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探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王小燕

山西省孝义市崇文街小学 032300

摘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在该阶段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可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又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素质教育背景下应注重加强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教师需基于核心素养背景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品质课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法制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只凭教材和经验,而要有创造性教学,与新时期党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呼唤学生对话,以“怎样学”为主线,通过多项学习活动的设计,努力构建高质量的课堂。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品质课堂;

正文

引言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并将其内化为行动的指南。因此,道德与法治实践应当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或者说,道德与法治实践是在道德与法治观念指导下的实践。显然,作为能动的人类活动,道德与法治实践对个体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衡量学生道德与法治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素养发展的标志,就是内在的观念与外在的行为相统一。因此,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认识和反思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使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提升自己的道德与法治认知和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意义

()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现阶段,我国各小学正逐渐落实新课改的相关教育要求,创新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教育教学观念,并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影响下,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纳入改革范围。教师通过完善、升级现有的教学模式及内容,为小学育人工作注入全新的发展动力,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进度,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将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共同提升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促进综合素养发展

在落实新课改的相关教育要求时,教师需要由浅及深逐渐探究提高授课质量的有效方法,将教学重点放在拓展学生思维、提升个人能力上,凸显小学教育的先进性。现阶段,小学课堂教学逐渐实现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力度,使道德与法治教育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并为其今后的成长学习奠定基础。

二、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品质课堂构建的策略

开展情境教学,体验人文底蕴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在课堂导入环节进行教学,以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在情境的影响下,学生可以认识到人们的日常活动是与公众生活密不可分的,同时也认识到公共设施与公众生活都是由人共同维护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可以进行情境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感受到道德和法治的魅力,并能创造出一些情境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活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生动、有趣的微视频创造情景,充分、真实地展示教材内容,并将学生引入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提高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掌握,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买东西的学问时,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购物习惯,遵守购物行为规范,做文明消费者。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进行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在日常购物场景中,有没有比较难忘的经历?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教师可以再询问学生:在购物中是否出现过纠纷?因为什么?学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能够清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做到理性平和。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购买商品的时候如何鉴别的内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正规生产厂家等。帮助学生归纳整理购物技巧,便于学生整体掌握,落实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小学生的理解力相对较低,观点单一,往往会出现有失偏颇的观点。通过对小学生进行规范的指导,本课程可以设定问题情境,并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点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环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方向,达到更清晰地学习目的,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教师还可以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舞台,引导他们向学生展示课本上的例子,让他们自主选择服装、道具和台词,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相关基本技能。

()重视实践活动

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增加知识积累量,同时也要求学生培养运用所学知识促进自身发展的能力。由此,道德与法治教学可帮助学生在充分掌握基础知识的条件下进行实际应用,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品格及行为举止,使得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的经验知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教师在实际开展教育教学期间需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各类资源,实现课上及课下的有效延伸,将枯燥、单一的书面作业转为学生感兴趣的实践作业,可使得学生通过亲身经验产生全新的认识感悟,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提升其综合素质能力。例如,在学习《我的好习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开展班级扫除活动,并依据不同的劳动内容进行分组,比较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利用此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受到环卫叔叔、保洁阿姨工作的辛劳,使其学会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也可以加深小组合作,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给予学生表达、沟通的时间与空间,以此为基础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及团体荣誉感,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并通过互相鼓励、帮忙,有效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评价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分享感悟、表达观点、碰撞思维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进行及时的评价,以帮助学生认识行为、观念与动机之间的关系。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其教学评价不能停留在学生的“闻知”和“说知”上,还必须围绕学生的“实践之知”来进行。评价不是为了甄别、选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道德与法治实践,以将课堂习得转化为身体力行。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设计自问单,引导学生反思自我;设计访问单,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人的经验;设计推问单,鼓励学生将道德与法治学习指向不同的领域。例如,针对当前家长对劳动教育存在认知误区、学生劳动实践不足的现状,教师在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这些事我来做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评价来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推动他们主动为孩子提供参与家务劳动的条件。此外,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和家长共同设计家务劳动的时间安排表,并鼓励学生在做家务的实践中反思做家务让我怎样,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做家务的价值。久而久之,家务劳动就会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就会成为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为保证实践效果,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家务劳动实践进行指导,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通过积极的评价来引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促进学生在家务劳动中不断提升自我。通过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实践进行及时评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实践的积极性。

三、结语

总之,在实践中,要以学生为核心,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讲授过程中,采用科学、高效的方法进行讲授,既能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又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品质课堂构建实施,既是培养大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又是培养大学生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文忠.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构建[J].智力,2022(31).

[2] 张萌萌.核心素养下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J].天津教育,2022(26).

[3] 季颖.浅谈核心素养下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J].新课程,2022(3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