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思政教师“六要”素质,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侵蚀——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为例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丁妮 齐宁阳

郑州财经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4

摘要

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但不变的是不同意识形态国家对中国各方面的渗透与侵蚀。它们企图通过再次掀起历史虚无主义,抹黑中国共产党,达到扰乱中国内政的目的。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思政课教师身处第一线,必须对标“六要”要求,不断加强自身素质,从课堂到生活,从自身到教育学生全面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侵蚀。


关键词

思政课教师 “六要” 历史虚无主义

正文

2021年12月,时任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教师的宋庚一在课堂上公然否定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人数,称“当年的侵华日军在南京屠杀了30万人是没有数据支持的,这个‘30万’只是一个中国历史小说写作的一个‘概述’”。这番言论掀起轩然大波,任何有民族感情的中国人都不会发表如此言论,然而一名高校教师竟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公然否认中国几千年历史,这不仅是对民族感情的伤害,更是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表现。

1. 明确历史虚无主义,远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定义,学界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但大同小异,归结而来,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如梁柱所言:“在近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是作为同全盘西化论相呼应而出现的一种错误思潮。持全盘西化’论者往往对民族文化、历史遗产采取轻蔑、虚无的态度,表现为民族文化虚无主义。[1]

另一方面,正如潘梅荣政二位学者总结而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股政治思潮开始在我国出现。这种思潮否认中国人民的进步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史,否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全部历史认识体系。[2] 

同时,习总书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特征往往是贬低中华文化,否定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否定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史,歪曲党史、共和国史,歪曲改革开放史。”[3]

总结归纳而来,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一方面是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与千年历史,主张全方位向西方学习,完全抛弃民族根基。另一方面,则是否认发展中近现代中国的一切成就,从指导思想到行政措施各方面进行进攻,并试图通过为列强侵华行为洗白,从而达到攻击中国共产党,打击中国人民的目的。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的教师宋庚一的行为则表现出历史虚无主义的特点。通过否定中国千年历史以及为日军侵华行为翻案,达到否认抗日战争正义性抹杀中国人民抗战的功绩的目的。试问这样的高校教师如何能够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如何能够帮助正处青年的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不仅如此,在“香港修例风波”中,走上街头发起暴乱的多是年轻学生,他们之所以会这么做,缘于高校学生已成为历史虚无主义者侵蚀的重点对象,导致大学生对于中国历史不甚了解,甚至对于中国共产党心有抵触。

因此,为避免再次出现宋庚一这样的问题,避免再次出现大学生被历史虚无主义侵蚀,全方位武装教师头脑,培养能够立德树人的思政课教师十分有必要。

2. 理解“六要”新标准,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侵蚀

现如今的信息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无孔不入,无论是历史研究或是文化影视都有所体现。高校思政课作为帮助大学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平台,思政课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提高其自身思想政治站位,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势在必行。

习总书记曾在2019318日召开的以思政课建设为主题的教师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素质建设的“六要”新标准。六要”新标准,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从教师的思想、能力以及品德三个方面提出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要求,这也成为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圭臬。

“六要”新标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是对教师有家国大义、家国情怀的进一步要求,这是对“四有”教师中,“有理想信念”这一要求的进一步深化,希望思政课教师能够“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做到热爱祖国,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维要新、视野要广是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业务能力与自身修养,成为一名“有扎实学识”的老师,“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则是希望思政课教师务必成为一名有“道德情操、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好老师,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从身心全方位提升自己,并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观与人生观。

总之,“六要”精神既具有新时代新特点,同样具有一脉相承性,是对“四有”好老师与“四个引路人”的进一步细化与深入,从家国大义、个人能力以及教师品德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展开,成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行为标尺及奋斗目标。全方位提升教师的思想高度、教学技能以及个人品质,使教师满怀爱国情谊悉心教导学生,与学生共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侵蚀,成为爱国、爱党、爱家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

3. 全方位关注,提升思政课教师“六要”素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门课程,主要为学生讲述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遭受的种种苦难,以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平台。因此,作为思政课教师,特别是教授 “纲要”这门课的思政课教师,一旦教师表现出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假借学术之名,不能客观为学生讲述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那么会导致更多学生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因此,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侵蚀,为防止历史虚无主义侵蚀,可依据“六要”新标准全方位提升自己。

3.1 政治要强、情怀要深

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是对教师有家国大义、家国情怀的进一步要求,习总书记曾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

因此,作为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树立坚定信仰,坚定四个自信,从思想高度武装自己,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与此同时,思政教师一定要有大局观念,有家国情怀,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才能从政治、情怀两方面全方位加强思想建设,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只有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足够,家国情怀深厚,才能够言传身教,影响学生。

