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条件和表达式
① 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物体系统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② 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③ 表达式
2.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释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学生解释)
前面的学习中,通过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知道了:如果斜面光滑,小球总能到达小球释放的等高点。现在你能运用机械守恒定律解释为什么吗?
整个过程中斜面的支持力始终和速度垂直,所以支持力不做功,只有小球的重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起电和终点速度都为0,动能相同,那么势能也应该相同,高度相等,所以小球总能到达等高点。
3.科学探究(先现象,后本质)
(1)实验探究(定性分析)
猜想 | 实验验证 | 解释 | |
h<R | |||
h=2R | |||
h>R |
① 当h<R时,观察到小球没有到达最高点,与猜想相吻合。解释: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小球最高到达释放的等高点,所以不可能到达圆形轨道的顶端。(抽学生解释)
② 当h=2R时,观察到小球也没有到达圆形轨道的最高点,为什么呢?
假设小球能到达圆形轨道最高点,那么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到达圆形轨道最高点之后小球的速度为0,在圆形轨道最高点如果小球的速度为0会怎么样?(小球会竖直掉落下来,不能沿轨道做圆周运动)--并实验验证。所以,小球要想到达圆形轨道最高点速度不能为0,释放的高度一定要比2R高
③ h>2R,小球就一定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吗?
实验演示:逐渐增加h的高度。实验观察到高度不够高时,小球会脱轨掉落,要超过一定的高度小球才会到达圆形轨道的最高点。那至少要多高呢?
(2)理论探究(定量分析)
小球要想到达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就不能脱离轨道,那如何判断小球有没有脱离轨道呢?
① 学生实验:后面同学的手用力按在前面一个同学的背上,然后悄悄地把手拿开。问:你们是怎么判断后面人的手已经拿开了?(感觉到背上没有力了)所以分离就是彼此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了,那么分离的临界条件就是刚好接触,但不挤压,也就是N刚好为0时。
② 视频观察脱轨点
③ 分析圆形轨道最高点不脱离轨道的临界条件:对最高点做受力分析,小球受mg和轨道向下的弹力N,当小球刚好碰到轨道,但不挤压轨道时,N=0,只受重力。
④ 那重力在这儿起到什么作用呢?小球沿轨道做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这里的向心力靠重力来提供: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所以要想到达圆形轨道最高点,小球速度至少为
如果v小于临界值,提供的mg大于需要的向心力,小球就会做近心运动,不能到达最高点,脱轨掉下来;如果v大于临界值,提供的mg不够了,挤压轨道产生向下的弹力,由mg+N来提供向心力(带领学生分析)
小球需要多高释放才能达到这个速度呢?在07年的全国2卷中就考到了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推导)-- 链接高考
例1:(07,全国2卷)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一段斜的直轨道和与之相切的圆形轨道连接而成,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斜轨道上某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沿圆形轨道运动。要求物块能通过圆形最高点,且在该最高点与轨道间的压力不能超过5mg(g为重力加速度)。求物块初始位置相对于圆形轨道底部的高度h的取值范围。
4.归纳解题步骤
① 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② 选定研究过程中的初态和末态,并确定两个状态的机械能
③ 根据机械能守恒建立方程
④ 解方程求出未知量
5.举一反三 -- 绳模型(等价)
如果把这儿换成绳拉小球做圆周运动一不一样呢?为什么?(实验演示)
6.灵活运用(学生讨论环节)
例2:假如你是出题人,你会怎么命题呢?(学生分享自己出的考题)
例如:小球不脱轨的条件是什么?--考试难点:多解性问题(用实验演示)
① 能上最高点:h>2.5R
② 在下半轨道来回摆动:h<R
7.情境问题(原创题)
构建物理模型:将生活中的情境转化为物理问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例3:游乐场的过山车可以底朝上在圆轨道上运行,游客却不会掉下来(如图),十分刺激。现有一过山车圆轨道半径为10m,如何才能保证过上车既安全又刺激呢?(已知普通人能承受的最大加速度为6g(g取10m/s2),并且不考虑摩擦等阻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吴恒德.关于“机械能守恒的条件”[N].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3-07.
龚劲涛,吴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认识[N].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0.
李庆国.机械能守恒吗?[J].物理教学探讨,2010(6):39-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