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教学;数学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教学历来是人们谈论的焦点,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应注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状况并不令人感到乐观,在传统的、过时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很低,课堂的学习氛围也很压抑,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渐渐丧失了兴趣,甚至产生了排斥和抵触的情绪,这就使得小学数学的教学一直处于一个发展的瓶颈期,很难取得质量上的突破,导致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高,因此,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互动性差
在我们国家,传统的课堂模式就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它更加注重教师的一边倒的讲授,而忽视了目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从而导致了教学信息的接收滞后。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只是在经过了简单的讲解之后,将这些知识进行了传递,但是并不能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地接受到这些知识,而且学生对于这些知识也难以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2.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意识薄弱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小学数学的教科书内容仍然是以抽象而和单调为主,这会让原本就很难专注的小学生在看过教科书之后,更加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还会对数学感到抗拒和厌恶。另外,在现实的教育中,小学数学老师只是简单地采取应试模式,把学生带入到考试方面所涉及的思维中,然后利用大量的习题来提升成绩,只是为了获得高分数和准确率,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小学生并没有接受到新的知识,最后导致了数学知识很难得到应用,违背了原本的学习目标,也就是学以致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升的策略
(一)有效备课
教学准备是一名数学教师理解教材具体内容、分析学生基本情况、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要对备课工作进行全面的重视,持续地在备课上下功夫,全方位地提高备课的准确性,为课堂的高效教学提供帮助。如《平均数》中所讲的知识内容,一是对学情进行分析;在分析学情的时候,可以通过教学评价、个人访谈、综合摸底测评、一段时间以来的表现等,来全面、精准的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状态、数学知识储备情况、个人综合学习能力等,为后续的备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剖析。对于教学内容,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观看优秀教师的教案、教学设计、个人钻研等方式,了解教学内容的易混淆知识点、重难点等,从而制定出突出课堂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方法和具体策略。第三,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方面,教师可以将学情分析、教学内容研究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相结合,来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设定。比如,就本节内容来说,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引导学生树立平均数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对平均数这个词有精确的认识;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等等,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目标设计,并进行精准细致的备课,为数学教师的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被大量地运用到了教育中,这一方式充分地反映出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对所教授的知识产生了巩固性的作用,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的沟通,增加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从而提升了他们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比如,在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同学们自己进行交流,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法则,之后,教师可以在小组间进行 PK,并对胜利的小组进行奖励。在进行小组协作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完全激发出来,每个人都会踊跃地去解答问题,从而把整个课堂的气氛都给带动起来,一些性格内向的同学也会逐渐受到影响,变得活跃开朗。在第二次上课时,同学们都能熟练地运用这些公式,从而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设计生活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极大地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提高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新课程改革指出,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要加入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的内容,采用一些学生喜欢的主题,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对数学的认识与研究,让他们从日常的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意义。教师在设定情景教学的时候,要与真实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利用真实的数学资源,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对教材中的数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把抽象的数学内容转化成生活的实践内容,让学生能够敢于提问,拓宽他们的数学思路,在真实的生活中持续地累积数学内容。教师要设计出具有多样性的情景教育,要对学生的兴趣和喜好进行更多的调查,并展开一些可以与他们进行交流与互动的活动。在给学生们安排家庭作业时,也要多给他们安排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
(四)丰富教学活动,开展数学竞赛
竞赛能够激发出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斗志。在大脑感知竞赛、处于竞赛状态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比在日常生活中要高得多。在渴望胜利的心理的影响下,他们会对竞赛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参与到竞赛活动中去。由于小学生喜欢竞争,喜欢与别人进行比较,因此,老师可以充分地运用这一心理,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让比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活动。比如,在提出简单问题的时候,可以使用抢答的方式。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采用团体赛、小组接力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升课堂效率,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我们希望学生在这一课中,能准确地把握混合运算的次序,并能对包含乘、除两种运算复杂问题进行娴熟的求解。为了帮助学生快速的掌握算术的次序,老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组织一次“算术接力赛”的比赛,将“13×6+11×7”,“19×7-14÷7”,“9-2×3-2”,“10÷2+3×6”等数写出来,分别提问四名同学,由四个人进行接力,回答用时最少且全部正确的小组获得胜利。还可以举办“个人赛”,老师把问题列出来,让学生们抢着回答,在5分钟之内,回答正确率最高的学生就是胜利者,并可以获得一个记事本。通过比赛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决策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助推者,理所当然地要追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老师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小学生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提升自己的能力,让他们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杨晓丽.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培训,2020(8):183.
[2]赵福菊.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S2):426.
[3]黄锦姝.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重建[J].小学教学参考,2019(21).
[4]李艳艳,常秀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J].教学与管理, 2020(24).
[5]郭其龙.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