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融合创新的策略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吴恒

沈阳市致爱学校

摘要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的重要课程,该课程已经全面普及,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培智学生而言,存在不小学习难度。在此基础上,受教育改革影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这需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手段更先进、更有效,相比于常规学校中的信息技术教师,特殊教育学校中的信息技术教师压力则会更大,为缓解培智教师的压力并协助他们更快达成教学目标,此次研究将致力于探寻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方法。本文立足于特殊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融合创新的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信息技术;特殊教育;课堂教学

正文

引言:在丰富的网络教学中,借助色彩鲜艳、形式多变的资料能够让学生主动加入课堂活动中,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主动提出疑问,通过针对性辅导强化学习效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特殊儿童的反应能力普遍偏慢,理解专业知识相对较困难,多媒体设备为师生间的沟通搭建了桥梁,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开口表达疑问,在愉快的互动中营造活跃的班级氛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越发重要,因此,对于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融合创新的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特殊教育中的优势

相比于正常学生,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学生智力发展缓慢,更需要培养适应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这关系到他们今后的生活与发展。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大部分学生思维留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不利于他们对事物进行综合分析、精准判断,甚至会阻碍他们认识与理解抽象事物,长远来看,不利于这部分特殊学生较好融入现实生活。从以上论述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掌握与具备信息技术相关能力,非常重要且必要,这是培智学生日后适应社会、更好生活的基本素质,只有如此,今后的生活与发展才会更具希望,利于培智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此外,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也有助于激活学生思维并助力他们全面发展,利于培智学生弥补与正常学生之间的差距,虽然这个过程充满艰辛、充满挑战,但是长远来看,对培智学生学习与成长有益无害。

二、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融合创新的策略

1.动静结合,注重感知

对特殊儿童来说,活动的物体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书本中的内容很难促使其生成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导致学习效率得不到保障。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在于知识的传授比较抽象,不能调动特殊儿童的积极性,对此,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将课本中枯燥的文字信息以丰富的形式呈现,借助音频、视频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全神贯注地将目光放在大屏幕上,跟随灵动的事物展开思考,感受外界传递的信息,在动静结合中强化感知能力,愿意主动探索本节课的课程内容,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加入活动中,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师在给听力不佳的学生授课时,为了让他们近距离地感知声音和画面,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景色的视频资料,其中包括蓝蓝的天空、茂盛的大树、鲜艳的花朵等,并将《挥着翅膀的女孩》设置为背景音乐,引导学生在欣赏视频的同时领会歌曲中的文字,虽然他们很难听到声音,但是结合动态的画面也能推测出歌曲的内涵,将音乐和景象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无形中提高自身的感知。此外,教师也可以搭配手语展开教学,在大屏幕上播放完整版的动作视频,带领学生一起练习,在动静结合中感受歌曲的深刻含义。如此,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也能感知到更多温暖的事物,让他们知道自己生活在友爱的环境中,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迎接未来的生活,并将积极的态度传递下去,感染身边的其他同学,使班集体更有“温度”。

2.抓住具体,把握理性

小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仍旧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特殊儿童更是如此,直观的事物很容易被学生理解,但是很多知识点都较为抽象,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心学习[。所以,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应借助它的灵活性将原本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帮助学生直观地学习理论知识,促进他们思维品质的灵活发展。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相对较弱,理解能力也受到限制,若想高效学习,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师要将课程内容以生动的形式进行展现,促使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形象转变为抽象,有效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促使他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加强对课程内容的了解和吸收。

例如,教师在介绍与数字相关的知识点时,很难利用语言让学生理解不同数字代表的含义,为了保证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保证课堂实效性。首先,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123”等简单数字的书写图片,让他们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认知,明确接下来的研究对象。其次,要求大家认真观察教师的口语嘴型,知道数字的具体读音,并进行模仿,大胆地开口朗读。最后,展示“1支铅笔”“2根雪糕”“3个西瓜”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各个数字代表的含义,知道如何正确地利用它们进行表达。在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下将抽象的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对数字生成强烈的探究兴趣,掌握它们的读音和内涵,并灵活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目标。

3.创设情境,快乐学习

情境化教学在课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适用于各个年级的各门学科,特殊教育同样如此,甚至能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与课程内容相符合的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对本课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掌握所学内容的深刻内涵。在真实的情境中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跟随教师的思路展开具体的研究。灵动的方式能够弥补他们在感知上的不足,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意识到学习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还会让学生开始享受学习的过程,发自内心地喜欢上学习。

例如,教师在介绍与动物相关的文章时,要求学生通过泛读直接总结出课文的中心主旨有一定难度。为了丰富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在备课时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将动物的图片插入课件中,为学生营造直观的学习情境,让动物的形象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接着根据故事发生的顺序将主要情节制作成动画,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将学生快速带入课本学习中,一边阅读一边观看视频,厘清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特殊儿童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弱,若想真正融入课堂中,多媒体设备是最佳途径之一,利用科技创设相关的学习情境,在声音和动画的辅助下强化他们的感知意识,使课堂更具有渲染力,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价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特殊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生成个性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标。此外,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还能强化他们的感知意识,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为学生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线桂芳.提高特殊儿童信息技术能力的思考[J].教育观察,2020,9(11):33-34.

[2]张京生.特殊教育信息无障碍技术的实践与思考——以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数码世界,2017(05):75.

[3]尉言章.农村特教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6(03):25-2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