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培智学生课程评价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钟春华

德惠市特殊教育学校;130300

摘要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文件精神,推进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改革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也就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必行之路,也是推进学校发展的方向标。我校在2020年以来,根据《培智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培智学校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始逐步探索学生课程评价新思路,一改以往的单一化评价,逐渐摸索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多元、科学的学科课程评价体系,逐步发挥课程评价的诊断、鼓励、引向功能,采用多形式的评价形式,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关键词

新课标 培智学生 课程评价

正文

一、课程评价的意义

 课程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的信息,对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的变化的诸种因素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活动。课程评价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评价是特殊学生医教结合的衔接点

特殊儿童被发现经医学诊断后,大部分会在医院或康复机构接受各方面的康复治疗,在这个过程中相对也会进行各项功能性评估,而这些评估往往都是有针对性、单一的医学评估内容,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需要教育的参与,在进入学校前又进行了初步的教育评估,制定了个别化教育计划,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各门学校课程也参与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将医学与教育得到衔接,学生也在通过各门课程系统学习与评估中看到自身的发展。从而诠释了特殊儿童发展中医学治疗的终点教育的起点。

(二)课程评价是特殊学生多元化学习、成长的标志

根据现代特教理念确立与课程设置配套的评价方式,对特殊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其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其多方面的潜能,结合其最近发展区,通过循序渐进的课程学习及评价学生各项能力得到提高,不断成长。

(三)课程评价是培智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的奠基

在新课标理念下各门课程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学生的知识系统不断得到整合,通过课程评价使潜能被挖掘,特长得以发挥。随着学段提升,在课程评估的过程中学生知识技能形成得到显现,这为学生继续升学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力的基础,也是学生步入社会的桥梁与纽带。

  (四)课程评价是特教学校有效教学的依据

一是课程评价可以作为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的目标基础,课程评估依据课程内容对学生智能发展、社会适应和生活实践等领域的能力现状进行评价,明确学生的能力现状,以便对学生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进程进行科学合理规划。

二是课程评价是实施学生差异教学的依据。对培智学生开展差异化教学是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需求的重要教学策略,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并非对学生开展一对一教学,而是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调整实现差异化教学,并保证所有学生的共同参与。

三是课程评价为课程开发提供依据。通过课程评价我们可以有效找出课程的适宜性、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目标领域的达成率、教材内容的知识性和实用性的匹配度的优劣,从而为课程开发提供依据。

二、课程评价初探

(一)课程评价思路

1.以观念更新为导向,筑牢课程评价基石。

认真解读《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知道“培智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我们打破语文、数学作为主课评价,其它学科上完即可的方式旧思想,组织各科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内容,了解各科课程性质及理念,初步构建了以课标为导向,教材为内容,学生多元化发展为中心评价思路。

2. 评价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育人”为目的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生活教育的中心,一切教育活动和资源都是为学生们服务的,教学资源包括图片、视频、课件、教材、同时也包含着辅具、教具、教师、相关基础设施等,学生所用教材是学生学习众多资源当中的一个部分。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特殊教育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特教学校的招生也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招生对象已经不是以往的轻度智力障碍,而是向着中重度培智学生发展,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程度也有着较大差距,差异性逐步显著,同步教材已经不能满足班级所有学生的发展,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完成课标及教材中的要求。

因此,在学生的课程评价中,我们就立足资源服务于学生,不能再让无法适应教材的学生去适应教材,不能把教材作为教学生的唯一标准,把思路从“教教材”转向“教学生”,力求让每一位培智学生都能都得到适性的发展。

3.把握目标导向,以学生需求为目的,教、评适合培智学生需求

在教学中始终根据《培智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培智学校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教育目标落实到十门课程中去,通过学校引领、教研活动等方式,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把握课标对学生的要求,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分解、重组,汇集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智力差异和个别化需要进行教学,力求把对培智学生的教育做到适宜、适性。把评价作为衡量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尺子,力求从量变到质变。

(二)课程评价的内容

1.“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成果”这三个维度设计评价内容。根据这三个评价维度,教师们在制定所任教学科教学计划时,要着重分析学情,根据任教班级学生特点选择个别分析或层级分析,精准分析学情是促进有效教学必备条件,教师根据精准的学情分析及前一期评价结果,形成新学期学习目标,预设评价内容,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成果预设纳入课程评价当中,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评价纳入到学生平时的课堂综合素质表现之中产生。

2.运用课程评价体系代替以往各类考试。按照《培智学校课程标准》中的课程体系,分别对七门一般性课程和三门选择性课程进行评价。“课程评价以量表形式体现,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分别制定个人量表和分层量表,根据课标将量表分层设置,包含领域目标、层级目标、目标内容、结果等项目。量表中评价的内容涵盖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习惯、认知水平”,学生以口头、书面、展示等形式完成评价量表中内容

(三 )课程评价形式

时间轴式纵向评估

1.已课时为单位,按照知识形成轨迹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综合性评价

1)课前评价

这里的课前评价指的是教师在备课后要做好评价准备工作。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每节课学习目标选择好有价值的评价内容、制定出评价标准、设计并准备好使用的评价用具、确定好评价时机,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案,也就是我们的评价要包括“评价内容”“如何评”“什么时间评价”这几个维度。力争让我们的教、学、评在过程维度和目标维度上高度匹配。确保教学执行与课程标准统一性,实现教、评一致。

