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地区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研究路径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董琦

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

延边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将这些资源融入到当地大学生的“四史”学习教育中,可以更好地释放这些资源的教育价值。本文的研究首先对延边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解读,指出将当地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而分析了当前该地区红色资源与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的融合现状,并提出了合理的融入路径。


关键词

红色资源;“四史”学习教育;路径

正文

同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以及“四史”学习,是有效提升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作为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群体,需要通过“四史”学习教育来增强使命感,在知史学史的基础上爱党爱国、学思践悟。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所积累形成的极其珍贵的物质或非物质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革命人物、红色建筑、战斗遗迹、纪念场所、文物档案、革命历史、革命故事、文学艺术、重要精神等。红色资源一向是开展国民党性教育的优势载体,可以为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政治立场、捍卫崇高信念、永葆党性修养提供重要教育资源,也应该成为大学生接受党的教育的生动教材。当然,各高校的“四史”学习教育仍在火热推进中,将延边地区的丰富红色文化资源与融入当地高校“四史”学习教育,可以形成富有特色的高校学生教育资源,在内容、形式等诸多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因此,积极结合当前该地区红色资源与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的融入现状来挖掘探寻更有益的融入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延边地区的红色资源简述

延边地区的红色资源,主要指的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当地人民群众在建党初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不断地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所形成的各类物质或精神资源。延边地区的红色资源可谓丰富,该地区是东北地区形成抗日革命力量的阵地之一。当地的抗日和解放战争历史中,朝鲜族人民浴血奋战,谱写了很多革命热血之歌,成为少数民族踊跃参与国民战争的代表。诗人贺敬之曾以“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来描述和宣扬延边地区的革命风貌。当地的红色资源中,爱国主义精神、勇于奉献的品质都是当代大学生在继承和发扬核心价值理念方面可以接受的典型教材。

2 延边地区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有效贯彻我党提出的推进“四史”学习教育的总要求

站在新时代下,当代大学生需要学习的“四史”,主要是指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是国家领导人在多个重要讲话中都提到的内容,并多次强调了接受“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曾教导广大青年学子,要在不断贯彻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学深悟透,以学促践,筑牢自我理想信念,提升自己的使命感。随着延边地区高校不断将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的“四史”学习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党和国家的奋斗史、建设史、发展史、改革史,从而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不断激发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持续带领学生厘清历史,把握发展趋势,从而最终将学习教育和未来奋斗的落脚点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

2有利于持续增强当代青年学子的爱国爱民情感

延边地区的红色资源,是经历建党、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时期的长期历史进程后所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也具有广泛的继承宣扬价值。丰富的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长期奋斗的高度概括,是见证党和国家在历经艰难中由弱变强的历史文化精品。党之所以在百年历史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以贯之履行为民服务、为民谋利的宗旨,并时刻保持先进性与创造性,就是因为它始终以民为中心,始终捍卫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延边地区的红色资源坚持把握人民立场,是党的奋斗史的浓缩,是党和国家红色资源的代表,因此将其融入到大学生的“四史”学习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进一步准确理解并把握人民至上的本质内涵,真正坚持党的领导,持续坚定人民立场,有利于大学生深刻理解“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创造者”的思想精髓,从而能在更高的政治站位上凝聚强国的动力。

3有利于有序推动当代大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个人力量

延边地区的红色资源,经受历史的考验与时代的洗礼,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教科书之一。将红色资源融入到大学生的“四史”形成以史为鉴的良好模式与手段可以带领大学生持续站在审视历史的角度去挖掘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有序扩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量学生经常通过学习延边地区当地的党的发展进程、党带领广大军民克难奋战的革命历史、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时期的砥砺奋斗史,将持续帮助大学生认清客观历史规律,培育科学审视历史的眼光与头脑,切实增进大学生的责任担当,进而努力学习,不断增强个人能力,并主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延边地区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的客观现状

1高校未充分结合红色资源系统性地为“四史”学习教育提供支撑

延边地区红色资源主要包括大荒沟根据地等抗日根据地、龙井间岛日本总领事馆等日军侵华遗迹、张鼓峰事件战争遗址等历史革命事件遗址、陈瀚章类似纪念碑等烈士墓碑馆所、苏联红军解放塔等百余个红色教育基地,类型众多,空间分布主要在延吉、汪清等地。这些红色教育资源,在延边地区高校的常态化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四史”学习教育方面,还没有被完全统筹规划,因此各处红色资源在引入“四史”学习教育中显得碎片化。相关工作人员没有积极开发红色资源的背景以及历史文化教材,没有通过必要的系统梳理来打造配套的历史文献库,使得大学生接受教育时缺乏更好地资源支撑。

(二)高校学生“四史”教育与红色资源结合不紧密,未深度激发吸引力

延边地区的红色资源体现出了当地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也以独特的地域特征彰显了包括汉族、朝鲜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因此,理应成为大学生四史”教育的经典素材,也可以不断为“四史”书本知识的理论内容提供补充。然而,一些高校还不能完全挖掘并提取红色资源的多样化思政元素,没有将教育与资源紧密结合从而激发大学生共情与共鸣,而是习惯于以红色著作、大事件主线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教材来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这样就让本地红色资源与“四史”教育相割裂,使得“四史”教育变得空洞乏味,不能引发学生的足够关注,降低了“四史”教育吸引力。

