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创新课初探——以《千里江山图》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例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 文化创新 文化传承
正文
在2022年冬奥会双人冰舞比赛中,中国运动员的服装是以中国古代山水画《千里江山图》为设计元素,以中国民乐作为背景音乐,中国风的设计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了世界。在当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千里江山图》再度回归观众的视野,以高难度的舞蹈动作以及美轮美奂的舞美设计,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幅国画作品因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而大放异彩。舞蹈演员通过肢体语言、节奏旋律配合3D的动画视觉效果,呈现了一幅动态的《千里江山图》,为春晚的舞台描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课程的构思与定位
当我们聚焦在这幅将近十二米的设色艳丽、构图严谨、画风细腻的长卷上时《千里江山图》已征服了世人,该作品作为创新课的重点进行分析和鉴赏,把冬奥会关于东方美学思想和运动精神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感受东方文化魅力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用的教材是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美术鉴赏,在第二单元第十课的《非物传承》中,介绍了苏州缂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设计师团队与苏州缂丝非遗传承人合作,将《千里江山图》融合创新到缂丝服饰作品之中,让我们感受到古今艺术碰撞的优雅典丽。
如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成为美术教学所要攻克的难题。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以热点事件冬奥会作为话题引入,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学生欣赏了技艺高超的冰舞表演,领略了舞蹈剧诗意与画境的完美融合。从视、听、思、辨、悟等多角度配合下充分创设了情境,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达到由感而发、由感而悟、悟有所思,由此引出本课的重点作品《千里江山图》。介绍2017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该作品时的盛况,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热情和喜爱。按历史发展的时间线介绍中国山水画的产生及发展历程,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及绘画特色。并将西方风景绘画作品融入其中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和认同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的变革与创新
运用好数字绘画技术可以说是事半功倍,利用数字媒体为学生搭建平台,将美术鉴赏课拓展为创新实践课,是创新也是传承,丰富了美术课堂教学的多样性。模块一鉴赏部分欣赏了《千里江山图》,模块二创意实践部分以《千里江山图》文创产品设计为主线,以电脑设计软件为载体,让学生完成古今艺术作品的跨越,从传统教学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教学转型。
学生们对于新鲜事物大多很感兴趣,当提到文创产品这个概念的时候,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师生互动频繁,教师与学生们进行思想上的交流,碰撞出了闪耀的火花。课程中欣赏了故宫博物院与北京卫视联手的国产原创文化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以故宫的文创产品作为途径,带领学生通过线上博物馆了解艺术珍宝及其历史文化价值,揭秘故宫隐藏的传统文化。将故宫稀有元素作为创意来开发故宫文创衍生品,酷潮的新时代文创产品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更重要的是将传统文化巧妙地设计其中,赋予了产品新的生命力,同时也使传统文化有了新的传播途径。这些赋予了新生命的文创产品鲜活而灵动,悄然开启了学生探索传统文化的艺术之门。
三、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在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边界,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的过程中,学生闪现出的独特想法和发散性思维令我惊喜,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也达到了更高的阶层。通过各类设计软件呈现出学生的创意与构想,文字的表达是对构想的深层次梳理和总结。我让学生用文字的形式进一步展现创意思维的过程,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再次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用文字传递出内在的真情实感,从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意义所在。
高中美术课程内容与形式的转变,给学生们带来了思维的转变,作品形式的转变。具象慢慢转变为意象,具体的线形被打散进行解构和重组,创作形式也由最初的电脑绘画,慢慢涵盖了包装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等多个领域。学生运用Photoshop、Procreate、Blender、Canva等多个绘图软件进行创作,思维广度和深度从二维空间延展到了三维空间。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学生在构图、色彩、线条、空间、质感、肌理上寻求不同的变化,又在传统绘画作品中汲取养分,不断迭代更新呈现出更多元、更有创意的作品。
学生的创意思维以及多元化的表现方式在一幅幅文创作品中呈现了出来,而学生带给我更多的是那份智慧与灵动,温暖与感动。我仿佛读懂了每一位学生,这些年轻而耀眼的生命个体充满着朝气,涌动着希望和梦想,以及对自我的肯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是强大的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犹如在课程最开始介绍冬奥会金牌得主十八岁少女谷爱凌对于极限挑战的勇气和执着;像明明可以走捷径进入影视圈却为了圆自己的奥运梦,每天带着伤痛忘我训练的十八岁少年苏翊鸣;亦或是那个手执画笔泼墨挥洒的,胸中装满星月山河的十八岁英年才俊王希孟。那一张张鲜活的青春面孔,那一幅幅熟悉的校园场景,都是我教学生涯中最温暖的瞬间和最美好的记忆。那一抹浓重的青绿山水,那一腔热诚的爱国之情,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与艺术创新,都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相连与生生不息。
四、教学的反思与体悟
中国传统绘画渊源流长,有着灿烂辉煌的成就,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体现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的完整艺术体系。艺术的本质讲究审美和创造,这与教育的本质有很大程度上的契合。育人的过程是非常讲究艺术的,而美术课程本身就是美育的过程,不仅教学方式方法需要艺术性,教授的内容更是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审美性。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所提到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更需要教师以较高的人文素养来把握学科知识点,呈现中外优秀的文化艺术精髓和核心。同时打破传统思维意识,以开放的眼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去融合、去创新、去传承。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思路和构想,在课程设计的艺术性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不仅从美术领域出发,还从音乐、舞蹈、艺术等历史文化中汲取养分,让艺术性和审美性渗透课堂教学。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从线下到线上经历了课程地转变,从课内到课外也实现了教师教学能力地转变。培养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历史、美术与世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是我在美术教学中不断探索的方向。优秀的学生作品的呈现也不断激励着教师在专业技能上的自我成长,不断深挖自身内驱力。学生和教师是共生的,教师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给教师注入新的动力。线上教学是在真实课堂与虚拟空间的自由切换,在信息技术赋能的美术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不断得以提升,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得以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人民教育出啊版社,2020.
[2]胡知凡.《核心素养与世界中小学美术课程》.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3
课题项目:上海市民办中小学中青年优秀教师团队发展计划项目《基于枫叶课程的教师SMART团队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