二是根据课程内容做好新课前学生评价工作,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做好提前铺垫。

(2)课中评价

课中评价就是课前评价的执行,教师根据课前做出的评价方案贯穿到教学的全程中,做到教中评、学中评,真正将“教什么”“学什么”“评什么”统整起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评价标准将学生课堂中的学习现状与学习目标进行对比,教师在对比后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调整,真正实现“为了学生学习”的评价。

根据培智学生的特点,学生往往对学习无法产生兴趣,在开展课中评价时,我们往往课可以借鉴绘本故事、游戏、多媒体动画、教学软件平台等方法,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可以把教学中的面性问题细化成点性问题,由易到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潜移默化的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主动参与并有收获的学生给予奖励,不断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课后评价

对于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过程中是否有差距,一是向学生反馈信息,二是调整教学形式或方法。

课中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结合评价反馈课后教师布置带有目的性的任务,将知识学习进一步延伸到课外及生活中,通过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观察实现知识学习课后评价。

课后,教师要针对学生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剖析问题根源,开展有效的补救措施或调整下一阶段的教学方案。

2. 学生发展”为基调的课程评价形式。

学生的每一步成长,都需要教师在学生动态的学习发展过程中进行即时的、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对培智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出的多方面能力进行观察、剖析和评价,五育并举,从而促进培智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恰当使用鼓励性评价。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独立的或与同学协作完成的有效举动和反应,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学生通过老师的评价知道的表现是正确的,从而增加了学生信心。

其次,正面评价学生比如在教学活动中对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要进行及时正面评价。如:“你答对了,真棒!”“你的图片选对了”“你配对准确”等等,培智学生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有的往往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正确的认知,老师在及时评价后,学生才能知道自己的表现是对是错,这种评价在低年级课堂中的应用具有很大优势。

(3)阶段性课程评价

阶段性课程评价就是针对学生某个阶段学习情况进行系统梳理。按照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及学生情况进行系统课程评价。

(四)评价方法

根据培智学生的特点及学情,各学科设计了多元的、因人而异的评价方法。

1.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方法

在低年级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回答问题、合作探究、任务驱动、团结协作等)进行的即时性评价形式主要有语言评价、物品奖励语言加手势/眼神、社会化评价等,同时在评价时要注重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并重。

2.阶段性评价方法

1)过程观察。

2)记录

3)口头测试

4)书面测验

5)操作解答

6)作业分析或表现性任务等。

3.家长反馈性课程评价方式

(五)课程评价结果的运用

1.通过阶段性评价,教师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准确找出培智学生的学习“最近发展区”,为其下一阶段学科教学计划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只有把握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就有了新的目标内容,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发挥其潜能,让培智学生不断超越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学习过程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2.学校通过学科课程评价,记录了学生每一学科、每一阶段的评价结果,通过结果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呈现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轨迹,教师在课程评价中有了成就感,激发教师参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教师也真正成为教学的监控者

3.通过课程评估发现学生优势和劣势,挖掘学生在不同领域的潜能,为其做好学习规划,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三、对课程评价的思考

(一)面临问题

1.教师专业化素质有待于提升。对于课标研究不够透彻,教材与课标结合还够充分,评价项目内容分解不细致等,这都需要教师对特殊教育理论深度学习,不断提高教学实践研究能力。

2.家长参与课程评价的难度大。

根据《培智学校课程设置方案》的要求“建立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由于学生的课程内容大部分与生活挂钩,需要学生在家中实践、社会生活中实践,我们在课程评价改革过程中,很多内容需要家长的参与。而现状是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大部分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不承担学生监管责任、家庭所处地域等限制,课程评价不能在家长中形成人人参与局势

(二)下一步打算:

一是推进课程评价量表目标制定的精细化

各学科课程评价齐头并进,摸索出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评价手册。结合学习内容制定更精细的目评价目标和内容。

二是以教学过程评价为依托,提高课堂有效性。

只有课堂上的质量提升,教育的质量才能提升。课堂质量提升要从教学过程评价中体现,只有把握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让教学、评价、课标有机结合、达成一致,才能促进培智学生多元化发展。

总之,培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与我们特教工作者息息相关,我们是学生知识摄取的风向标。让我们一同携手合作,期盼新课程改革使每位特殊需求学生具有发挥优势与补救弱势的机会,进而达到特殊教育的适性学习与充分参与的最终目标,为特殊学生搭建自身最大化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李喜燕,李军.多元智力理论评价观在大学成绩评定中的运用--以重庆文理学院法学专业学生实践为例[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5,(5).126-130.doi:10.3969/j.issn.1673-7059.2015.05.021.

[2] 钟兵兵,曾泽鑫,史文倩.研学旅行感知质量与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系实证研究[J].地理教学.2019,(11).58-61.

[3]王辉 胡建郭 王磊 董艳莎 冯灵编著《培智义务教育课程评估手册》.湖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8月

[4]教育部《培智学校课程设置方案》.教基[2007]1号

[5]罗孝容. 发展性评价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

[6]朱瑞英.培智学校学生学业评价的思考[J].现代培智,2017(21):58-59.

[7]朱香兰.培智学校课堂学习评价的思考与探索[J].现代培智,2018(01):75-76.

[8]张素平.构建培智学校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J].中国教师,2018(12):91-93.

 

 

 

 


...


阅读全文