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和诗配画在小学古诗教学的运用探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胡方

兴义市笔山小学562400

摘要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教师应突出对诗词优美的语言讲解,促使学生对相关的字词与句子进行充分的赏析,感受古诗语言的魅力,将古诗产生的背景向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积极地运用有效的方式来进行生动丰富的情境创设,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感受诗词中事物的具体表现形式。鉴于此文章探究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古诗教学的运用。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小学古诗教学;运用;诗配画

正文

古诗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内容丰富,韵味十足。作为语文课程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古诗的教学价值不言而喻。但是,由于小学生知识储备、审美积累等方面存在欠缺,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古诗,体会其中的魅力。根据大纲要求,小学语文古诗课堂中学生不仅要能够熟读背诵,还要理解诗人创作时的想法和词句中流露出的情感。古诗语言高度精练,短短几个字就可以概括很长一句话,与现代语言有很大差别,因此给小学生领会古诗魅力时又加大了难度。教师应从教材出发深入分析小学古诗篇目,依据学生学情特点引进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更顺利地理解古诗内涵,继而体会中国古代文学魅力,继承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达到以古诗育人的教学目标。

一、小学语文古诗情境教学的意义

(一)打造趣味课堂,培养学生兴趣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氛围,丰富课堂教学元素,提高学生对于古诗的兴趣。当前很多学生对于古诗的兴趣之所以不高,主要是因为古诗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晦涩,导致小学生很难理解。但在引入情境教学法以后,就可以促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感知古诗内容,将原本比较枯燥的内容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元素,降低了学生学习古诗知识的难度。与此同时,教学情境的引入也可以较好激发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学科教学的积极性。

(二)品味诗词魅力,提升学生素养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深层次挖掘古诗的艺术内涵,感知古诗的艺术之美,提高他们的综合学科素养。这是因为情境教学法可以营造古诗的艺术场景,使得学生立足于这些情境中更好感知古诗的艺术魅力,对古诗作品产生文化认同。这样以后小学生就可以从文化艺术的角度重新认识古诗,具备初步的古诗审美能力。在学生对古诗的了解水平不断提升以后,还可以进行古诗创作,进一步强化他们的综合素养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古诗教学的运用

(一)融入生动场景,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应该保证情境内容的生动性,提高学生对于教学情境的感知水平。在具体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教师可以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情境的内在元素,激发学生对于教学情境的兴趣。这是因为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将原本比较枯燥晦涩的古诗内容,转化为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降低了学生理解古诗内容的难度。不仅如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增强了学生在古诗情境中的体验。在具体创设以古诗情境的时候,教师需要使用多媒体技术还原古诗的语句内容和意境,使得学生可以直观感知古诗,并在教学情境的引导下对古诗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二)融合信息技术,还原文本情境

在语文教材中,边塞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边塞诗人在创作时善于捕捉独特的意象呈现意境和抒发情感,如借“阴山”“大漠”“大雪”“黄沙”等描绘雄浑肃穆、辽阔苍凉的异域风貌,借“胡马”“弓刀”“金甲”等展现边关战争的惊心动魄与壮怀激烈,借“琵琶”“秋月”“美酒”等抒发戍边战士的豪迈与悲凉,等等。然而,边塞诗写作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现代生活相去甚远,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理解困难。信息技术在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独特意境上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立足意境想象,联系生活情境

想象能帮助学生消除时空的隔阂,拉近与古诗的距离。以《枫桥夜泊》为例,课后习题要求学生想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道题的设计充分给予了学生阅读、思考和表达的空间,学生自然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细节想象以填补文本空白,串联“月落”“乌啼”“江枫”“渔火”这些感官词语想象当时环境的幽寂与冷清,抓住诗中的关键字“愁”,结合背景资料体会诗人羁旅他乡时的孤寂与惆怅。为加深学生理解,教师还可追问学生是否有过想家的经历,想家的时候心情如何,等等。通过这种联系生活情境的想象,学生就容易走进古诗的意境,也更能体会诗人悠悠的思乡之情。古诗语言高度凝练、思想内涵极其丰富,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如由柳联想到离别,由菊联想到坚贞、高洁,由流水联想到时间流逝。要想把握古诗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就必须抓住作者的联想。这样,学生就能准确地感受到这首诗中开阔、轻快的意境,同样也能体会到诗人为之惊叹的心情。

三、让学生在画中学,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前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其珍贵的记忆。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里的精品,它以含蓄精炼的文字.无穷变化的押韵,把中国汉字的韵味发挥到了极致。古诗虽好,但学习起来却很难,怎样让孩子们在一节课中学习兴趣不减,学习气氛始终浓厚,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呢?要理解孩子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学生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我们从孩子对音乐、美术课非常感兴趣这一现象中得到了启发,对古诗教学做了大胆探索:在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古诗特点,融诗画为-体,诗配画教学方式顺势而出。

一、结合生活,选诗品诗

1.选择同题材的古诗作品:古诗是生活的再现,其构思精巧,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却处处留有生活的印记。教师可以有日的地选择一些主题相同的作品供幼儿学生学习,如以春天为题材的古诗,我们可以选择《春晓》《忆江南》、《晚春》、《初春小雨》等。孩子们对小动物很感兴趣,我们可以有侧重地选择《咏鹅》、 《画眉鸟》、《越鸟》、<归园田居》等古诗。

2.把握同主题的古诗作品:古诗构思精巧,多处留有艺术空白,言虽尽而意无穷。不少古诗虽然作者不同,但是它们表达的情感主题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思念亲人”这个主题来说,有李白的《静夜思》,表达李白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二、营造氛围,借画赏诗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古诗的意境美,仅靠文字是不足以让幼儿期的孩子理解的。诗画作为两门不同的艺术,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画表现的是某瞬间,而诗则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两者有机结合,便能扬长避短。诗配画是这种“交集”的升华,在课堂上,诗配画的教学过程就是诗与画的“融合”过程,是孩子想象、再创造的过程,是思维能力又一次提升的过程。

三、创设意境,依诗作画

“诗画互动"的教学正是以“画"为切入点导孩子们从诗的字里行间想象这幅画,按照自己的理解表这幅画,让古诗焕发新的活力,闪烁想象创新的光彩。在这形式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不能上成美术课,不必讲究复杂绘画技巧,不能用成人的眼光评判画面是否形象過真、是否象,我们要看到孩子是否理解诗歌的内涵。

在为诗配画的活动中,无论孩子的绘画水平如何,他们都会积极思考要画上哪些内容、为什么这样画,则他们对古诗内容、情感的理解自然就深刻了。我们要引领孩子爱上古诗词,传承我们的文化瑰宝。诗中有画,诗画互动,画中有诗。浓浓的诗情画意把课堂衬托得古韵十足,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孩子们的想象自由飞舞,"诗画互动"的课堂教学正如一池碧波荡开涟漪,诗配画教学随着指南的深人开展将会产生更多更有效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红.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教育界,2022(07):56-58.

[2]苟素文.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78):25-2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