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使用数学--我读《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学科教学指南·小学数学)》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陈晓蓉

连城实验小学 福建 龙岩 36620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数学是科学的基础,这是数千年来全人类的共识,因此能够读懂数学、运用数学,将能让我们在充满理性思维的现代社会过得更好。最近读了《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学科教学指南·小学数学)》一书之后,对如何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开展数学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在此把我心中所思所想进行一一分享。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学科教学指南·小学数学)》是一本富有时代特色的数学教学指南,能给数学教育者许多新的启发它为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提供了具体的方向和行指南,是国家深化课程改革的成果之一。书中提到的深度学习的概念就跟传统的教学理念有很大的不同它指的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其中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展开,学习主题以数学核心内容为线索来确定。通过深入阅读其中的概念、思路和具体案例,我觉得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有以下3个关键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兴趣。深度学习的第一个门槛是情感和态度的门槛,要让学生深入学习,积极探索,首先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我驱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顺应小学生爱玩、好奇心重的特点,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回想我们自己当年报考的时候,有许多同学都选择了文科,理由是他们害怕学数学,因此选择逃离,而这种惧怕心理是从小学初中就开始产生的。实际上,数学数学是充满韵律的一门学科,充满了协调美、对称美、符号美、奇异美,如此多的“美”,如何才能让现在的学生能够领略到?怎么才能消除很多学生对数学的惧怕感?回忆自身从小接受的数学教育,课堂多是流程化的,知识也是冷冰冰的,很多老师会强行灌输公式定理,然后套用这些公式去解题。其实我们也可以换种思路,不一定拘泥于书本,也可以多联系实际,尝试让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样大家才会觉得数学是活的,有血有肉的,而不是死气沉沉的知识。

第二要素是参与感。怎么才能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样的学习方式是浅层的,因为现代科学也证明,学生仅通过阅读、听讲的传统方式学习,两周后知识在脑海中的留存率仅有5%,唯有更多地进行讨论、互动、实验和传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感,设计更多的互动和讨论环节,不仅让给学生记忆,也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一种师徒机制,让学习好的带动学习差的,让不同学生的优势进行互补,我教你数学,你教我英语,达到共同提高、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同时也能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总的来说,一个良好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的,尤其是学生参与的部分要逐步提高,教师更多的是扮演组织者和陪练人的角色。

第三个要素是实用性。书中提到的核心素养,本质上指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度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尤其数学是应用型学科,更要强调知识的实用性。而要解决一个问题通常不是单一思考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通盘考虑问题。因此书中也强调教学要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来展开,这个学习主题就是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常见问题,学生必须从这个主题中学会某一个技巧或者掌握一个思维,从而用学到的东西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比如我们要教会学生比较数的大小的时候,不能仅仅给一串数字让学生去对比,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些不同大小的数字代表的东西。是代表钱的多少?还是比赛分数的多少?同时也要求教师运用到素材和例子要仅仅贴合实际,跟生活紧密相关比,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学会活学活用。

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而且数字科技蒸蒸日上,与数学相关的科学将会有更大的用武之地。因此从小学阶段就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学会使用数学,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重大意义,也能对中国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