其次,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以自我的、孤立的眼光看待历史,管中窥豹似的看待世界。因此想要破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正确看待中国历史,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要深入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者无孔不入,他们曾假借毛主席的只言片语对毛主席本人及毛泽东思想进行攻击,抹黑毛主席形象;更是借着“文化大革命”全面否定毛主席个人以及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4]面对如此污蔑,为避免学生陷入虚无主义思潮,教师在讲授“纲要”课程时,应确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站在客观、科学的角度,结合真实的历史资料,全面的为学生讲述毛主席的一生,开展相关活动,明确是非对错,为学生展示真实历史,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做到从思想上抵御历史虚无主义。

最后,教师要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面临的危难局面在授课的过程中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人生无处不青山,史书万卷皆家国,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不仅因此,尚且需要帮助学生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脉络线索,使学生在了解“四史”的基础上,认识到“四个必然”乃是历史正确的、必然的选择。特别是在现如今世界中,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日益警惕,因此通过各种历史虚无主义手段侵蚀中国各行业、各年龄的中国人,因此每个人都应当警惕西方国家的不良之心,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毕竟每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休戚与共。

3.2 思维要新,视野要广

“纲要”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近现代中国的发展是其主要任务,但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现当代大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的愈发丰富,且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追求与众不同,对于历史人物、事件期待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

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方式愈发多样,通过抖音、快手及各种网络平台,在网络上再次掀起“重评历史人物”、“解密历史人物”等类型的活动,试图为历史人物翻案,其中不少人根据蒋介石的日记,再度美化蒋介石。其目的在于肯定国民党蒋介石的同时,抹黑否定中国共产党。碎片化传播迎合大学生求新心理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 [4]推动历史虚无主义蔓延。大学生出于求新的心理[5],在接受此类信息以后,会不自觉受到影响,从而被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所侵蚀。

面对这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新变化,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业务能力与自身修养,即要做到思维要新、视野要广,成为一名“有扎实学识”的老师,“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对于历史虚无主义利用碎片历史信息误导学生的行为,首先,教师自身要做好知识积累与储备工作,在“纲要”课上对事件给学生进行全面性的介绍,鼓励学生主动查阅相关史实资料,使学生对于中国近现代史有完整的认识。其次,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与学生站在一起,关注网络新闻与观点,了解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拉进与学生距离。特别是面对网络上争论较多的问题,教师应当做到不回避问题,直面问题,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有理有据为学生分析利害,以理服人,让学生在了解基本史实的基础之上明辨是非,从根本上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侵蚀。最后,教师的视野一定要宽广,不仅要就事论事,更应当从纵横两个角度出发,放眼全球,着眼古今,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下的危机、风险、地位与作用。

3.3 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常言道:“学高为师,行为世范”。教师对学生的教诲不应局限于讲授知识,教师的言行举止也是学生学习的模范榜样,更何况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愈发紧密,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得以认识更加立体的老师。湖北大学教师梁艳萍曾多次在微博公开宣称“日本侵华有功论”以及支持港独等言论,此种言论势必会引导学生走向历史虚无主义。梁艳萍的此种言论,一方面会影响教师的形象,但另一方面更是很多学生在此类老师的影响之下,从而使得学生肯定历史虚无主义观点,接受历史虚无主义认识,这妨碍大学生接受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因此,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想杜绝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自身务必要做到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则,不仅不在课堂上发表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论,帮助学生明辨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在网络上更应当谨言慎行,做到“慎独”,做到“知行合一”,为学生做好榜样,成为一名有“道德情操、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好老师,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4. 结语

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变化无常,面对如此局势,若想在未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注重对青年人的培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又卷土重来,对中国影响至今,甚至借着网络平台之便利,影响更加广大,波及更加广泛。特别是在青年学生求新、求异、求不同的心态之下,借着新媒体去侵蚀新一代的中国大学生,面对如此情景,高校思政课教师通过思政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使其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责无旁贷。

而整个过程的核心就在于思政课教师,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思政课教师自身首先要不断提升“六要”素质,努力做到政治素养够强,家国情怀深厚,思维方法新颖,教学视野广阔,自我约束严格、人格品行端正,方可守好历史虚无主义侵蚀的第一道防线,帮助大学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努力培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新青年!

 

参考文献:

[1]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特点及其主要表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10):120-128.

[2]潘莉,梅荣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特点及其危害[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05):24-29+2.

[3]程美东,刘辰硕.从三个维度理解加强四史教育的重大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20(12):14-17.

[4]陈乡,陈德祥.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共党史的解构及其应对[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2,39(01):20-27.

[5]王莉.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