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学生孤独感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疫情;学生;孤独感
正文
一、问题提出
2019年底,新冠肺炎爆发以来,我们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从疫情爆发、迅速蔓延到基本控制、常态防控,这也代表着我国进入了“后疫情时代”[1]。有研究发现,后疫情时代新冠局部爆发防控期间医学研究生抑郁和焦虑症状者增多[2]。可见,后疫情时代,由于隔离措施的影响,人们的孤独感等心理状态会产生变化。疫情隔离政策要求学生无法返校上课,只能通过居家网课的方式进行学习,长期的居家学习,缺少与同学、老师的沟通,其孤独感会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二、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初中学生,学生居家网课时间大于1个月,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51份,问卷有效率97.5%。本研究使用“UCLA孤独感量表”对学生的孤独感程度进行测量,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分半信度为0.852,聚合与区分效度良好[3]。
三、结果
1.孤独感总分及均分概况
根据UCLA孤独感量表的计分规则,计算出孤独感量表的总均分为36.55分,各条目的均分为2.03分。各条目的计分方式为:“从不”、“很少”、“有时”、“一致”各计1、2、3、4分。可见,条目均值处于“很少”选项附近。
2.孤独感各题目情况分析
UCLA孤独感量表各个条目的得分计分后,将各个条目的均分进行排序,由表1可知,均分最高的5个条目分别是第12题、第10题、第7题、第2题和第11题。均分最高的5个条目反映的是学生孤独感程度最高的条目。
表1 反向计分后均值最高的5个条目
均值±标准差 |
12.我感到没有人能真正理解我 2.45±0.98 10.我有被人遗忘的感觉 2.45±0.92 7.我的情趣不能被周围人所共享 2.44±0.92 2.我感觉自己缺少别人的友情 2.30±0.98 11.我觉得我和周围人关系淡漠 2.23±0.92 |
四、讨论
1.后疫情时代,学生孤独感分析
孤独感的总均分为2.03分,在四个选项:“从不”、“很少”、“有时”、“一致”中,孤独感“很少”,可见,在学生居家网课一个月后,学生的孤独感程度较低。疫情以来,学生已经居家网课一个多月,学生只能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在这种相对隔离的情境中,学生的孤独感程度并不高,可能有如下原因。
首先,学校的教育改革力度大,双减、五项管理等政策规定推出后,落地成效明显。其次,由于学生未返校,节约了大量的交通和准备时间,自由时间大幅增加,有机会发展个性,孤独感减少。第三,居家网课意味着学生有机会使用互联网。网络中,微信、QQ、钉钉等新型沟通方式,代替了传统常规的沟通方式。这种沟通方式的改变,契合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满足了同伴交往需求。
2.孤独感的具体条目分析
我们将学生在孤独感量表各条目得分的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均分最高的题目是“我感到没有人能真正理解我”,50.7%的人选择了“有时”和“一致”两个选项。说明学生是渴望被理解的。青春期的学生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这种情感需求在疫情之下,并没有减少。
“我有被人遗忘的感觉”这个条目的均分位列第二。50.5%的人选择了“有时”和“一致”两个选项,仅比上个条目低0.2%。可见,不少学生害怕这种被人遗忘的感觉。从心理学来说,所谓存在感是人对自身存在的意识和体验。在罗洛·梅看来,存在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存在感的缺失容易导致人的无意义感、无价值感。现代人的心理疾病不是由本能压抑所造成,而是失去了自己的存在感,所以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帮助病人认识和体验他自己的存在” [6]。学生不是病人,但是帮助学生寻找他的存在感,让学生找到自己的自信和价值,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我的情趣不能被周围人所共享”、“我感觉自己缺少别人的友情”、“我觉得我和周围人关系淡漠”这三个条目描述的都是与同伴关系的问题。选择了“有时”和“一致”两个选项的比例分别为:49.9%、45.0%和38.7%。反映了学生对同伴友谊的需求,希望被别人理解和尊重。
本研究发现,后疫情时代,学生的孤独感体验不强,但仍然对同伴关系有着较为强烈的需求,渴望被理解,害怕被遗忘。
参考文献
[1]佟拓.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 ,2021,36:140-143
[2]李辉雁,吴虹林,匡铭,肖莉华.后疫情时代新型冠状病毒局部爆发防控期间医学研究室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21,37(23):3067-3071
[3]戴晓阳,张进辅,程灶火. 常见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00-203
[4]张松.罗洛—梅存在心理治疗的基本思想[J].心理学探新,1991,02:53-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