(三)高校教师讲解“四史”学习教育的形式与手段无法让学生充分获益

现阶段,延边地区不少高校的思政教师对于“四史”教育教学,并没有积极变换教学形式,在一些实践性活动的组织方面也显得单一。如在课上习惯以故事来解说“四史”,仅引入当地的红色资源作为理论教学的必要例子,而且多以教师讲解理论为主,缺乏采用先进生动技术手段推动授课的实践。教师没有尝试在第二课堂或是户外实践方面融合当地的地方红色资源融入第二课堂或实践教学,仅选择利用主题班会活动等机会来宣传“四史”,学生很容易对这样的教育形式与内容感到乏味,不能较好地形成共鸣,也没有更加深入系统地学习到“四史”中的相关内容。 

4 延边地区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的合理路径

1打造高校红色教育资源体系,扩大“四史”学习教育平台影响

延边地区的各大高校应充分调研掌握当地的红色资源,在挖掘中整合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红色教育资源。这就首先需要高校基于本校的教育教学需要,主动同政府、党校以及党史研究机构等建立联系,协作开展延边地区各类红色资源的信息普查和整理,找准最适宜学校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所需要的红色资源,还应利用当地的地方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地搜集本地区相关的红色文献,积极进行校本红色教材的整理汇编。其次,高校要对各个红色教育基地、陵园馆所、战迹遗址等资源所蕴含的精神内涵、革命历史、价值真谛等进行挖掘和整合提炼,形成可供学生感受、接触、内化的教育资源。第三,高校在不断打造并健全红色教育资源体系的过程中,要利用现代技术来打造专题学习教育平台,并利用好“两微一端”载体打造富有本校特色的“四史”教育品牌,以现代手段传唱红色主旋律,传播红色经典故事,激励学生保持教育互动,在视听等感官刺激中增强学生兴趣,更好地接受“四史”教育。

2积极在校内课程教学中融入当地红色资源,扩充“四史”教育内容

高校思政教师结合课标或课改要求,将延边地区红色资源与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融合,要能利用不同的课程教学机会引导学生接受“四史”教育。如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培育“大思政”格局意识,持续界定并筛课程思政要素找准红色资源融入课程的切入点,用红色资源来增强专业课的理论深度、广度与高度。如在公共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程设计时就有意做好红色资源、“四史”教育、公共文化课程的科学融合。讲解“为新中国而奋斗”这一命题时,可结合延边朝鲜族革命纪念馆、珲春市大荒沟抗日根据地、董存瑞纪念馆等红色资源,讲解更多革命烈士等英雄事迹,让学生增强对红色政权来之不易”的理解。

3主动延拓红色资源继承传播的有效形式,扩大“四史”教育感召

大学生往往是一个具有活跃思维、开放思想、聪明智慧、多元需求的群体,因此在接受“四史”学习教育等专题性的思政教育方面,他们也会向学校和教师有更多的期盼和要求。高校应与时俱进,对教育的模式形式和内容等进行创新,要注重对红色资源的继承传播形式有积极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对“四史”保持浓厚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考虑多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宣传形式从原有的文字扩大到图文声音以及动画视频等多元素,将虚拟现实增强技术、网络应用技术等融入教学互动,让大学生在保持新鲜感的同时对教育内容有更多的认知与认同。教师可尝试改变原有呆板老套的授课形式,增加互动性、娱乐性、实践性。如可以选定各个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组织文艺汇演或现场实践调研,或是直接开展理论宣讲。学生在现场可以感受到各教育基地的庄严肃穆,并在感悟历史中感受一代代革命先烈的不屈奋斗意志。此次,教师能积极活用线上线下结合教育的新模式,体现整合红色教学资源来编辑录制微课、慕课,利用学校平台或微信群来向学生发布,丰富学生们的课余学习内容,延长大家的课余学习兴趣。第三,教师可以利用关键时间节点来开展以“四史”学习教育为主的第二课堂,其中主动融入延边地区的红色资源,从而持续深化校园红色文化氛围。以开展“四史”教育形式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如随着七一建党、八一建军以及国庆等节庆日的开展,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延边地区不同红色资源的图片或视频,并提出延边红色英烈精神教会等探究互动,大学生塑造健康正确价值观铺平道路

4科学提增思政教师队伍的红色素质水平,扩大“四史”教育保障

延边地区高校思政教师,是大学生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引导者和评价者。因此,教师自身拥有更丰富的红色知识,拥有更浓厚的红色精神,熟悉更多的本地红色资源,可引导学生对延边红色文化红色精神进行弘扬,可能让“四史”学习教育更具感性和理性。因此,高校要主动聚焦思政教师红色文化底蕴培育状况。要建立教师常态化培训机制,合理规划和安排教师到不同的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参考学习和系统培训。要建立教师培训考核办法,对于没有通过红色文化培训考核的教师,要继续接受培训教育,从而激励教师坚定政治立场,厚植红色文化、优化教学水平,成为将红色资源融入学生“四史”教育的有力行动者。当然,高校还可以适时邀请红色史学研究人员、红色教育基地工作人员、博物馆档案员等作为客座讲师入校教学,不断增大“四史”教育的科学性与专业性

结束语

高校学生接受“四史”学习教育,是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必要举措。在“四史”教育中融入红色资源,可增强理论的真实性与生动性,便于学生理解内化。因此,延边地区要通过打造高校红色教育资源体系,扩大“四史”学习教育平台影响;积极在校内课程教学中融入当地红色资源,扩充“四史”教育内容;主动延拓红色资源继承传播的有效形式,扩大“四史”教育感召力;科学提增思政教师队伍的红色素质水平,扩大“四史”教育保障红色资源,最终发挥出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功能与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迪. 延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 智库时代, 2020(27):137.

[2]崔洋洋, 康丽滢, 李莉英,. 延边地区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路径研究--以承德地方高校为例[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9):141-143.

[3]朱秀芬. 沈阳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四史"教育研究[J]. 经济师, 2022(5):148-14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